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儿呢我们就和大家说一说在物流领域最近的一个大事儿啊,京东物流收购了德邦。
先和大家分享几个数据啊,2021年的上半年,京东物流和德邦快递的营收分别是484.88亿元和148.89亿元,他们呢是排在中资快递上市公司的第二名和第五名。其实能够排进这个前五名啊,也足以证明这两家公司的实力都是非常强大。为什么京东物流要去收购德邦物流?京东物流自己本身已经很赚钱了,那他收购德邦物流的原因是什么?
我是这么看物流这个行业的,在这个互联网电商出来之前呢,第三方物流啊确实是这个产业上的一个独立的存在。比如说像咱们这个头部的三方物流顺丰,当年做得很大,王卫老板上市的时候号称这个企业估值未来从千亿会干到万亿。但这两年实际从三方物流来看呢,整体的收益、效益也都在下降,主要原因是什么呢?
因为大家已经悟出这里面一个道理,就是在这个电商自带的物流,它的一个运营能力啊会效果越来越好。为什么呢?比如拿这个京东物流来说,京东特别强调前置仓计划,比如咱们大家买京东东西都会有感受,这边刚下单,一会儿货就送来了,几个小时甚至货就能送来。为什么来说呢它能送货这么快呢?其实它是基于什么呢?大数据的算法。
他知道在这个区片有人可能会买某个家电,这个家电已经提前从大仓库搬到小仓库,就在你门口了,只是最后一公里,用三轮车给你拉到你这单元门口,就是这样的。这里面是基于什么呢?消费大数据的算法。
如果你是三方物流公司,你想一想,这个订单给你的话,你可能从海南岛运到哈尔滨,那没有三天,你即使是空运,没有一天也搞不定。所以说仅仅靠运输本身的效率的优化提升空间已经非常有限了,它必须得基于消费者大数据的算法这样前置仓的一个计划。那这个物流的运营效率能力,要比原来单纯的这块儿说我怎么能油费上省、线路上省、运输工具上省,相当于是一个降维打击。 别人用的是个火器,你还是用一个冷兵器,是这么一个时代的。所以没有数据赋能的这个物流公司啊,一定是未来呢会被这个电商的物流给淘汰掉。
因为之前呢你像物流行业的,顺丰也好,德邦也好,他们重要的干什么活儿呢?是票据,我们寄个发票、寄个支票、寄个汇票,一般是不敢找差点儿快递的,搞丢怎么办?这很重要的凭证。而今天我们发票是全是电子的了。不用记了,我们很多无纸化办公,重要凭证全电子化,支付也都电子化,所以这些重要票据的运输量大大就降下来了。如果在做传统的消费类的物流,消费的物流我刚才提到了,那电商自己的物流它有大数据的算法,它这个速度比你要快,那不是一倍两倍的问题。所以说在这块有没有竞争优势。
那原来比较贵的找第三方,现在没有那么大量。而今天来说常规的一些运输,那你又没有那么快,因为你没有数据资料,只是这边下单给你,你上门取货再运过去,那这个周期就太长了。很多卖家不愿意用第三方,就在于这儿,因为消费者满意度会下降,因为有快在那儿比着呢。
盒马可以干到半小时送货是吧,京东可以干到三小时送货,那你这原来用第三方德邦也好,顺丰也好,你干到三天,那消费者容忍度就越来越低。所以你看到三方物流越来越难生存,就基于这个,它是把互联网的消费场景给干进去了,不是单纯的一个做运输的公司的理念。
那么在您看来,像这种叫B2B吧,这种像C2C之间的货物的运输,在未来的话还会成为继续支撑这些大的物流公司走下去的核心的这个竞争力吗?
在这部分市场呢肯定还会有一定的空间,但已经不是一个主流的空间。你比如我们包括再小的C2C的散闪送,它有一种突发的、偶然的事件也会带来一些新的市场需求。是有的,它不是一个常有的啊。所以在这里面它比的就是一个运营效率还有自己的一个成本控制能力,就是这样。
因为这两年呢物流公司生存很难,好多多在打低价,在清市场,谁家赔钱能力弱的话瞬间就出局了。这两年物流行业是一个恶性竞争的一个状态,所以如果本质上呢它跟电商不能形成一个连动。也就是说你这个大的货物货物主不掌握在自己手里,你还是做第三方这一块,你哪怕做差异化,有的时候做大宗的、非标的有、做小的,在市场有没有这样的一个空间呢?有。
但其实本质上来说呢还是啥呢?传统意义上的竞争。这里面能产生的差距有多大,这个很难拉出来了。因为大家在很多方面基本是同质化的,你用的车辆、你用的人工、你用的油耗这些其实优化空间是有限的。所以这里面会不会说他们都干死了呢?也不至于。所以刚才提到像闪送这种,像德邦做大件这种还会有一些客户需求,但这里面说它并不是多大主流的一个问题,是个低频的一个行为。
所以我觉得这里面未来看好原来物流这一块,因为大家原来说电商的崛起,那一定需要一个类似菜鸟了这样第三方的物流公司它会很牛,它是这个行业基础设施嘛。但其实今天看基础设施不需要他们建。那人家电商卖货的人就把它建好了,而且这个关联度非常高、响应非常快。所以三方物流呢它能蚕食的蛋糕就越来越越小,而且最终打价格战能活下来。所以这个行业来说,不赚钱被并购掉大多数的物流公司,一定是很正常的现象。
我看到了在相关的报道当中,来对比了一下中国和其他的发达国家的物流公司,比如说呢在美国和日本啊,市场前四大快递公司的市占率是超过了百分之九十,而中国呢也仅仅是超过了百分之六十。那是否意味着未来还会有更多的这种兼并的案例出现,以及呢眼下再去进军快递行业是不是已经不是一个好生意了呢?
