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2.43-01】唯心所现 无有外物

【2-42.43-01】唯心所现 无有外物

00:00
16:00


内容提要


第二品第42


经文

1、“复次,大慧!有二种觉智,谓观察智,及取相分别执著建立智。

1.1、“觉智”,梵文是buddhi,应译为“觉知”。

1.2、两种觉知:“观察觉知和“取相分别执著建立觉知


2、观察智者,谓观一切法,离四句不可得。四句者,谓一异、俱不俱、有非有、常无常等。我以诸法离此四句。是故,说言一切法离。大慧!如是观法,汝应修学。

2.1、“观察”梵文是pravicaya。如“观察义禅”的“观察”就是pravicaya

2.2、观察觉知就是以这种觉知,观察事物的自性相,远离四句而不可得。

2.3、四句:一异、俱不俱

         就是:一、异、亦一亦异、非一非异;

                    有、无、亦有亦无、非有非无;

                    常、无常、亦常亦无常、非常非无常等等。

2.4、佛说离四句,以离四句而言说一切法不存在。应该以此四句观察一切法而努力修学。

【阐述】:“观察觉知”就是大乘资粮位、加行位和见道位之后初地到七地的修行。


3、云何取相分别执著建立智?谓于坚湿暖动诸大种性,取相执著,虚妄分别,以宗因喻而妄建立。是名取相分别执著建立智。

3.1、第一个“建立”,梵文是pratiṣṭhāpikā,意思是“建立”、“确立”。

3.2、第二个“建立”,梵文是samāropa,就是“增益”。

3.3、取相分别执著建立觉知:就是以执取心的分别相,以执著地水火风四大种的坚湿暖动性而成虚妄分别;就是由妄执宗因的推理和凡夫的所见,而将不存在增益为存在。

【阐述】:取相分别执著建立觉知就是凡夫的虚妄分别。


4、是名二种觉智相。菩萨摩诃萨知此智相,即能通达人法无我,以无相智于解行地善巧观察,入于初地,得百三昧。以胜三昧力见百佛百菩萨,知前后际各百劫事,光明照耀百佛世界。善能了知上上地相,以胜愿力变现自在,至法云地而受灌顶,入于佛地,十无尽愿成就众生,种种应现无有休息,而恒安住自觉境界三昧胜乐。“

4.1、这就是两种觉知相。菩萨们以了知了这两种觉知相,而通达“人无我”和“法无我”,并证得无似相的智慧

注意】:“无相智”的“无相”,梵文是nirābhāsa,就是“无似相”,就是登菩萨第八地的境界。

4.2、以登菩萨第八地的无似相智慧,就能够善巧观察菩萨所行诸地,就能够引导其他众生见道登初地,得百种三昧。并以殊胜的三昧力见百佛百菩萨,知过去未来百劫之事,光明照耀百佛国土。

4.3、照亮百佛世界之后,就能善知向上菩萨诸地之相,以胜进愿力游戏神变,直至菩萨第十地——法云地而受诸佛灌顶,最终证入如来内自证之地,圆满具足菩萨的十无尽愿之法,为度化众生,以应现出的种种光明普照世间,同时安住于自觉境界三昧之乐。


第二品第42段学习圆满。


第二品第43


经文】:

1、“复次,大慧!菩萨摩诃萨当善了知大种造色。云何了知?大慧!菩萨摩诃萨应如是观,彼诸大种真实不生,以诸三界但是分别,惟心所现,无有外物。如是观时,大种所造悉皆性离,超过四句,无我、我所,住如实处,成无生相。

1.1、大菩萨应当很好地了知地、水、火、风四大种所造之色。

【阐述】:“四大种造色”,是印度古代非常普遍的一种思想观点,但佛陀不认同。

1.2、怎样才是正确地了知四大种造色?

