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往无前 13

一往无前 13

00:00
09:08

一往无前13:小米生态链强势出击!准备上市



各位书友大家好,欢迎继续做客老齐的读书圈,今天我们继续来讲这本书,一往无前。昨天我们说到了小米众筹,就是在工厂还没有正式生产某款东西之前,就先把他放到网上,让大家预购,这样工厂再看大家的期望程度而生产。这个功能一上线,就引起了很多米粉的关注,而且这些产品大多都是智能硬件产品,基本都是新奇特。有时候公司并不太支持,而小米众筹的人,就在底下偷偷的搞,比如一个智能床垫产品,当时7天之内就被抢了1万张,而他们的备货只有3000张。而且他们还发现,购买人群中还有100个厂商,显然是竞争对手买回去做研究的。



20163月,米家这个品牌上线,主要就是跟小米自有品牌做区隔,其实很多互联网企业也都在做这样的尝试,比如网易严选,京东京造,都是类似的东西,就是依托一个互联网销售平台,然后大量对接工厂,自己演化生态链。造出性价比更高的产品。取代山寨货的市场份额。这其实也符合典型的消费升级的思维。毕竟有个品牌,有人为你把关质量。然后价格跟原来差不多。



网易严选被视为了小米生态链的竞争对手,他们也考虑分拆出一个电商品牌,做直接的竞争,20174月,小米有品电商发布,由生态链负责人高自光管理。他们一开始不想做那些太重的东西,也就是说不想投入太大,希望在品质,流量上有突破。把物流和售后留给商家自己负责。但也正因为这个想法,早期出了一些问题,商家不愿意退货,造成了用户体验较差,雷军都亲自过来询问,为什么有品下面全都是吐槽的?其实确实没有售后服务。高自光他们马上整改,2017年下半年,有品开始自己组建物流和售后团队,希望赋予有品全套的系统支撑,他这时候才明白,精品电商,必须要有精品服务。有些重的东西,是必须要做下去的。这才是电商的护城河。这点老齐比较同意,电商这个东西,最后比的就是谁挖的护城河更深。当年无数电商都在跟京东竞争,而京东巨额亏损,就是为了努力挖河,等他的物流建成了,其他电商也就没啥竞争力了。现在他的营收已经超越了阿里,达到了7500亿一年。雷军2017年给高自光的任务是,未来5年小米有品电商冲击成交额1000亿,也就是说,小米有品未来的目标,就是一个一流的电商平台。



当年还有个大事,谷歌的阿尔法狗战胜了李世石,这让人工智能的概念一下就火了,小米内部也有一批人工智能专家,他们也在思考着这个产品的方向,想在这些领域搞点事情出来。黄江吉在跟雷军充分沟通后,他们决定先去开发一个智能语音音响。但一开始他们连音响产品都没有,测试团队只能天天去找电视团队,通过电视调节软件。



2017726日,小米正式发布小爱同学智能音响,售价只要299,只要呼叫小爱同学,就能唤醒音箱的语音互动,然后通过音箱去控制其他的家用电器。比如打开电视,开始扫地,打开空气净化器等。这个产品一经推出就遭到市场抢购,经常处于缺货状态。当年就挤进了智能音响排行榜的前三名。随后雷军也看到了这个巨大的机会,现在人工智能业务已经平行于手机,成为公司未来的两大战略之一。



20171季度,小米手机在印度市场,距离冲到榜首只差了1%的市场份额,超过三星已经指日可待。而且当时小米已经实现了在印度市场的本土化生产,把代工都交给了印度富士康,还针对印度市场的特征,做了一些修改。当时小米发现,印度人对大容量电池非常偏好。而且非常看重手机的性价比。高端机基本卖不动。红米的千元机热销,待机时间超过2天。



