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充符】第58集-生与死是一体之两面吗?

【德充符】第58集-生与死是一体之两面吗?

00:00
11:42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傅佩荣。


这一集的主题是:生与死是一体之两面吗?


这一集是要介绍〈德充符〉的第四章,我们提过〈德充符〉里面出现六位身体有残缺,断一只脚或是长得特别丑陋的人。这一集要介绍的是第三位,前面两位还记得第一位是王骀,第二位是申徒嘉,这一章所要介绍的是叔山无趾。你看他名字“无趾”,就知道没有脚趾头等于是没有脚了,这一章另外两个人可是大人物。


首先,是叔山无趾去找孔子有简单的对话,他非常失望,就跑去老聃那边告状,老聃又出现了。这三个人之间的对话内容并不多,但是很有意思。在这一章里面,我们就分两段来看,前面是叔山无趾跟孔子的对话,后面叔山无趾对孔子非常不满,下一段是说他去跟老聃告状。


我们先看第一段。

“鲁国有个被砍去一只脚的人,叫做叔山无趾。他去请见孔子。孔子说:“你以前不谨慎,已经遭到祸患,落得这种下场。现在虽然来找我,又怎么来得及呢!”无趾说:“我因为不懂事,行动卤莽草率,以致失去了脚。现在我来你这里,是因为人生还有比脚更尊贵的东西,我想努力保全它。天没有不覆盖的,地没有不承载的;我把先生你当成天地,哪里知道先生是这样的啊!”


孔子说:“是我太浅陋了!先生何不进来?我想再说说我所知道的。”无趾转身就离开了。孔子说:“弟子们努力啊!无趾是个独脚人,还想努力学习,以弥补过去所做的错事,何况是想要保全德行的人呢!””


这是第一段,第一段我们学到什么?孔子是儒家,比较习惯从外表来判断一个人,有没有修养、有没有条件,各种状况如何?所以一开始的时候,孔子摆出老师的嘴脸先教训他,说你弄到脚被砍了一只,现在才想改过,来不及了!这种从表面判断一个人确实有些肤浅,果然没错,无趾首先承认自己确实犯了错,但他有一句话讲得真好,我失去一只脚还来找孔夫子,是因为我认为人生还有比脚更尊贵的东西。


什么东西?我们当然知道是人的德,本性跟禀赋。脚当然属于本性的范围,但是做一个人,少一只脚或是一只手出问题,还是可以从事认知跟思考,还是有可能悟道。他特别说天跟地如何,我把你孔夫子当天地,想不到你是这样的水平,只从外表来判断一个人。


孔子做一个学者,确实是反应很快立刻道歉,知道说今天碰到这个独脚人,不是一般人。一般人可以好好教训他,他也跟你说要改过,就跟你慢慢学。叔山无趾不一样,他已经觉悟到一个程度,只希望说最后来跟你印证一下,结果一对面一两句话一讲,就知道你只是平凡人的老师,要教我无趾这种人是不太可能的。孔子马上说,先请进来,我再把我的心得跟你好好地说一说。


来不及了!很多事情一开始看错了,后面要改过很不容易的,所以孔子劝自己的学生,说你们要好好的跟他学习,一个人有过错要立刻去补救。


接着看看无趾到哪里去了,去找老聃告状了,我们看看下一段。


“无趾对老聃说:“孔子这个人还没有达到至人的境界吧?他为什么常常来向您求教呢?他希望博得奇异怪诞的名声,竟不知道至人把名声当作自己的枷锁呢?”老聃说:“你为什么不直接让他把死与生看成一体,把可与不可看成一致,解开他的枷锁,这样或许行得通吧?”无趾说:“这是自然加给他的刑罚,怎么能够解开呢?””


就这样结束了,这里面有些词也满有趣的。首先,无趾以前大概听说孔子这个人是伟大的老师,应该到至人的境界,结果一碰面一印证,发现差太远了。无趾就跑去找老聃。因为老聃在庄子笔下当然是最高水平的人,无趾就说,孔子为什么常常找你老聃求教?他希望透过跟你请教,获得一些奇奇怪怪的名声吗?他难道不知道至人是把名声当作枷锁?最好不要有名声,有名声的话反而绑手绑脚的。


老聃跟他说,你为什么不直接让他把死跟生看成一体?所谓的死跟生看成一体,就是我们常常看到的打通生死,跟前面说过的根本不以生死为意,因为从永恒来看的时候,所有的一切最后回到“道”里面去。死跟生本来就是一个是晚上,一个是白天,一体之两面。把可跟不可看成一致,“可”就是说你认为对的事情,“不可”就是你认为不对的事,是一致的。


其实经过〈齐物论〉的解释之后,就知道确实如此,天下万物的“可”有它的道理,“不可”也有它的道理,说它“不可”只是暂时在这个情况做这样的判断,其实它们都是一致的。这样可以帮他解开枷锁,或许行得通吧!结果无趾没有这么大的兴趣了,他说:“这是自然加给他的刑罚,怎么能够解开呢?”


