八次危机7:作者的药方
各位书友大家好,欢迎继续做客老齐的读书圈,我们今天继续来讲这本书八次危机,昨天其实我们已经讲完了八次危机的全过程。这本书实在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写的,所以对于2008年的金融危机更加重视,当时我们很多媒体都给了这次危机以百年不遇作为定位,堪比29年的大萧条,当时作者也出席了很多研讨会。
他说2008年的危机, 就是美国的政府债务危机,化解这种危机,他们必须要大量的向发展中国家和弱势群体转嫁危机的代价,我们由于过度的对外依赖,所以也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和伤害,也造成了进退两难。市场中也出现了两种提法,1是中国必须跟随美国的战略意图,继续对美输出廉价商品和资本,才能在美国主导的战略中得到生存空间。2是加快城市化, 提振内需。努力争取化解危机和困局。作者说,第二种方式,基本就是之前8次危机的应对思路,利用城乡二元经济的矛盾,也就是向农村地区转嫁危机,实现软着陆。但作者认为,解决危机的办法,恰恰相反,应该加大基础设施投入,加强对广大农村地区的投入,从而才能增厚我们应对西方危机的安全垫。事后证明,这几个事情并不排斥,我们基本都做了,一方面继续通过出口拉动,另一方面释放房地产,第三就是家电下乡,汽车下乡,拉动农村消费,让电商增加农村乡镇产品的销路。一系列做法基本上化解了危机,但是也制造了新的麻烦,产能过剩,内需不足,依旧是我们最大的问题,房地产越是上涨,这个矛盾就越是突出,我们的经济增长率也一直处于下降周期。但尽管如此困难,我们的经济还是保持了强大的韧劲,一众伟大的企业,在最近10年开始脱颖而出。甚至开始领先全球。这是过去几十年,想都不敢想的事情。现在唯一的痛点就是科技还被卡脖子,但老齐对此依旧很有自信。下一个十年一定会解决这个困扰。
在写这本书的时候,基本是我们外贸依存度最高的时候,作者认为,未来10年我们依旧没有能力改变这种依附关系,他觉得发展中国家,始终处于整个产业链的最底层,受到别人的金融资本影响,基本没有太多的话语权,所以西方主导的金融资本全球化,势必无节制的走下去,直到全球化内在危机催生单极世界越来越膨胀,最后自我毁灭。但这个判断,也略显悲观了,从这十年来看,我们靠着生产制造,已经创造了消费电子产业链和电动车产业链,这些都已经在中国扎根,现在我们在产业链中的地位,已经空前提升。甚至跟美国已经分庭抗礼的程度,2018年以后的贸易摩擦,技术摩擦,双方也是你来我往,最后并没有分出胜负。所以可见,我们现在的话语权并不弱。西方国家再想单方面对我们转移代价,已经很困难了。
作者当年认为,发达国家的负债增加是不可逆的,也就是说会一直增加下去,这个判断是十分正确的,美国政府现在的负债规模已经突破了30万亿,而2008年的时候,其实才有10万亿美元,所以这几年扩张的速度,不但没有减少,反而加快了。发达国家负债增加既然不可逆,那么对于全世界转嫁危机也就不受制约。但伤敌一千自损八百,在这个过程当中,发达国家自己其实也不好过。发展中国家,其实生活的很艰难,高增长的几个国家,会越来越多的遭遇打击,这个判断也是正确的,当年的金砖五国,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还有南非,现在也就只有中国和印度还行,巴西和俄罗斯一直都是经济倒退,完全负增长。
发达国家经济基础的本质其实已经走向了去工业化,由于社会成本极高,而无法向工业社会回归,也就是说,西方国家,已经没办法再搞制造业了,他们的人工成本太贵,基本失去了社会竞争力,而如果不能回归制造,那么他们的就业,就会很成问题,制造业也只能放到发展中国家,大家都成了一条绳子上的蚂蚱。作者认为,我们很难摆脱依附的三大原因,1是金融深化改革,两国的金融已经交织在了一起,美元还是主权货币,所以中国金融资本合法运作,要靠美国赋权,2是产业资本集团利益对国家主权的绑架,也就是说我们的来料加工外贸产业,订单主要来自于西方国家,3美元增发流入中国,我们通过货币 超发来进行对冲,货币依存度也是相当的高。所以美国的货币政策,会直接影响我们的货币供给。结合这三点,所以作者说,我们还没办法去除掉对美国的依附。
