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58云何无嗔,云何无痴?02

358云何无嗔,云何无痴?02

00:00
15:03

那么佛法它这里解释什么叫做无嗔呢?“于苦苦具无恚为性。”什么叫“苦苦具”呢?这个世界本来是苦,第一个是苦的世界,我们这个世界,第一苦是苦的,苦中的苦,简单有三苦,详细有八苦,哪三苦呢?我们觉得享受,人世间是快乐,快乐有坏苦,快乐不会永恒,幸福不会长久的。坏了的苦,幸福会跑掉,这叫坏苦。这是一种,第二是苦苦,这个世界本来苦的,苦实在苦得很啊,苦苦,这个,那么,苦乐是两个相对,这两个东西啊是感受的境界。那我们讲感觉的境界,譬如我们大家讲,打坐为什么好?哎呀打了坐好舒服啊,气脉通了心境宁静,你不打坐有没有?没有!它有坏苦,不打坐它就不来,所以不是道,打坐修道一个过程,并不是打坐就是道。你就算得了大乐那不修它就坏得了,不是道!真正道不在你修的,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你悟道了那个证到了那个才是道。你的功夫不是道!修得成功坏得了,所以在受阴的境界,我们修道的各种舒服是受阴,感受来了,受阴的境界,这个受阴有三种,乐受,但是乐受靠不住,乐受有坏苦,乐包括一切幸福啊,快乐,过了就没有。苦苦,这苦当然在苦,常在苦中,苦受是第二种,我们受阴感觉上。人生命都在受阴中。第三是不苦不乐受,你说不苦不乐好吗?不苦不乐是行阴之苦,所以行阴,这个你很难体会啦。譬如睡眠,睡眠睡着了大概不苦不乐啦,你以为睡眠很好?你睡个半个月试试看,你就晓得睡觉很苦了!不苦不乐,大家没有去体会它,体会它是行阴之苦,行阴就是生命的动能、生命动态,所以为什么你们大家打坐静了一定坐不住了呢?请问大家一个问题,为什么你们坐得坐不住了,坐到不是蛮清静吗?因为你行阴动了,讨厌了这个坐,不想再坐想下坐,所以动静是行阴的作用,你认为静态就是道,那你真是你白修道了!你见解都没有对!所以这个世界是苦的世界,苦具,对于任何一种苦,这个在深层的苦世界,什么叫无嗔呢?不讨厌,“无恚为性”,不讨厌,不觉得是苦,但是并没有觉得它是乐,也没有觉得不苦不乐。就是心里面没得牵挂了,不执著,对苦也不执著。那么说无嗔呢,真修到了无嗔,是对治瞋恚,恚就是心里头的怨恨,恚就是怨恨,埋怨,就是嗔心的一种,讨厌也是瞋心的一种,对这个东西很讨厌,瞋心的一种。譬如我们讲人的个性,好逸恶劳,谁都愿意享受,讨厌劳苦,这个恶有可恶的心理,就是瞋心的一种。所以真修到无嗔,譬如讲我们老朋友讲,我什么都可以受,譬如我们这位老朋友,格老子就是气不受!很有侠气,侠气啊就是嗔心的根本,嗔念不除不得了。所以这个侠义道,我们历史上描写的,任侠,任气好侠,侠义道的人任气,任性的任,气大,脾气大,实际上表面叫做侠义道,是嗔心大的人,好勇斗狠,但是你真正去好侠,做侠义道有个什么,格老子拳头大,有这个本事!你拳头没一个,哎呀,一个鸡都捏不死的,你还要去任气,你不要气吧,有一个人,两个指头给你一捏,你就没得气了你就无嗔了,那真无嗔了,你气不起来了,那就不能任侠。但是任侠好义,嗔心的根本。恚,修道则不然,修道做到无嗔、无恚,那么转过来,他才叫慈悲。“作善为业。”所以叫无嗔,无贪、无嗔。“善心起时。随缘何境。皆于有等无著无恚。观有等立。非要缘彼。如前惭愧。观善恶立。”他的文字很难懂的,很麻烦。现在只讲到善心的两种无贪、无嗔。怎么样是真正的无贪、无嗔,这不是看人家的啊,学了佛法不要去看人家,要反观自己,就是禅宗六祖慧能大师所说的:“但观己过,1438莫论人非。”要做到这样哦。但观己过,莫论人非。这个,或者要自己反省啊。什么叫作善为业?一个人真修行到善心起来的时候,“随缘何境。”