伟大的中国工业革命 4

伟大的中国工业革命 4

00:00
09:14

伟大的中国工业革命4:为什么都是从纺织开始?


各位书友大家好,欢迎继续做客老齐的读书圈,今天我们继续来讲这本书。伟大的中国工业革命。今天我们来看看工业革命的逻辑到底是什么,作者的观点一项很明确,企业的产生是通过劳动分工,提高生产规模和效率,以相应扩大市场的需求,工业革命的出发点,不是融合市场供给方和需求方,也不是为了降低和避免交易成本,而相反,工业革命的出发点,是通过劳动分工,让供给与需求分离,是从供给有限的手工作坊,转变为规模化生产的一种组织现象,小企业投产容易,批量生产难,大企业前期投产难,但是批量容易上规模,所以小企业更吃香还是大企业更适合,完全要看是什么样的市场环境,到底有多大的需求。所以,你有没有大工厂,要先看有没有大的社会需求。比如你就是几十户的小农村,家家户户都养鸡,这时候你搞个养鸡场,是没啥意义的。但是后来十里八乡的都去织布了,没人养鸡了,这时候你弄个养鸡场,他就有意义了。



之前一直有学者认为,棉纺织业是工业革命的开端,只要纺织业做的好,就能发生工业革命,但是作者找到了一个反例,这就是印度,印度的在17-18世纪拥有世界上最好的棉纺织业。甚至英国殖民者都是从印度学习的纺织技术。当时印度在全球也是主要的纺织品出口国。但是印度并没有发明出纺织机,之后也被英国人抢走了自己的生意。沦为了英国的原料来源。



还有的学者认为,印度是因为穷,用机器替代人工不划算,所以没有发展起来。并以此表示,工业革命只能发生在高工资地区,但这个显然是不成立的,因为78年之后的我们,也是低工资的代表。而且还凭借着低廉的劳动力价格,拥有了全球生产要素优势,这也叫做人口红利。那么是因为英国人少,所以要通过机器解决劳动力不足的问题?显然也不是,因为自打很多的飞梭珍妮纺织机这些东西发明出来之后,英国的工资和劳动需求反而持续上升。



那么问题出在哪?其实还是再市场身上,英国生产大量的纺织品,他都能够卖得掉,可以销往全球各地。做海外贸易。甚至当时都带到了中国,英国商人遍布全世界,他们反过来主导了纺织品的生产,商人不停的要,那么企业主自然就会天天想着,如何提高产量。但18世纪的印度和中国,都不具备这些条件。虽然我们的丝绸技术,独步世界,但是老百姓就穿自家纺织出来的粗布衣服。压根没有这个需求。所以你生产的丝绸,也就只能给那些达官显贵,这部分人的数量极其有限。压根没有上机器的必要。所以这就是我们一开始所说的,小市场,就只能允许小企业存在。印度也是如此,根本没有商人替你销售,国内都卖不动,更不要说全球贸易了,你的东西根本没人买,自然也就没必要上机器设备了。所以尽管印度和中国纺织业的技艺高超,但是家庭手工业足以满足社会需求。自然也就不会有人去做这个投资。即便投了钱,买了机器也是血本无归。



而在同样的时期,英国其实已经垄断了供应链,不但有进货原材料的渠道,也有生产的工厂,还有向世界分销的路径。英国已经成了纺织品的供应源头。那么这种供应链之下,必然会推动创新。



作者认为,现在的印度其实也没有完成工业革命,之所以有这样的判断,是因为印度现在连最基础的轻工产品和日常消费品都不能生产,比如简单的机械,手机,灯泡,玩具,这些全都要进口。中印两国人口数量差不多,但是中国吸收了印度7倍以上的外商直接投资,生产和消费了世界上60%的水泥,而印度占比只有7%。而印度的底子其实并不差,在60年代的时候,印度经济甚至还要领先中国经济20%



