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5如何是“念”?于曾习境令心明记不忘

345如何是“念”?于曾习境令心明记不忘

00:00
17:22

于曾习境令心明记不忘“所不碍者”,他现在有三个逻辑定义,上面是“能不碍”,不碍之“能”是空的体,它的能量大。“所不碍者”是现状,“即心等故”,就是我们心的起心动念,这个叫做“所不碍”。所以,你讲自己觉得得道了,已经得到无碍自在了,还是心的作用。 “胜发起者”,“胜”,所谓“胜”字就是特别的意思。你经过修行打坐,或者自己走了半路:哎呀,我有境界了!所以《楞严经》上说,有些人学了一点点佛道的皮毛,自己认为悟了,上不见佛下不见人;什么老师根本就丢开了,老师话可以不听了,他已经超过老师了,多得很。他这种就是“根作意故”,还是在生理上起作用,感受境界;意根的问题,还是习气的关系,不算是“胜解”。 “若由此故。彼胜发起。”假定做到“能不碍”,一切诸法皆无碍,智慧透达;“所不碍”,一切应心自在。“胜发起”,相反的,任何问题到他前面来,意根上一切都解决了,自然而然,这个叫大自在的智慧!“若由此故。彼胜发起”。 “此应复待余。便有无穷失。”如果说,我现在觉得得道了,智慧高了,真的碰到问题一来,你解决不了,自己修行或者生老病死,或者修行到哪个境界,就障碍住了,不能叫做无碍了,你的见解,智慧见解都没有。“此应复待余”,你还要靠再研究佛经,又想再去研究才知道。“便有无穷失”,这个不叫做“胜解”,不是特殊的见解。这是讲第二种的别境。 第三种别境很重要!特别的境界、心理。“云何为念?”什么叫做“念”?这个我们学佛经常用到的。尤其你们诸位学念佛的,什么叫念佛?我常常讲,一般学净土的,连本身都搞不清楚:你在“念”佛,不是你在“叫”佛啊!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嘴里念。如果加一个字啊,你要在“念”字旁边加一个口,那就是叫佛了。念佛是心念在念佛啊,净念相续,阿弥陀佛、阿弥陀佛……叫做叫佛。阿弥陀佛是佛的名字嘛,你天天叫他干嘛?你天天在我前面叫:南老师、南老师……我不一脚踢你才怪呢!讨厌,你叫个什么嘛!我要往生西方。你到东方也差不多嘛;南方、北方都可以去嘛。那是叫佛,不叫念佛。什么是“念”,你注意啊,“云何为念”?现在我们非要认识什么叫“念”。 “于曾习境令心明记不忘为性。定依为业。”好好记住啊,尤其是学佛的。对于曾经练习过的那个事情。譬如我们不会画画,去学画,一笔一笔,请袁老师教我学画。怎么下笔,画人物先画什么,“画人先画什么,袁老师?”据我所晓得,小的时候听来的,先画鼻子。始祖为鼻祖,这是中国文化。所以我们讲我们的老祖宗,最初那个姓,譬如我姓南,我最初那个姓南的祖宗,就叫做鼻祖。因为人在娘胎里先长鼻子,这根中脉上来,先长这里(鼻子),然后第二步长两个眼睛。始祖为鼻祖,这个中国文化要懂得。所以,画人物先画鼻子,然后再好画。你先画一个大脸庞,中间画鼻子,就不大好画了,是不是这样,袁老师?大画家坐在这里,叫做孔子门前卖《百家姓》啦! 所以,你曾经练习,譬如我们学英文,学外文,我们中国人不懂,经常去学外文。ABCD开始学的时候,你慢慢练习就会进去。念佛你本来也不会念,哪个人生来就会念?1386都是人教的。你对曾经学过的境界,心里头“明记不忘”,记住了,不忘记。初步学画,鼻子都不会画,到变成大画家的时候,拿起笔就随便画了,乱涂都是画。你不要看他乱涂,他是初步那一点的工夫,刚刚练习来的。所以,你们初学打坐,连腿都不会盘,翘起来,膝盖头跟下巴只有三寸长的距离,双盘盘不起来。他们法师们两个腿盘得那么柔软,他练习过来的。 “于曾习境令心明记不忘”,这个性质叫做“念”。“定依为业”,所谓变成了“念”,不要思想它,它的习惯就出来,这个叫做“念”。 所以,我们小时候读书啊,我们家乡叫读书,稍稍外面,全体中国通用的叫念书。现在人不是念书,是看书、记书,所以没有用。你们联考到大学,拿了博士学位了,狗屁不通!这个话是我乱叫了,好叫了,别人不好意思叫的。因为我们这些学生们多得很啦,博士、硕士都太多啦!随便叫可以,你们不要乱叫啊!你真拿到那个位置也不容易!那么,现在是看书、记书来的。所以,你中学读的书,到大学考取后就没有用了;大学念的书,到了拿到学位也没有用了。这个多浪费这个生命啊!现在这一两百年的教育,我看是失败到透顶! 我们当年念书,书一念进来,到什么时间都用得出来,这个是念书!但是,你们现在最用功的是什么?念外文你就念书了,拼命背,睡梦中还背,为了想出国去,为了想拿绿卡,就拼命背。中国文化你就不要。我说,现在的中国人好颠倒啊!这个孩子早晨起来,在家里门口读英文:“yes、no……”哎呦!好孩子啊!读:“云何为念?阿弥陀佛……”哎呀,这个孩子完了,完了!这个民族到了这个程度! 