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时工作,崇尚进取还是身不由己? | 睡前聊一会儿

超时工作,崇尚进取还是身不由己? | 睡前聊一会儿

00:00
04:45
生活中,你是否听过这样的对话:——“周末一起出去玩吗?”“不去了,工作。”——“你最近怎么变胖了?”“过劳肥。”——“情人节怎么过?”“在PPT中度过。”………… 相信,很多人或多或少都尝过超时工作的滋味。无论是处理临时突发任务,还是工作积压如山临近期限,抑或是拖到不能再拖,一千个人有一千种超时工作的理由,难怪有网友调侃“不管盛夏还是寒冬,都能忙到深夜”。今天,我们就来聊一聊这个话题。 一个浅显的道理是,成长离不开付出,非凡得益于积累。各行各业都有劳动者坚守岗位的身影:没有匠人匠心的精益求精,就不会有臻于完美的产品质量;没有废寝忘食的刻苦排练,就不会有舞台上的惊艳亮相……高出一筹、卓尔不凡的背后,都是无比寂寞的勤奋与坚持,在重复中探寻奋斗的意义,在平淡中找到理想的光亮,在困顿中激发突破的力量,在浮躁中沉淀持久的定力。正如有人说,时间是宇宙对万物最公平的馈赠,谁对时间吝啬,时间就对谁慷慨。 然而,崇尚进取是否等同于超时工作?答案是否定的。在当前快节奏的生活中,因超时工作而引发的健康危机已成为全球性问题。世卫组织和国际劳工组织联合发布了全球首份关于长时间工作对生命和健康影响的分析报告,报告指出长时间工作每年导致数十万人死亡。更需警惕的是,超时工作造成的身体透支不一定在短期内显现,却可能在数十年后发作。研究结果显示,与每周工作35至40小时相比,每周工作55小时或以上患中风的风险会大幅增加。 排除客观因素,通宵达旦的并非都是工作重压,还有拖延与低效。不论是“明日复明日,不如再拖拖”的惰性,还是因三心二意影响了进度,如果在承担任务伊始就着手准备、积极应对,或许可以为正常休息赢得更多时间。超时工作还反映着生活方式,是点灯熬油还是早睡早起?是在电脑前坐到苦思冥想,还是活动一下寻找灵感?长辈们常讲,工作年头越长,拼的越是精力和体力。从这个意义上看,以牺牲健康为代价换来的业绩终究是舍本逐末,保持可持续的工作节奏,规律作息、久久为功,才是长久之计。 当然也要看到,畸形的工作文化也并不可取。有的管理者把加班作为管理的方式,造成下属无效加班,使加班沦为一种浮于表面的形式主义;有些企业把坐班时长纳入考评,引发员工消极应对。要知道,工作成果最终要体现在成效上,而不是在工位上坐了几个小时,在办公室过了几个周末。我们为苦干鼓掌,更要为实干喝彩,这才是健康的工作文化。还要看到,缓解超时工作有赖于更强的监督。日前,福建省总工会向全省各用人单位发布劳动法律监督提示函,其中明确“合理安排劳动者工作量和劳动强度”。正所谓“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在休息中缓解工作压力,在岗位上用好每分每秒,每个辛勤耕耘的人都值得关怀。 归根结底,超时工作的现象不止是熬不完的夜、干不完的活,也关系人生道路的规划选择、人生价值的求索实现,更是社会保障、员工权益的体现。崇尚进取,也拒绝低效,理应成为职场的生存法则。 这正是:工作生活两不误,我的人生我做主。 (文 | 邝西曦)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