不管碰到什么遭遇,“皆于有等无著无恚,”对于三有世界中的一切事物,一切的遭遇,既不执著也不讨厌也不怨恨,所以我们儒家的修养,讲做人最难,不怨天不尤人,同菩萨道一样。孔子的道理,一个人做到怨不尤人,不尤人就是人生所有事情反省了半天格老子还是不错,错的都是你。这是一般人,这就叫尤人,我的绝不错。开始有时候做错了事啊,第一下脸是红的,再过一秒钟想一想找了很多理由来支持自己,脸就恢复原状了,发黄了,白种人就发白了,然后想了半天老子没有错!还是他错,还是你错。都是人家错,这就是尤人。这没得人可尤了呢?怨天!我都对还就是这老天为什么这样?所以我们人到不得已就喊天啊,所以项羽兵败乌江,什么都不埋怨自己就埋怨:天亡我也。都归到天了,所以天很难做啊,千万不要做天,做人,天是受人家埋怨的。这就是嗔恚之念。所以假使真的修到无贪无嗔,善心起时,“随缘何境。”既不怨天也不尤人。所以于三有等的境界无著无恚,“观有等立。”观就是观待、看、观察、了解,一切三有世界里头诸有建立里头,“非要缘彼。”中间就脱了,跟我没有关系,“非要缘彼。”检查起来,这同我没有关系,能够到这个修养,等于前面讲过惭愧的心理一样,真的惭愧呢“观善恶立”,自己对善恶是非对自己的要求非常清楚,建立了对自己真正修行的道理。“故此二种俱遍善心。”所以能够真修到无贪、无嗔,那是真正叫做善心发起了,他这个是普遍的,无处不善。那么第三种呢?贪嗔痴三毒,普通叫根本三毒。“云何无痴。于诸理事明解为性。对治愚痴。作善为业。”什么叫无痴?这个痴很难讲,痴就是有情啊,人都是痴的,痴迷的,所以这个“于诸理事明辨为性,”对任何事理事情道理没有参通的话,譬如任何一个学问或者打坐做功夫,功夫碰到一个境界,这个境界是什么原因发生,是心理上来还是生理上来,不知道,自己不知道,靠问人家,找老师啊找善知识找菩萨给你解决,没有用的,成佛要自度啊。问人家以为懂了,同你都不相干。没有一个成道的人是靠人家能够成功的。诸佛菩萨是把成就的经验告诉你,你去求证,结果说,有些人有时候问问哎呀,好,我全靠问了老师我懂了。我说你真的?嗯,懂了!你以为他懂了,他根本莫名其妙,怎么会懂呢?所以真正的学问绝对无师度,不是哪一个给你的,自性本具啊。所以六祖,禅宗六祖悟了道:“何期自性,具足万法。”什么都具备,上通天文下知地理,真得了道。所以靠学来问来的那是你没有得道,是这样,还在痴的境界,痴没有解脱。真得了道,悟了道就无痴了。无痴呢,“于诸理事明解为性”,没有什么东西(不清楚),到他手里都清楚了。明解,明白解了,绝对不笨。“对治愚痴”,可是很奇怪哦,世界上没有一个人承认自己是笨的哦。有这样一个人,这个人一定是大成功了。都认为自己聪明,越认为自己聪明高明的人呢愚痴越重。所以无痴是对治愚痴,“作善为业”。真修到无痴太难!无痴是要智慧的成就,无痴就是证道,除了大彻大悟人以外,没有不痴的。所以佛经说,声闻缘觉,与十地的菩萨,十第菩萨,声闻缘觉,罗汉、独觉佛,与十地的菩萨,还有所知疑,还有所不了解。没有彻底地证道悟道。还有叫做所知疑,就是所知障的疑问,还有他不透彻的。除了成佛以外,是这样严重。所以我常告诉诸位一句话,成佛是智慧的成就不是功夫啊。功夫是修的成功不修就坏得了的啊。那是乐触的境界,相对的。你做功夫,1439换句话做功夫为什么有快乐的感觉呢?是你习惯性的嗜好,等于你抽烟喝茶是一样,因为你这样弄习惯就觉得是舒服,就是这个道理。所以真悟了道他并不一定要做这个功夫他才乐触,那个乐就不同了,这是个习惯的不同。所以成佛只有般若大自度,智慧的成就,功夫成得了就坏得了。所以,这个无痴是这样。好,无痴这个问题讨论得比较多了,就是大智慧的成就。所谓无痴它是智慧的成就,“即慧为性”。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