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5新石器时代-鹳鱼石斧图彩绘陶缸

05新石器时代-鹳鱼石斧图彩绘陶缸

00:00
08:45

Sir品谈国博古代中国文物系列之05鹳鱼石斧图彩绘陶缸

朋友们,大家好,我是崔Sir

说,1979年春节过后,正月初八,这一天的早晨,在河南省汝州市纸坊公社文化站里,文化干事李建安在买菜的时候,偶然得到了一个非常重要的信息,什么呢?据说该村的苹果地发现了不少红色的陶片。由于工作的需要,李建安曾学习过《文物法》,对文物工作有一定的经验,据他看来这些东西,要不是古董,那也一定是文物。于是吃过早饭后,他准备好工具,迅速赶往现场。到达后,他从一个没挖好的苹果树坑中,捡出一部分红陶片,经过20多分钟的拼凑,一个很不完整的尖底陶缸显现出来了。后来,经过一天半时间的精心挖掘,共挖出红、青两种颜色大小直径、高低不等的陶缸和尖底瓶13个,其中只有第12个陶缸上有鹳鱼石斧的图案,其余的均无任何图案。

当挖出第13个陶缸时,他实在太累了,不得不停工回家休息。就这样他分3次把这13个陶器,运到自家的院落里,这便成了13个陶器出土后的第一个落脚点。休息几天后,他开始对这13个陶器进行清理。在清理中,他发现陶缸和尖底瓶里装的是土和人骨头。

家人知道后,以放在家中晦气为由,极力反对他把这些陶器放在家中。无奈之下,他多次将这13个陶器,转换存放地点。

在此期间,李建安曾多次与原临汝县文化馆联系,请求早日把这些文物妥善安置。直到1980年春节前的一天,李建安的请求终于有了结果,这13个陶器被安置在汝县文化馆之中。春节过后,郑州市文联张绍文到临汝县文化馆访友。进入文化馆大院,一眼就发现一件古陶器,摆放在院中的乒乓球桌面上,他快步走上去,发现上面竟绘有鹳、鱼、石斧的图案。张绍文当即找人进行了拍照,

并当场命名这件陶器,为“鹳鱼石斧图彩陶缸”。等回到郑州后,张绍文撰写了一篇题目为《原始艺术的瑰宝--记仰韶文化彩陶〈国宝鹳鱼石斧图彩陶缸〉》的论文。同年的1028日,河南省专项调查组进驻临汝县。调查结束后,调查组撰写了一份署名“临汝县文化馆”的《临汝阎村新石器时代遗址调查报告》。正是这两篇文章,奠定了“鹳鱼石斧图”的研究基础,引起国内外学者的广泛关注。继而,“鹳鱼石斧图彩陶缸”,通过河南省博物馆的调转,被送往北京,至此,中国国家博物馆就成为了,他最终的存放点。后来,这鹳鱼石斧图彩陶缸被列入《首批禁止出国()展览文物目录》,并位列第一位。

提到这件网红展品,他也是新石器时代的文物,代表了距今六七千年前,黄河流域的仰韶彩陶文化,同时,也体现出,中华民族的祖先,在制陶艺术上惊人的创造才能。这件大口彩陶瓮,由夹砂红陶制成。瓮,是古人作为葬具的容器。这件,鹳鱼石斧图彩绘陶缸,在缸体的表面,描绘了一只大白鹳鸟,口衔一尾鲢鱼,鹳的对面,绘画了一柄装饰讲究的石斧。这幅题材奇特的画面,充满了神秘色彩。
   
这幅彩绘鹳鱼石斧图,可以说是中国画的鼻祖,第一件能够被称为画的图案。他是迄今为止,我国发现最早、面积最大的一幅陶画,堪称“中国第一画”!
在那个时代,甚至更早,其实也有了在陶器上出现的图案,像前文咱们说过的,人面鱼纹彩陶盆等等的,但那时候的图案,基本上都是简单的几何线条花纹,纯粹是装饰作用。但这个彩绘鹳鱼石斧图就不同啦,他是由几个简单的图案组合而成,那意味就完全不一样了,需要进行独立构思,巧妙创作。从花纹到图画,那是人类艺术的一大步。
    
当然,如果从专业的角度来看,这幅作品,已经孕育出了中国绘画,传统艺术表现手法的两种基本形式,就是勾勒和没骨。所谓勾勒,就是说用画笔,描出图案的轮廓,用线条作画。但没骨,相对就生僻多了,这也是中国画的基本手法之一,就是不必先用画笔勾勒形状,然后填色,而是,直接用画笔涂色,咱们传统说的,泼墨也就是没骨画法的一种。您要是感兴趣,可以去听听我那中国传统十大名画的系列。
   
回过头来,接着说,左边的那只鹳,形态大,用没骨画身,勾勒眼睛,鱼和斧头,形态小,则采用勾勒画法,凸显出形状。两种画法的相互搭配,形成左右均衡的视觉体验,形成心理上的舒适感。

得嘞,话复前言,您要是闲暇时间不多的话,可以在评论区,给我留言,我给您上传照片。好,朋友们,您若是预知后事如何,我这里有下回分解。感谢您关注、收藏,您的鼓励,是我不断成长的动力。咱们下回再说。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天运龙德

    非常不错,这些国宝需要好好讲一讲

    天运龙德 回复 @天运龙德: 您客气啦,真的不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