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章 商场如战场3.mp3

第七章 商场如战场3.mp3

00:00
47:40
第七章 商战如战场3
“做了过河卒子,只有拼命向前”,挑战成了“万
和”的企业形象、企业精神。
整个策划包括新闻、广告与产品品牌推销,“万和”在全
中国刮起了一股“过河卒旋风”,“挑战天王”的新锐形象,虎
虎有生气地树立起来了。 7
1年以后, “万和”牌的热水器产品正式取代了“三角
牌”,总销量翻了一番;一跃而成为中国热水器销量亚军。
“健力宝”百万大酬宾
1991年,素有“中国魔水”之称的“健力宝”在中国刮
起了一股促销旋风:“健力宝”百万大酬宾。
在广州白云宾馆的一个广东新闻界人士春节联谊会上,每
位来宾的面前都摆着一罐“健力宝”。主持人兴奋地宣布:请
大家打开易拉罐,在拉环的底面检查一下,如果分别有“健”、
“力”、“宝”3个字中的1个红字,当场可领取奖金100元;如
果底面上有“健力宝”3个红字,则可以当场获奖1000元!
会场上即时一片“呼”“呼”声,十几个报社老总、记者
拉开罐后,喜笑颜开,凭拉环为证,领取了“红包”。
这是“健力宝”策划的一个即将在全国推出的“百万行
动”,计划让利奖给消费者的奖金总额超过100万元。
“健力宝”是一个最早引入公关策划的明星企业。早在
1984年,它就凭藉着洛杉矶臭运会上“中国魔水”的声誉青
云直上。之后,作为公关战略家的“健力宝”总经理李经炜又
力邀著名体操运动员李宁加盟,通过赞助国际性的体育赛事,
无偿提供出国运动队作为专用饮料;与各级体委合办以“健力
·246. 谋事在人
宝”命名的体育运动队等形式,使“健力宝”的形象与体育运
动齐飞。1987年它用250万元的巨资赞助了第六届全国运动
会,从而取得六运会专用运动饮料权。1988年,在24届汉城
奥运会期间,“健力宝”公司不仅提供“健力宝”系列饮料作
为我国体育代表团的专用饮料,而且由总经理李经纬以唯一企
业家身份,随中国体育代表团赴汉城,考察体育运动饮料市
场。
1988年“健力宝”又以600万元的巨款赞助1990年在北
京举行的11届亚运会,从而取得了本届亚运会专用运动饮料
的专利权。这一年“健力宝”公司为亚运宣传的信誉投资共
1600多万元,成为全国为亚运作贡献最大的企业之一。
在“健力宝”的精心策划下,天安门广场点燃火炬、运动
员穿着李宁牌服装入场、开幕式升起印有“健力宝”商标的熊
猫盼盼……通过电视直播,使亿万观众脑海里清晰鲜明地印下
了“健力宝”3个字。这种新颖别致、突出醒目的“公关效
应”是历史罕见的。在“亚运之光”火炬接力点火仪式上,江
泽民总书记接见了李经纬和李宁,并且握着李经纬的手说:
“欢迎你来北京,感谢你们对亚运会的支持。”
据市场研究机构调查,通过支持和赞助亚运的各项活动,
全世界有近25亿人次观着和认识了“健力宝”,使“健力宝”
在国内外深入人心,从而获得良好的反馈。在1990年10月郑
州全国糖烟酒秋交会上,“健力宝”订货额达7.5亿元,占大
会订货额的四分之一。当年产量、产值、销售量、创汇4项经
济指标突破历史最高纪录,成为全国最大的饮料厂。
然而,“健力宝”的当家人却并没有沾沾自喜,而是仍然
卧薪尝胆,闻鸡起舞。因为,它面临着“洋饮料”大举进攻中
国的险恶局势。
第七章 商战如战场 .247.