雷军当时还在考虑小米在印度的线下销售问题,他去印度调研的时候,发现零售商基本上不会推荐小米手机,因为没有利润,所以有些事还得自己干,20175月,他们把小米之家也搬到了印度的商城里。开业当天确实又是人山人海的场面。超过1万人到店。此时他们宣布,未来2年内,小米要在印度开100家店。此外,他们还打造了一个ppp计划,在一个商业区内,只授予一家合作伙伴经营权。主要是为了避免恶性竞争。效果立竿见影,这一年小米在印度市场的线下销售比例已经达到了7.7%。同时,小米也超过了三星,在印度市场登顶。印度很重要,占到了小米集团全球市场的28%



这一年小米在国内也开始峰回路转,一共销售9141万部手机,超过原计划2000多万部,总收入1146亿元,利润超过120亿。小米重新回到全球智能手机出货前5的行列。而且这一年,小米还发了自己的芯片,澎湃S1,并搭载在了小米5C这款手机上。



此时,小米需要考虑上市的事情了,不过有些高管认为,小米没必要上市,我们又不缺钱,上市后苦于业绩压力,可能会对公司长期战略形成一定的压力。但是雷军认为,上市可以健全公司的组织发展结构,而且也是对于一些老员工的补偿。后来大家投票,支持上市的还是占了大多数,这个事由CFO周受资来负责。



他们更倾向于小米去香港上市,因为港交所支持同股不同权,雷军有55.7%的投票权,所以对于公司有绝对的掌控力,所以即便上市,他们也不会让公司发生失控的风险。接下来就是确定估值,2014年他们就已经做到了450亿美元,而这一次券商们出价就在750亿美元,后来相互竞标,最高的已经给到了2000亿美元。



但是很快一个事影响了他们的上市进程,国内政策力推CDR,也就是存托凭证的方式,要把这些互联网独角兽,都整到A股来上市。当时证监会还约谈了小米,希望他们成为试点。这时候小米也不好拒绝,所以就开始重新准备,从香港上市,变成了两地上市。但由于两地制度根本不同,所以周受资说,工作量可不是翻了一倍这么简单。那段时间完全可以用昏天黑地来形容,一份招股书就多达600页,而且每个字都要仔细推敲,还要做成中英文两个版本。而在公司架构调整的时候,两个创始人周光平和黄江吉辞去职务,退出了公司。很明显也是为了上市让路。



接着就是雷军去一家一家的拜码头,见了三星的副会长李在镕,也见了香港传奇李嘉诚,李嘉诚还当即买了3000万美元的小米股票,然后还拜会了李兆基的长子,恒基当时的掌门人李家杰,这三个人为小米站台,小米瞬间就成了舆论的焦点。



但是人算不如天算,2018年的市场状况大家都知道,越往后,大家越是没有信心,开始有机构看衰小米,资本市场也开始逐渐压价。特别是国内的政策,开始出现了分歧。雷军他们在618日晚上,做出一个艰难的决定,暂缓CDR上市,也就是说,这次只在港股上,不在国内上了。而得到监管层的回复是,尊重小米的选择。这里面可能包含了太多的波折,没办法对外公布,毕竟当年的白马股最后一个都没回来,所以恐怕事实并非是小米自愿放弃,而是遇到了什么不可能突破的阻力。为了息事宁人,才由小米自己提出。这就好比,公司要开除一个员工,通常都会让他自己提离职一样。



而他在香港的估值也受到了影响,最终的定价确定在了17-22港元,估值只有550亿-700亿美元,远低于雷军的预期。但他们也只能自己宽慰自己,把价格定低点,未来好有更大的上涨空间。之后雷军到处路演,但当时是中美之间摩擦不断,所以就相当于不断地给小米拆台,结果努力半天,只得到一个最差结果,小米定价只拿到了下限的17港元,市值只有539亿美元。这次IPO筹资也大幅降低,只拿到不到240亿港元的资金。但真正麻烦的事情还在后面呢,即便这么低价发行,小米还是大幅破发了。成为了段子手口中,套牢年轻人的第一只股票,这对他的口碑造成了巨大的打击。这又是怎么一回事。咱们明天接着讲。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