当时作者其实也不看好美国,认为美国会从金融危机发展成为财政危机,进而产业危机,最后社会危机,甚至最后很可能会有军事破坏,从而形成灾难,但这其实有点多虑了,最后并没有发生,美国这十年,房地产泡沫破裂之后,消费和科技迅速崛起,依旧过的很好。
2008年之后,其实不少经济学家都在讨论 ,未来我们到底跟谁结盟的问题,是要单成立一个组织,还是继续跟着美国混,有人也提出,如果我们对美国过于依赖,那么可能会带来不必要的风险,就比如当年我们过于依赖苏联,结果人家一撤资,我们就完蛋了。作者分析,其实美国也会考虑这个问题,中国的制造业在当时并非不可替代,美国也可以随时调整,让其他的发展中国家入局,从而替代中国。另外,由于意识形态问题,中国永远只是美国的合作伙伴,不可能成为像欧洲和日韩那样的盟友。所以鉴于此,一旦美国觉得有威胁的时候,他可能随时跟你决裂,那么我们到时候能不能全身而退?作者这个担忧,如今正在发生,2018年之后,中美之间越来越多的对抗,这其实就已经是在分庭抗礼了。但好在我们的对外依存度,已经降下来了。没有作者当年想的那么严重。当时作者甚至预测2013年的时候,中国会有一场债务危机发生,但这些都没有出现。
2008年,对于中国发展模式的讨论也是非常多的,有两条路,分别是走美国的道路,还是德国的道路,美国道路就是通过创新力的释放,拉动发展,带来旺盛的社会需求,也就是城市化和消费主义经济模式,但这两条道路都会引发其他发达国家的担忧,因为中国的人口占全球比重是20% ,中国如果进入发达国家,也就意味着40%的人口进入了现代化,那么全球的资源可能是不可承受之痛。所以西方国家,肯定会避免我们走上这条现代化之路。那么作者什么意思呢?他给开出的药方是,农村才是中国经济危机的载体,中国最大的人口池和劳动力池在农村,农村稳定,中国经济就有缓冲区。所以他建议,不要过度城市化,城乡人口比1:1的时候,不要再往上加码了。如果过度城市化,会加大应对危机的制度成本。
另外,作者还认为,对外战略上,应该加强同印度和俄罗斯等国家的往来,形成,中,俄,印横跨欧亚大陆的大三角,金砖四国,巴西,俄罗斯,印度,中国,加上南非,印尼和土耳其,形成新的7国集团,通过完善亚非大陆桥,加沿海经济带,形成有力的双腿,支撑中国经济崛起。
在谈到国内问题的时候,作者说务必先要减压,释放政治体制压力,才能降低政治改革的制度成本,也就是该如何打破利益集团的阻挠,他建议要先还账,提高农民的满意度,政府在2005年以后,加强了农村建设,缓解了就业压力,这就让我们在遭遇经济危机的时候有了缓冲,所以这一次还账起到了积极的效果。那么未来这方面要继续还账,效果也就会更加明显。那么在未来我们跟西方国家,真的出现冲突的时候,农村经济还是我们的避风港。
这就是本书的全部内容了,温教授对于八次危机的论述,和一些数据的描述,还是非常具有参考意义的,也给了我们很多的思考。但是对于最后给出的药方,我们其实并不赞同,作者依旧是要加强农村建设,反对过度城市化。认为历次危机,都是向农村转嫁代价,所以才轻松度过实现了软着陆,其实前几次确实如此,这个老齐并不否认,但是自打改革开放以来,或者实现商品经济以来,这种转嫁作用就已经不是很明显了,另外纵观全球各国,也没有一个国家是把经济中心放在农村的,基本都是几个大城市,就代表了全国8成以上的经济体量,所以人口集中,资源集中,才能创造规模效应。而分散的农村经济,肯定是不具备这个趋势和潜力的。所以对于结论老齐持有保留意见,但这本书依旧让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中国经济其实并非一帆风顺,甚至一路之上太多坎坷和劫难,但他已经具备了超强的自修复能力,所以这也是我们应该对国家经济充满自信的地方。明天我们开始新的学习。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