美国“可口可乐”、“百事可乐”从80年代进入中国后采
取收买、排斥、垄断等多种手法,攻城陷地,横扫神州,当时
已占中国饮料市场15%。在“两乐”的攻击下,中国饮料业
少数名牌企业抵不住竞争,只好缴械投降。连上海的百年老字
号“正广和汽水”也不得不签了“城下之盟”,而被兼并。
1991年,形势更加严峻,据国家轻工部调查,截至1991
年上半年,美国p两乐”已在我国十个省市建了18个灌装厂,
形成了年灌装可乐饮料50万吨以上的生产能力。另外,为保
证各个据点持久不衰的扩张能力,“可口可乐”在上海,“百事
可乐”在广州各建了一个浓缩液生产厂,为其18个灌装厂提
供浓缩液。同时,“两乐”在天津、上海、广州建立了中外合
资的“津美”、“雪碧”、“芬达”等国产牌号的饮料生产厂,生
产能力均为年产100万吨。
经过80年代的优胜劣汰,中国饮料市场群雄并起,诸侯
混战的战国时期已经结束。有关专家预测:进入90年代,在
可预见的将来,将是“健力宝”同美国“两乐”的殊死决战。
美国“两乐”能否像吃掉上海“正广和”和吃掉重庆“天府可
乐”那样吃掉“健力宝”,“健力宝”’能否在新的险恶条件下站
住阵脚,荐获发展。
这是撄在中国民族饮料工业面前的一个大问号。
为此, “健力宝”又出薪招,以“百万大酬宾”的策划,
与“两乐”逐鹿于华夏。
“百万大酬宾”,面向10亿人,策划实麓的成败,就在于
如何宣传造声势,而且要造到“点子”上。
最初,“健力宝”把广告宣传重点放在J~东,在
捅}、以及汕头、湛江等地区报纸上大登特登广
告,声称要投入百万元酬金,配套宣传费上千万元搞一个“广
·248. 谋事在入
告轰炸”。
轰炸过后,复归平静,广告没有产生预期的效应。李经纬
国外回来,见市场波澜不惊,大发雷霆之余,责问为何不请王
老师来把把脉!公关经理急得火烧火燎,迫不及待赶到广州,
请王志纲出山“救驾”。
王志纲采访“健力宝”几年,对“健力宝”的发展及脉络
了如指掌。朋友有求,岂能不应?
他听了“百万大酬宾”的策划后认为,问题出在宣传广告
的定位不准,方向有误。
他向策划人员:中国发行量最大的印刷媒介是什么?
有答:;有答:o
“错了!”王志纲微徽一笑,“期发行量最大的是新华社的
,每期500多万。
这里指的是每期的发行数量。通常,公关、广告策划在选
择媒介时,往往把目光集中在电视、报纸上,对杂志这个媒介
或者不屑一顾,或者疏略不计。其实,不同的媒介具有不同的
市场定位,亦有不同的社会效应。按照马克思的分析,相比于
呼应每日时事的日报媒介,杂志是个相对冷静而具有宏观把握
力的媒介,它可以更深入地剖析现实运动的基础经济关系。
王志纲又问:“你们知道的读者对象吗?”
摇头。
王志纲说:“它是中国基层干部(包括城市与农村的基层
干部)的必读教材,许多生产队长、班组长就是靠它来做攻治
思想工作,组织政治学习的。”
他继续分析:广告策划选择媒介,应与市场定位结合起
来。“百万大酬宾”,重点还在争取集团消费力,也就是每年机
关、企事业单位要发给员工的消暑清凉饮料,每人以两箱(一
第七章 商战如战场 .249.
箱24罐)计,一个单位订货起码要上万元。
那么,问题又来了。集团消费力是谁来拍板的,谁来操作
的?订购清凉饮料这样的小事,不用局长、厅长讨论,一般是
办公室、行政科说了算。显然,关键人物就是各个大小单位的
处长、科长们。
话又说回来,处长、科长们平时读得最多的是什么杂志?
再加上新华社办的一本周刊,这就是他们
了解时事政治及中央精神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