所以,我这两天天天跟马某某说笑,说 yes、no 啊,我说,还不如当年我们学洋泾浜(上海人讲英文),这个“点头 yes 摇头 no”啊,那还容易学一点。我看你们读得那么辛苦,搞得一天到黑,结果读后忘记了,为什么你英文学不好?因为我们很讨厌,脑子里想的是中国话,什么是 no?no 就是不对,不对叫做 no。说对不对?no、no,两个思想;他们是一个思想,所以马某某他们来学中文就学得快,他用中文来思想就学得快了!这就是“念”。 “于曾习境令心明记不忘为性,定依为业”。真的有“念”就得定了!所以,念佛很简单嘛,怎么叫一心不乱?你心念真在阿弥陀佛这个境界。阿弥陀佛、净土三经的境界你熟了以后,还等你嘴里念出来阿弥陀佛啊?你已经在念了嘛!懂了吧?这叫念佛啊! 哎呀,一般人把那个叫佛、骂佛当成念佛!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就是那个孩子反对妈妈的一样,妈妈一念佛,孩子就:“妈、妈、妈……”“什么事啊?”“啊!没有事。”妈妈又念佛,叫了三次,妈妈发脾气了:“你怎么那么讨厌,我念佛,你在叫!”“妈妈,我是你生的,只叫了三次,你就发脾气。阿弥陀佛呢,你也不是阿弥陀佛生的,你一天叫到晚,他不气死了?”就是这个道理,你看到是个笑话,这是真理啊,他不懂“念”! “念”,“于曾习境令心明记不忘为性,定依为业”。你念念中本来“一心不乱”,还要求个“一心不乱”?!你想求个“一心不乱”,你这一百个心都在乱,能够求“一心不乱”?你能念到“一心不乱”才有鬼呢,我告诉你,这是真话!你看1387“阿弥陀佛”四个字,“南无”六个字。一个字一个生灭法,你在生灭法中求不生不灭之道、净土,求得到吗?一念下去,一念万念,万念一念,那就是净土到了嘛!不移一步到西天嘛! 所以啊,“于曾习境令心明记不忘为性,定依为业”,叫做“念”!那么,你们连念佛也懂啦。所以,叫你学佛修道不通教理,你不要瞎扯啦!你悟了,你悟个什么啊!?你误到民权东路去了,民权东路口关帝庙旁边啦(殡仪馆),那就糟糕了! 那么,“谓数忆持曾所受境。令不忘失。能引定故。”第二个作用,什么叫做“念”?“数忆持”,“数”,常常地回想。譬如,我们举两个例子。我们年纪大的在座外省朋友,回想家乡,尽管在台湾,现在你说:“我现在只好不想了。”做不到!有时候梦中还会想出来,这叫“数忆持”。那么,你们在本省长大的,想起小的时候,或者想一些喜欢的事啊,小时候你的女同学啊,小时候的男同学啊,虽然说:不想不想,有时候也想起来,“数忆持”。 “曾所受境”,你曾经经验过的。譬如说,你小的时候有一次事情使你最留恋不舍,某一个地方真好玩,一提起:“好不好?”“噢,那个地方,哎呀!太好了!”这叫“曾所受境”,“忆持”。“令不忘失”,他用不着去记它的,它永远在脑筋中不会忘掉的。“能引定故”,不忘掉就叫做“定”,忘不掉就是。你以为还有个定的境界啊?有个定的境界就是死死地坐着,傻不愣登的叫做定?那叫做傻子啊!那叫做定啊?可是一般学佛的,把学到傻当成定,你说糟不糟? 所以,什么叫定?我常常对有些同学说:“告诉你的事情忘记了,你一点定力没有!”“老师,这个同定力有关系吗?”我说:“笨蛋,滚开!”他不懂了嘛,当然是个笨蛋,笨蛋只好滚开了嘛!对吧?老师又骂人了!我说:我没有骂啊。哎,好蛋才摆着,笨蛋当然要滚开了嘛!这不叫做骂,这很自然嘛! 所以,“谓数忆持曾所受境。令不忘失。能引定故”,这也叫做定。 所以,什么叫做定?一个人智慧明朗,细小的事情都不忘记,就是定。注意啊!尤其你们修行人,告诉你一句话,这样讲,到你那里传出去就变了;告诉你一件事这样做,忘了,做起来不是那个样子。你说自己有定力?!我的妈啊!我的外婆!你去定吧,那叫做亥年的定,今年的定,今年是亥年,亥年属猪,呵,有什么定? 真在定中,智慧明朗,所以,为什么说人有宿命通啊?过去多生累世的事都知道,是“忆念之力”,这个“忆念之力”是怎么发起的?定来啦,就告诉你这个秘密。定就是这样。还没有讲完这个“念”啊,好了,我们下次重新开始啊。下次重新时,恐怕我失念了不定了,大家记住,下次先告诉我,首先要讲“念”开始。因为这个别境啊,同大家学佛修道太有关系了,必须要搞清楚才能修行,搞不清楚啊,免谈修行了。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282540710

    非常非常感谢主播!

    寻道有声 回复 @听友282540710: 感谢您的鼓励!

  • xima茂林

    好听😊感谢主播,认真领会中,加以实证,

    寻道有声 回复 @xima茂林: 感谢您的鼓励!

  • 听友209654358

    象儒家敬神者如神在

  • 听友279652770

    听起来起烦恼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