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线下到线上,29场“通道”场场精彩 | 人大观察

从线下到线上,29场“通道”场场精彩 | 人大观察

00:00
03:53

3月8日上午11时40分,随着水利部部长在“部长通道”上回答完最后一个问题,十三届全国人大期间的所有场次的“部长通道”和“代表通道”全部结束。

从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至五次会议,大会新闻中心一共举办了14场“代表通道”,共有33个代表团的114名代表在“代表通道”上接受了采访。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以前,并没有专门设立的“代表通道”,记者们往往是守候在人民大会堂东门外广场和中央大厅,拦住想采访的代表就地采访。

为了让更多的基层代表能够发声,更好地传递基层一线的声音,2018年初,大会新闻中心开始策划设立“代表通道”,在人民大会堂中央大厅设立专门的场所,有序组织记者采访部分代表。当年,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期间,大会新闻中心共组织5场“代表通道”,安排了45名代表接受集体采访,这其中就有至今仍在空间站履职的王亚平代表,也包括去年被党中央授予“七一”勋章的卓嘎代表等。

2020年起,由于疫情的原因,“代表通道”改为视频采访形式。记者们在梅地亚分会场提问,代表们在人民大会堂回答,接受采访的代表人数也有所减少。不过,我们梳理后发现,“代表通道”上接受采访的代表,基层代表的比例越来越高,从一开始的不足70%,到今年已达100%。这说明,组织者和媒体基层导向意识越来越强,希望把更多基层一线的声音传递到会上,传递给决策部门。

从十三届人大一次会议至五次会议,大会新闻中心一共举办了15场“部长通道”,共有82人次部长在“部长通道”上接受了采访。这其中,在2018年和2019年,“部长通道”是在人民大会堂北大厅举行的,两年分别有30位和34位部长接受采访。2020年起,受疫情影响,“部长通道”移到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在那里接受媒体记者的视频采访。“部长通道”的场次和人员也有所压缩。

在2020年、2021年和今年的全国人大全体会议上,每年都安排6名部长接受集体采访。接受采访的部长,也主要集中于发改、财政、农业、商务、工信等记者和公众最关注的部门。但不管是在人民大会堂北大厅面对面的采访,还是后来在人民大会堂新闻发布厅的“云采访”,“部长通道”的风格都始终如一:提问无禁区,回答有干货。记者们问的全是社会各界普遍关注的问题,而部长们的回答也干净利索,句句“真金白银”。

不过,因疫情原因,“部长通道”的采访还是略受影响的。比如,以前国务院直属机构、办事机构负责人也是列席或者旁听人大全体会议的,但疫情发生后,这些部门负责人原则上就不再到人民大会堂参会,因此,此前“部长通道”的常客,比如国家税务总局、市场监管总局等部门的负责人就没有再亮相“部长通道”。由于每次大会期间的全体会议次数也有所减少,因而采访的部长数量也较此前减少许多。

还有一个细节也值得一提,由于“代表通道”多安排在每次全体会议召开之前,而“部长通道”多安排在会后,因此,有时,基层代表在“代表通道”上刚刚提出的一些意见建议、反映的一些问题,可能随后就在“部长通道”上得到了部长们的回应,从而实现了良性互动。这也是“通道”举办者的初衷之一。

总体来看,14场代表通道,每一场都传递出了来自最基层的“好声音”;15场部长通道,每一场都传递出了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底气和信心。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