印度的高科技已经能把飞船送到火星,印度也有西方的民主制度,早就确立了私有产权保护,还继承了英美法系的法律,但他就是连普通的玩具都造不出来。这又是为什么?作者说,他缺少了一个原始工业化的胚胎发育阶段,这个阶段主要是用来连接原始的农业生产,以及孕育商人阶层的阶段。这个阶段也可以将农村剩余人口,转变为有组织的劳动大军。甚至完成一些基础设施的建设。但是印度这些工作一直都没有做,两极分化极其严重,精英阶层已经能在西方高科技公司任职高管,但普通的穷人,却依旧住在贫民窟里。



接下来我们看看纺织工业和整个工业化的关系,之前我们说了,很多国家的轻工业,都是从纺织品开始的,我们也是如此,1975年我们的纺织品是33万吨,而到了2002年,就增长到了850万吨。在1990年的时候,我们就已经拥有了比较良好的纺织工业产业链。而且这些主要都是民营企业。在90年到97年之间,民营企业利润每年增长是23.5%,而在这个时期,农民工也疯狂涌入城市,组成了一只工业化的劳动大军。这其实也标志着,我们从乡镇企业工业化,开始过渡到城市工业化的阶段,劳动密集型产业开始出现,当时的纺织女工,就是典型代表,纺织业拉动了上亿人的就业。在我们加入WTO之前,中国就已经超过了美国,成为了全世界最大的纺织品生产国和出口国,并且一直占据着主导地位。而这个时候,其实我们已经进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也就是之前说的,机器生产机器的阶段。



其实当年英国的状况也大体如此,工业革命当时也是以珍妮纺纱机为标志的,工业革命之所以发生在纺织行业,是因为在所有的经济活动当中,生产食物,衣服,和住房是最基本的需求,而在这其中衣服生产又是最简单轻便的,不受气候和季节影响的。也是最容易实现机械化生产的。而且纺织业市场潜力大,需求高,弹性强,容易保存。英国在18世纪初,就已经建成了欧洲最大的纺织品市场。拥有数量最多的原始纺织品工业。另外,纺织工业对于工人的需求程度最低,技术不熟练,力量不足的老人和儿童,也能轻松完成,所以他非常容易找到农村的剩余劳动力。



于是,天时地利人和都在纺织行业中汇聚,最后产生机械化也就是必然结果。逐渐分工,逐渐引入自然的力量,纺织机一次一次被改良,从最简单的辅助工具,变成了颠覆性的工具。进而形成整个产业链。然后围绕纺织工业,继续在能源,运输,等一系列的产业上横向发展。这就是整个工业革命的逻辑,单点突破,然后周边带动。从手工业,到轻工业,再到重工业,英国美国通过这样的逻辑发展成了发达国家,而我们也在改革开放之后,踩对了这个结构,获得了经济腾飞。作者说,整个的市场反馈过程,可以总结为2句话,由需求推动,由供给维持。原始工业化,与真正的工业革命,就好像是氧气与火的关系,而纺织业就是那个点火的火花。氧气不足是点不着火的,光有氧气,没有火花,也不会燃烧。如果你这么来看,其实就很好理解,为什么英国爆发工业革命,而之前同样强大的荷兰,西班牙,法国,德国意大利都没有取得这个先机,说白了还是纺织业这个火花的作用。只有英国同时具备了氧气和火花的条件。后来一些国家,遵循这个逻辑的,都取得了发展,而没有尊重这个逻辑的,则都受到了惩罚。



接下来我们再看看煤炭,我们在78年到88年原始工业化期间,煤炭消费增长率只有4-5%,这个增长率与我们每年28%的工业化增长率极为不匹配。到了2000年,我们的能源消费才飙升到每年10%,而此时我们已经进入了第二次工业革命。这其实反过来也说明,原始工业化是不需要能源支持的,纺织行业借助的是人力,水力,风力,不怎么消耗能源。煤炭和石油的消耗,则是重工业的标志,当年英国工业革命,就是以煤炭,蒸汽机和铁路,三位一体全面爆发为依托,刺激了工业大繁荣。但是作者却说,这三位一体有个共同特点,他们都不是最终消费品,而是中间品或者工业中介桥梁,他们单独存在什么也不是,但是却可以实现更高的生产力。这其实也就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古代有四大发明,但却无法形成工业革命的重要原因,大家可以先思考一下,咱们明天接着讲。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