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6云何为念?02

346云何为念?02

00:00
17:16

他说,这个“念”的作用、性质、性能,“令心明记不忘为性”,这是讲“念”单独的这个性质。“定依为业”,它固定了的,像我们小时候的习惯,固定了,“定依为业”。为什么中国人学英文、学外文学不好呢?本省人讲英文总有个本省人的腔调。你看日本人讲英文就有日本人的腔调,他那个内在的发音,“定依为业”,搞惯了。所以,真要学外文啊,你要把自己的文字脑子忘了,脑子的思想都要用外文来思想,那很快学好了。因为我们学外文不同,“点头 yes 摇头 no”想想,不对,no——1390脑子里想不对,嘴里讲 no,两回事;你就要把脑子里想的也是 no,嘴里讲的也是 no,思想里都是 no,那么就可以成功了,很快的。这是习气的问题, “念”。 那么,详细地分析,“谓数忆持曾所受境。令不忘失。能引定故”,这个“念”的功效,第一条刚才讲的,所谓“念”,唯识法相的定义,什么叫做“念”告诉你了,它的性质是这个样子,“定依为业”,它要造成人一个固定的一个思想的形态。现在,我们新的哲学的名相就是意识形态,就会造成一个不同的意识形态。这个是讲“念”,它构成的意识形态不同。 那么,它的效能是怎么样呢?“谓数忆持曾所受境。令不忘失。能引定故。”这个“念”的作用,“数”常常地会忆想,“忆”就是回忆,“忆”不要你去想的,过去的事自然会想起来,这个作用叫做“忆”。现在的事要想的,这个叫做“想”,“忆”跟“想”不同,“忆”是回忆。回忆是文学的表达,实际上,回忆这个作用不要你去回,它自然会忆,忆念。所以,文字上有时候用,佛经上叫做“忆念”,念佛就要“忆念”去念。看过了佛经,晓得西方极乐世界有这么一个情况,就随时去“忆念”它,这叫念佛。嘴里的“南无阿弥陀佛”那是叫持名念佛,喊名号,使这个名号记熟了变成一个念头,不要念六个字,心里就有阿弥陀佛这个影像,叫做“念”。一般人不懂念佛啊,拼命叫!那个你叫什么?那把阿弥陀佛叫生气了的。他的名字你紧叫,等于在骂他嘛。你天天在我前面叫:“南怀瑾、南怀瑾……”你发疯了!你神经啊?不把你赶出去才怪了。为什么要念他的名号?使它构成我们念力里头,跟阿弥陀佛那个境界相同了,不要念这六个字已经有了,这就叫做念佛得到“一心不乱”了。 所以,一般笨人在乱念,我常常告诉他:你念六个字干什么?四个字是名字,阿弥陀佛,两个字是皈依文,每个字发音又过去了,那是生灭法,生灭法怎么能念到“一心不乱”?所以,真念佛的法门就是这个“念”,“念”就到达了“忆持”这个境界。自然忆念,自然保持“曾所受境”,曾经经过、所领受过、接受过的境界。“令不忘失”,使它永远不会忘记。“能引定故”,因为不忘记,这个才是定,这也是一种定,最重要的定,这就叫“专一定”。譬如说,得了道成了罗汉,有宿命通,前生的事都知道,多少生都知道,会晓得了,这是怎么样会发起的呢?因为得了忆念定就会发起。 普通人,昨天的事今天就忘记。所以,有好多同学,尤其女性同学,什么事情都容易忘记,我经常骂她们失念。你要注意哦,这不是学佛道理,失念,忘记就是失念,失念是很严重的行为。一个修行人不可以这个东西在这里拿了,忘记了放回到本位,乃至放的不是原样,这就是失念。所以,我常常告诉同学,你看我东西放在那里,必定是原样,谁碰了一下,我来一看:谁动过了?知道了。乃至读书,为什么记得这本书看的是在第几行,那个境界,这个封面,很清楚,这就叫不失念。那就不要死记了,那可以读书一目十行,一读就记得了,这就是定;记忆力强,也是定力的一种。宿命通都是要强固的、顽强的记忆力,乃至把小的时候都反映出来。 你看,我们在座哪几位将三岁的事情记得?恐怕很少了。再退回去,你两岁的事情记不记得?一岁时候记不记得?如果到达了定力够了,到了“忆持”境界,统统记得起来。乃至怎么入胎,怎么出胎,怎么前生事也记得起来。这就是定,定的一种。1391 所以,你们不要搞错了,认为打坐入定了,哎呀,什么都不知道啊是定。我常常告诉你们,那是昏沉定啊,修久了,来生的果报。你现在练习那个什么都不知道,坐在那里什么都不知道,你来生的果报变什么?到中央菜场,现在多少钱一斤啊我不知道,就变这个猪了。因为他的习惯是训练自己在糊涂境界中,在忘失正念中,所以有果报,以昏沉当成定。什么是昏沉呢?不是睡着了叫昏沉,你失念就很严重了,失念也是昏沉的一种。要念念不忘的,定力的境界。 所以,为什么我们念经要敲木鱼啊?念经,你这个《金刚经》念了一千遍,你为什么背不来?那就太笨了!这个忆力都没有,就要记得。所谓过目不忘,那是他前生的定力来的,千万注意这个啊。 所以,再讲一遍,再看一遍原文,有不懂的你们就问。“念”的效果是什么?“谓数忆持曾所受境。令不忘失。能引定故。”它能够引发各种定力,知道吗?所以,业,造业的这个业也叫业力,对不对?我们佛学叫业力,这股力量很大的,把你拉走。修定修行也叫定力,同一个力,转身不同。“能引定故”,这是讲效果。 