这边就有一个问题了,“天刑之,安可解”?天就是自然,自然加给一个人刑罚,怎么去理解?难道是命定论?一个人生下来,天给他什么样的性格特色永远不能改吗?或是这个人,长期思考跟行动所造成的特定的个性,所谓的江山易改本性难移吗?他意思把知当区分,到最后永远困在区分之知里面,因为人的德,从道所获得的本性,本来就是认知能力。


认知能力有三个层次,这里所说的孔子恐怕跟很多人一样,永远陷在区分的层次,就好像生在这个环境这个社会,有这样的背景这样的教育定了,这个型态已经定了,就好像自然界给的惩罚,有谁能帮你解开?并且以这样的话来描写孔子,这是很严格的一个判断。


在这一章里面,我们可以看到什么?就是死跟生是一个整体,“可”跟“不可”也是一致的。不要去区分,如果去区分的话,代表你陷在这个枷锁里面,把自己困住了,一天到晚在判断,按照世界上现存的价值观判断贫跟富、贵跟贱,有没有学问、有没有德行。一天到晚在做各种判断,反而看不到万物的真相,就是都在“道”里面。永远不可能有一个整体合一的观念,永远在区分,分到最后自己也不知道该往哪里走了。


这一章是对儒家相当严格的批判,就好像孔子一般就是接受世俗的价值观,是从外表判断一个人。他没想到说人的身体可能有各种复杂的情况,或是社会成就有各种明显的区分。但是内心的世界才是重点,一定要记得要慢慢培养到“重内而轻外”,最后是“有内无外”。像这边所说的叔山无趾以及老聃,应该都到达第三个层次“有内无外”。对于说以外表来看一个人觉得很无聊,因为他们都已经达到一种更高层次了。


从整体来看,学《庄子》的困难也在这里,前面说过“天地与我并生,万物与我为一”,我们在当时讲解得比较多一点,但是那个观念要牢牢的记得并且充分理解,后面遇到类似的说法出现的时候,就很容易把握,要不然在这边有有很多好像思想上的跳跃,忽然跳到这边,就觉得很难接得上。


每一章都是思想上的内容,都值得花很长的时间去充分理解,厘清它的逻辑思维是怎么样的顺序,然后把它跟其他各章里面,忽然跳到一种最高的境界设法打通。要不然念每一章都觉得怎么这一章短短的几百个字,忽然又说“死生为一条,可不可为一贯”,又是“天刑之,安可解”。如果自然对每一个人都有某种刑罚的话,人生还有什么希望?


我们从这边就知道,要特别注意到自然加给人刑罚,有时候是人的德、认知能力,没有好好走上正确的途径所造成的结果,结果造成之后,要改变是不容易的。


下一集要换到丑陋的人上场了,主题是:虽丑陋却有魅力。

我们这一集就谈到这里。我是傅佩荣,谢谢你的收听。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明明德2

    要特别注意到自然加给人刑罚,有时候是人的德、认知能力,没有好好走上正确的途径所造成的结果,结果造成之后,要改变是不容易的!老师讲道太精彩

  • 善吉868

    把自己培养到重内而轻外,最后达到有内而无外。

  • J之大盗

    “天刑”就在自己的“心念”上,回头看看自己的“念头”到底是怎么产生的,认清自心自念,自然就知道怎么解了。“形苦影从,言者响随”老天爷给你的事你得担着!谢谢老师

  • WMM_y2

    老子认知三层次:区分,避难,启明。

  • 听友376468418

    死跟生是一个整体,一体之两面。可跟不可也是一致的。重内轻外。 “天刑之,安可解”?人活一生要努力解开自然给予自己的枷锁。

  • A肆玖昌明

    身残志坚

  • 阿白聪明豆

    老聃和叔山無趾也在區分的層次,居高臨下地指出孔子境界不高,其實沒有一個人能逃脫天刑。

  • 听友240997361

    随时都在生死,细胞更新,思维更新

  • 悟省行

    以前讲失去一只脚,就像天生如此,是安之若命的境界。虽然失去一只脚,还愿意学习,因为有比顾及失去一只脚的世间的羞辱来说,生命还有比这更重要的,就是寻找生命的本源和归宿,虚灵不昧。

  • 呆呆up

    孔子谓叔山无趾“犹务学以复补前行之恶”,叔山无趾自谓“犹有尊足者”,两人所指好像不太一样,但实在说不清楚怎么不一样。希望傅先生指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