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人难以忘怀的豆腐房

使人难以忘怀的豆腐房

00:00
08:35

 使人难以忘怀的「豆腐房」  矫恒谨

从小生长在天津的人们,吃早餐大都爱喝豆浆,还爱吃大饼卷馃子(用大饼夹油条),这好像是个传统习惯,如果有一两天早餐没有喝豆浆就好像缺了点儿什么似的。

在过去,天津卖早点的门市部,大多都是「豆腐房」为主。他们早晨主要卖豆浆、豆腐脑和豆腐,有的豆腐房也兼卖油条、烧饼和大饼。像豆腐房这样的早点铺遍及全市。

豆腐房都有自己好听的字号,我家住在和平区小白楼地区,我们家附近就有:鸿泰顺豆腐坊、双顺豆腐房、三合顺豆浆铺和祥顺记豆腐店。我想,他们卖的是带水的东西,因此起的名号也多有带水字意思偏旁的“顺”字,不但图个吉利好听好记。

一般的豆腐房都是前店后厂,店堂门面备设餐桌和长条板凳或凳子,为了顾客就餐时端着热豆浆方便,因此不用椅子;在店堂后方的一墙之隔,是制作豆腐、磨制豆浆的作坊,在墙上开一个很大的窗口卖热豆浆的地方,窗口的后面连着熬煮豆浆专用的灶台,大锅里熬着热腾腾的豆浆,煮豆浆的师傅站在灶台后面,使用一把长柄的水舀子专门给买豆浆的顾客盛舀豆浆,然后顾客自己端着热豆浆去找空座位。喝豆浆论大、小碗卖的,如果顾客自备容器前来购买,就按钱的多少来供应了。另一个窗口是卖老豆腐的。过去豆腐坊不卖豆腐脑,只卖老豆腐。老豆腐跟豆腐脑是有区别的,不卖豆腐脑也另有原因。

老豆腐点的得比豆腐脑要硬实一些,碗里淋上炸好的豆豉酱汁、香油调的芝麻酱、还有花椒油、韭菜花、蒜汁、辣椒油就是一碗地地道道的天津风味豆腐美食就着芝麻烧饼、馒头或是玉米面做的窝头,吃着非常顺口也惬意,享受一顿很好的早餐。

方便那些起早的人们和上早班的顾客,豆腐房每天在五点钟就开始营业,师傅们每天半夜就开始磨豆浆做准备,到了开门营业的时候,那大锅里的豆浆早就熬开、将豆腐脑已经点在保温大瓮里保温。大饼、油条也都是新出锅热的,等着顾客上门。

天津地方的豆腐房早晨是不卖豆腐的,必须等到十点以后,师傅们把早餐忙过去,开始制作豆腐。想买豆腐要等到十点半以后才能制作出来,而且卖到中午一点钟就关门打烊了,豆腐房一般都是半天营业下午休息。

外地人到天津的豆腐房来吃早餐喝豆浆,常感到意外,在每个餐桌上放着一大碗食用盐,天津人喝豆浆在碗里放少许食盐而不放糖,觉着新奇。豆腐房不卖甜豆浆,那师傅只给你盛上一碗很浓的热豆浆,如果要喝甜豆浆,那你只好自备白糖。

为什么天津人喝豆浆放盐?这种习惯是历史遗留,说来话长,这跟“京杭大运河”有关。

自古以来天津就是京杭运河通往北京的交通要道,天津有海河,又是通往渤海的航运枢纽,因此南来北往的船只不断。在明、清时期,南粮北调、北煤南运、丝绸杂货、海盐调拨等等商务往来全靠运河漕运周转。自天津开埠以来,商贾shāng gǔ云集逐渐形成了南北杂货的集散之地,运河两岸商贸繁荣。这也给那些靠出卖劳力维生的穷苦大众带来了生机,那些跑船的、拉纤的、搬运的、码垛的、赶车的、拉脚的、挑挑的、担担的、修船的、打铁的等等,他们干的都是重体力的活计。这些劳动者成天的拼体力,辛苦劳累汗流浃背,为了保持体力恢复疲劳他们必须要补充盐分,因此,吃菜喝汤口味咸重。我们天津渤海湾又是盛产海盐的地方,吃咸盐很方便。在运河两岸的小饭摊、小饭馆与豆腐房里,餐桌上就摆放着盐碗、盐盆儿,久而久之这种传统习惯就流传下来了。这种喝咸豆浆的习惯不只是天津人特有,您可以顺着运河流域苏北与山东看看,凡是南北大运河流经的地域城镇,他们的餐桌上准都摆放着食盐,这就是由漕运流传下来的生活习惯。

如今,随着时代的变迁,这种便民的传统豆腐房在我们天津已经不存在了,那种清晨早起喝热豆浆、吃热饼卷油条的氛围再也找不到了。想喝豆浆啊?您只好在家用“豆浆机”自己磨制吧!要不然您到超市去买生豆浆回家自己去煮,想方便省事呀?可没那么容易喽—!

这传统豆腐房在便民等各方面实在是令老一代人难以忘怀啊!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