是的,一个行业行业的成熟标准,就是集中度,这个集中度越高代表这个行业越成熟。所以国外的快递行业比我们成熟,所以他前四家占比就越来越高,中国也是这个趋势。所以这个行当来说是一个充分竞争的行当,投资来说已经不是个好生意了,大多数可能会被并调出局,基本的逻辑就是这么一个逻辑了。
那我们再回到今天新闻的主题,我们提到呢京东来去收购了德邦。其实呢我看到相关的数据啊显示,京东物流它自己本身的这个单独的盈利能力不是特别强。虽然呢它是挂名京东,但实际上呢它也并不是说和京东公司之间是处在一个强关联的关系,而它是作为京东的产品的一个承运商,所以呢他自己也得想办法找食吃。我们要从这个角度来看,您是否认可说京东物流目前为止的这个位置是独立产生的,还是说未来也许随着市场竞争化更加激烈的话,它的这个位置可能会有一定程度的削弱。
京东物流呢是刘强东孵化出了一个独立的上市公司,就跟京东健康是一样的,他们都算兄弟公司。但是兄弟公司呢它有一个核心能力,就是数据共享,就是这点非常重要。它能实现跟其他快递公司不一样的资源,就是它能拿到快递的信息资源。所以在这个过程当中呢,中小的物流公司就没有这种信息资源,它的整个搬运效率那就很慢,所以在这块儿它还是有核心竞争力的。所以我们非常看好大的电商平台,它自己孵化出来的物流公司。
包括在那个美国的亚马逊也是一样的,美国亚马逊的运力也是公共的,因为它形成了一个所谓的飞轮效应。亚马逊的一个商业模式叫飞轮效应模式,他帮所有在他那卖货的,甚至不在他平台卖货的,他都给提供物流。因为流量越大,它很多公共的成本降得越低,它的仓储的成本会降得越低,它的每个车的装载率越高,它的空驶率越低,这些都会大大的降低的成本。所以他先把自己的效率提高了,就会把整个行业的成本给拉低,这个过程当中呢,我觉得它也会像亚马逊一样形成自己的一个飞轮效应。
你看亚马逊当时在这个网站上有很多自己直营的,正常要我们思维有直营商品就不进其他联营的商品。联营它也是开放的,因为越多会导致所有供应商的价格越便宜,消费者越愿意去买,这个平台的粘性会越来越强。所以物流他也帮你做了,客户满意度也高,只要是在我这平台的就是一个开放式竞争。但整个对生态来说,就形成一个飞轮效应,强者恒强,小的竞争对手就进入不了这个行业了。
所以我觉得京东的策略可能也是在学亚马逊这个方向。虽然这个物流我一部分满足自己,一方面也给会第三方来提供,因为他自己这块可能就已经保本了,再给第三方干就挣钱了,也让自己的运营效率进一步提升。所以从基因上的角度来说,它有自己的一个领先优势,所以我看好就这类的物流吧。
在京东收购了德邦之后,是不是一个一加一大于二的事儿?会这样的,因为他会把它原来一些网点优势给利用起来。最近我还了解到,美国的黑石基金还在不断地重仓中国这些仓储物业,就是有这个库房,那还是很稀缺的。你看中国住宅房地产很差了,很多商业空置率很高,但仓库很稀缺。因为我们未来很多的购买场景都会是什么呢?通过快递小哥送到家。那快递小哥呢需要更多的前置仓,各种仓库的运营效率进一步提高,所以我们未来的物流啊量比现在可能还会增加几倍。所以现在呢对物流公司来说,它现有的资产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现有租的长期合约的仓库,所以它的价值还是越来越大的。
北京电台主持人玉龙
理论没问题,实际很现实。如果都是理智的就沒有一战、二战,三战谁敢预言。
请问怎么看每个音频发布时间呢?很多音频感觉是2021年发的,怎么说的事情都是近期2022年发生的呢?奇怪,难道老师有提前预知能力?
微信多少来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