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干部期盼:少一些“不讲理”的督查检查
先讲一个故事。
今年2月,北方某地一村支书,碰到令人啼笑皆非的检查要求:上级部门发通知,村里每天排查一件矛盾,当天解决一件矛盾,并按要求当天填表上报。“哪个村天天有矛盾,有矛盾还都能当天解决,还得当天上报。”该村支书苦恼至极,气愤地说,这难道不是形式主义、逼人造假?
再讲一个故事。
某地,一位干部陪同上级督查组查看环境治理情况。因所在督查组发现问题线索较少,该干部被要求,明天一定要给督查组提供两条问题线索。该干部不无感慨:基层干部不仅要想方设法干事,又要费尽心思迎检,还要绞尽脑汁揭短。
督查、检查、考核本是推动工作的重要手段,也是激励担当作为的重要举措,但当下,一些地方在具体工作中却走了形,变了样。那些急功近利的督查、流于形式的检查、不切实际的考核,变成了广大群众的“堵心事”、基层干部的“烦心事”,不但不能激励作为,反而刺激了乱作为。
根源在哪?
明眼人看得清楚:
一是眼睛朝上看,唯上不唯实。只管向上交差,不顾基层实际,领导说好才是好,基层叫屈不是屈。
二是任务往下压,甩锅不担当。督查到了,等于职责尽了,发现问题,立马甩给基层。
三是误把督查当功绩,错把考核当实效。督导检查本为促进工作,却异化为某些部门的主要工作。督查动动嘴,基层跑断腿,成绩我有份,问责你背锅,岂不荒唐!
督查考核莫随意,变形走样危害大。
基层治理过程中,一级有一级的职责,一层有一层的担子,督查考核不是“万金油”,督查考核也需戴上“紧箍咒”,让督查考核更具科学性,规范要从源头抓,以上率下破困局,才能“督”出真成效,“查”出真问题,“考”出新作为。
来源:半月谈新媒体
半月谈评论员韩朝阳 冯大鹏
监制:孙爱东
主编:王新亚
责编:秦黛新
校对:黄琛茜(实习生)刘天宇(实习生)
当老师天天都要有检查天天为留检查做准备事后材料
写得这么好的稿子呀 要是真人读的该多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