1.3、要观修下边的真实道理:观大种没有生起,没有大种和合所生,通达“惟自心所现”,惟是分别,心外之物不存在,三界只是“惟心所现”分别。

1.4、观大种和合所生不存在,消除四句之理,远离我与我所,并安住于真实自相之处。

【阐述】:“消除四句,离我、我所”是破增益,“安住真实之处”是补损减。

凡夫境界的四句之法——我与我所,根本无生;圣者境界的真实之处,本来如此,更不须生,也是无生。因此,做到了既破增益又补损减,从而成就了无生之相。

注意】:这里的“无生”是两重无生。请回顾《楞伽经》第一品第3段经文的第14讲。


2、大慧!彼诸大种云何造色?大慧!谓虚妄分别津润大种成内外水界,炎盛大种成内外火界,飘动大种成内外风界,色分段大种成内外地界,离于虚空。由执著邪谛,五蕴聚集,大种造色生。

2.1、于四大种之上如何有所造之物?

2.2、分别大种湿性,成办内外水界;分别大种暖性,成内外火界;分别大种动性,成办内外风界;分别大种各种色法的质碍性,生起内外地界和伴随地界的虚空。

2.3、由于执著邪谬的道理,认为五蕴聚集而大种所造之物就产生了。


3、大慧!识者以执著种种言说境界为因起故,于余趣中相续受生。大慧!地等造色有大种因,非四大种为大种因。何以故?谓若有法、有形相者,则是所作,非无形者。

3.1、“言说境界”,指凡夫以为存在的心外境界。圣者证悟的境界,称为“离言境界”。

3.2、五蕴的“识”是由执著与贪爱种种凡夫言说境界为因,故而相续轮回于六道的不同趣中。

3.3、地大等所造之物以四大种为因,而四大种没有因。为什么?

3.4、因为只有这些有形状、有形相的所造之物,才是有作用的和合而生。

无形状的四大种,不能再有比它们更基本的元素作用和合而生,否则它们就不是四大种了。


4、大慧!此大种造色相,外道分别,非是我说。

上面讨论的这些大种造色相,都是被外道们的分别,不是佛陀的言教。


《楞伽经》第二品第43段经文学习圆满。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于晓非_

  • 弘熹

    凡夫境界的四句之法——我与我所,根本无生;圣者境界的真实之处,本来如此,更不须生,也是无生。因此,做到了既破增益又补损减,从而成就了无生之相。

  • 善观空

    能够闻法的周一是最好的日子顶礼感恩于老师

    于晓非_ 回复 @善观空: 🙏

  • 云莲66

    新课又来啦,感恩顶礼于老师!!! 观察智者,谓观一切法,离四句不可得。四句者,谓一异、俱不俱、有非有、常无常等。我以诸法离此四句。是故,说言一切法离。大慧!如是观法,汝应修学。

    watolf 回复 @云莲66: “一切法离”,这个离四句的方法是什么法? 无为法还是有为法?

  • 悟无我证空性见实相

    凡夫境界的四句之法——我与我所,根本无生;圣者境界的真实之处,本来如此,更不须生,也是无生。因此,做到了既破增益又补损减,从而成就了无生之相。 顶礼十方三世一切诸佛菩萨 顶礼十方三世一切善知识 顶礼于老师

  • 翎翎亦零零

    凡夫境界的四句之法——我与我所,根本无生;圣者境界的真实之处,本来如此,更不须生,也是无生。 【注意】:这里的“无生”是两重无生。走,复习前面两重窗帘的内容去。

  • December01

    大种造色相,都是外道们的分别,不是佛陀的言教。🌹🌹🌹

  • 行走的佛子

    佛说离四句,以离四句而言说一切法不存在。应该以此四句观察一切法而努力修学。 【阐述】:“观察觉知”就是大乘资粮位、加行位和见道位之后初地到七地的修行。 这才是资良位和加行位的修行啊 这是多么清晰啊 什么盘腿打坐 都是跳过了这些啊 顶礼于老师 顶礼善知识🙏🙏🙏

  • 灵机一动387

    顶礼感恩于老师🙏🙏🙏

    于晓非_ 回复 @灵机一动387: 🙏

  • 听友193583035

    顶礼于老师!感恩于老师法布施!

    于晓非_ 回复 @听友1935830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