那么下面,“于曾未受体类境中。全不起念。设曾所受。不能明记。念亦不生。故念必非遍行所摄。”现在分析“念”的那个状态。“于曾未受体类境中全不起念”,所以,我们这个思想业力,你从来没有经过的事情,“体类境中”,你不可以去动念头的。 所以,许多人,尤其是学密宗的,我经常笑,一学了密宗啊,喜欢说梦话,这是好听的;再进一步,喜欢说神经话,怪里怪气的当成稀奇,当成境界。尤其学密宗的:哎呦,昨天做个什么梦……哎呀,我一听就烦,叫做痴人说梦。我常常问,白天来跟我讲梦,我说你睡醒了没有?一般人不懂,我这已经在打你棒子了,什么叫棒喝?这就是棒喝。聪明人一听这句话就已经很难受了,脸就红了嘛。你站我前面瞪起眼睛说梦话,干嘛呢?梦早过去了。 但是你看,世界上的梦。梦分五种:想梦,因为想做梦;思梦,因为思做梦;病梦,因为生病的现状做梦。这三种,分析起来很多喽,你要研究《瑜伽师地论》等等啊。病:觉得火起来,身体里头有发炎了;觉得水,身体里风湿多了;觉得飞,气不能归元,容易飞,风大动了容易飞;觉得被鬼压到是肠胃消化不良,或者风湿,身体某一部分气脉走不通,或者心脏气脉有闭塞,就容易梦到压到,等等,多得很,想、思这三种。还有一种梦,曾经经验过的梦,过去的经验零碎兜拢来,阿赖耶识里乱兜起来的梦。 有一种梦你们大概很少做过,我小的时候常做,我常说,后来不大讲了,因为一问人啊,这个知音太少了,很多都没有,是梦未来。当我年轻的时候,没有见过的人,没有走过的地方,前两个月、前几天梦到啦。结果到那里,我就晓得走了,为什么?梦中来过的;这个人一看,我见过的,一想在梦中,这个人对我好的、坏的,已经先知道了,因为梦中见过了。但是,这个都是心的道理,所以,你得了定的人能知过去、未来,也是这个功效来的,就是唯心造。但是,世界上的普通人做梦,你没有经验过的梦绝不会出来的。1392 所以我常说,你看,研究宗教很好玩的,西洋人画的天堂、上帝同他一样,他所想象的境界。西洋人画的,西方文化画的神仙境界、天堂是粉红色的。中国绝不画这个,呵,中国又是一套。所以,中国的地狱、天堂是中国人的构想;西洋人画的天堂、地狱是他们的构想;阿拉伯人、中东人画的天堂、地狱是他们的构想。结果,谁也没有去过天堂、地狱,都是你的乱构想。 所以,“念”里头“于曾未受体类”的境界里头,你没有领受过的,“全不起念”,你不会动念,那是真的。所以我常常说,有些人,年轻人,你不要告诉他这些了,这个人你不要使他发财。人不发财很乖,发了财就会做坏事。尤其是男孩子们,穷的时候蛮乖的,“人不风流只为贫,”不是他乖,他穷,你晓得吗?所以有些男孩子们,到了中年发了财。女同学们,我就要吩咐了:你当他太太靠不住了,就要注意了。他有了钱了,胆子大了,事情来了。原来很规矩,不是他规矩啊,他是没有做坏事的本钱啊!“马行无力皆因瘦”啊,古人的诗,《增广贤文》。“马行无力”,马走不动了,瘦了,营养不良。“人不风流只为贫,”穷了啊。你们说:哦,这个是规矩的人,我才不相信呢,什么规矩?他到得意的时候,得志的时候能规矩,那是英雄!那是大丈夫!那不容易了,考验人要在这个地方考验。他是年轻人,这个年轻人很规矩。我不大相信,你晓得他大了规矩不规矩啊?他现在身上一毛钱都没有,当然西门汀他不敢跑,中山北路的酒廊里头更不敢去,他门口望都不敢望,望都吓死了,没有钱。等他到那个到处吃了饭,可以签字走的时候,你看看,那个时候看他规矩不规矩了。 所以,人有时候没有经过的事,“全不起念”是当然的。所以,从小修行不一定是有定力的,你把他弄到某一个环境染染看,他那个莲花叶子一瓣一瓣就掉了,修行要在火里头锻炼出来的。 第二,“设曾所受。不能明记。念亦不生”,第二个作用呢,你“设曾所受”,过去经验过,譬如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岁、两岁、三岁,对不对?这种事情我们都经历过的,于“曾所受。不能明记”,我们记不得了。所以“念亦不生”,所以,你做梦也不会梦到自己两岁时怎么被抱在妈妈手里,这个梦很少做出来,不可能!因为你没有记忆了,这念里头没有,所以没有这个梦。 “故念必非遍行所摄”。所以唯识的分类,意识形态,分析心理状态,这个“念”是五种别境里头的一个东西,不属于五遍行里头的东西。第八识、第七识、第六识、前五识里头,有些地方有,有些地方没有,不是遍行,“故念必非遍行所摄”。这是“念”,我们懂了,法相所谓下“念”的定义是如此。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zybber

    我佛慈悲,笨人就不度了吗。。。

  • xima茂林

    一直仔细聆听和支持

  • zybber

    歧视女性!有违大慈大悲的佛陀情怀!

  • 粑觉

    那到底是谁着了谁的相???

  • 粑觉

    说的有点儿多了吧!针对性挺强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