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84.【闲谈】张坤:流量之巅

0084.【闲谈】张坤:流量之巅

00:00
06:56

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听雪球出品的追基零距离,雪球,国内领先的集投资交流交易一体的综合财富管理平台,聪明的投资者都在这里。今天分享的内容名字叫张坤:流量之巅,来自今有日月在我心。


陈光明离开东方红不久,A股就进入了惨淡的2018,贸易战和去杠杆的双重打击下,公募基金的日子也不好过,基民们纷纷用钱投票,逃离亏损现场。


当上市公司们在2018年四季度财务报告中集体计提商誉减值,挖下业绩大坑,把沪深300指数一路打击到2019年1月的2935点时,一场新的牛市已经在遍地哀鸿中酝酿成型。两年多的时间里,沪深300上涨了78.16%,公募基金否极泰来。


2019年,刘格菘凭借广发双擎升级以122%的收益斩获冠军。2020年,疫情之下的市场得益于宽松的流动性再度爆发,极端的分化让公募基金在个股的收益率中位数只有3%的情况下,斩获59%的收益率中位数。而翻倍的基金多达121个,其中农银汇理的年轻基金经理赵诣凭借对新能源的精准押注,一举包揽前四名。


资管新规打破刚兑的政策引导、地产行业的监管加码叠加整体业绩的大爆发,让公募基金在2020年迎来了量价齐升的火热行情。但这一次,人们似乎对年度冠军已经脱敏,最终用真金白银买出来的“公募一哥”,不是刘格菘,也不是赵诣,而是从没有拿过短跑冠军的张坤。


2020年基金年报公布后,中国基金行业历史上第一次突破20万亿,也诞生了第一位管理规模破千亿的权益基金经理——张坤。


虽然他从来没有在一年期的比赛中拿下胜利,但从2012年9月28日履职易方达中小盘基金经理后,这只管理时间最长的基金已经创造了超过7倍的回报。凭借任期27%的年化,张坤的长跑业绩在同行当中数一数二。


在混沌的股票市场里,业绩的积累,往往需要很长的时间,但流量的爆发,只需要一点助推。


预见了白酒股爆发的张坤,却没有预见到自己会成为第一个拥有后援会和微博超话的基金经理。因与流量明星蔡徐坤撞了个“坤”字,“坤坤勇敢飞,爱坤永相随;坤坤不老,蓝筹到老”的粉圈话术,让他迅速出圈。


但喧闹的环境,未必是这位清华学霸的温柔乡。2015年,清华同届校友任泽松在创业板上风生水起、坐稳彼一时的“公募一哥”。而当年易方达最成功的基金经理,是力压任泽松,在全通教育、石基信息、东方财富等股票上疯狂博弈的宋昆,他以12倍的换手斩获172%的收益,拿下2015年业绩冠军。


彼时,当了三年多基金经理的张坤,每年不是跑输沪深300,就是跑输同类平均。


处于业绩低谷的张坤,跟着自己的前辈蔡海洪搬到了研究部一个冷清到只有四个人的小角落,除了蔡海洪和张坤,剩下的两个人是廖振华和萧楠。在他们为数不多的共同点中,除了不爱说话之外,还有一个明显的特点:业绩挣扎。


但六年后再回首,命运迥然。当年的宋昆已不见踪影,奔私的任泽松也没再激起水花。曾经在安静的角落里默默读书的四个投资经理——蔡海洪和廖振华如今已是百亿私募睿璞的合伙人,张坤和萧楠则伴随易方达在公募行业的登顶,成为了公司的两张王牌。


在大盘股最不受待见的2013年至2015年间,张坤依然重仓诸如茅台、五粮液、老窖、伊利等上市公司,坚持自己的选股逻辑。各路牛鬼蛇神梦魇狂奔的2015年,并不是他第一次对抗市场的压力。


2013年,刚当上基金经理没多久的张坤就开始大手笔建仓茅台,但是塑化剂和三公政策利空下,茅台一路阴跌。市场前脚刚把茅台价格打下来,张坤后脚就加满仓位。整个2013年茅台股价从200多腰斩,但执着的张坤,在当年易方达中小盘总规模不过20多亿时,累计买入了2.36亿的茅台。


在白酒这个极其特殊的供给上,王亚伟两次折戟,张坤却不依不饶地重仓茅台8年、五粮液7年、泸州老窖5年半;尽管极致的行业风格让不少人担心组合失衡,但张坤的理由是,"好东西你也要配够量才好[10]。"


这种高举高打的做法,让张坤的基金成为了“核心资产归来”过程中的最大赢家之一。2019年之后,被贸易战和去杠杆中断的分化行情接着奏乐接着舞,盈利稳定的消费龙头独得机构的长情。茅台一路向上突破2万亿市值,五粮液7年上涨15倍,泸州老窖也在张坤持有的5年中录得10倍多的涨幅。


2021年上海高考作为题目只有短短一行字:有人说,经过时间的沉淀,事物的价值才能被人们认识;也有人认为不尽如此。这似乎是对两代“公募一哥”的疯狂暗示——在张坤的持仓里,白酒开出了时间的玫瑰;但对于王亚伟来说,浮亏耗尽了他最后的耐心。


说到底,白酒还是那些白酒,只是人们对“好”的定义变了。以前玩重组虽说胜率低但赔率高,如今捧白酒捧的就是高胜率。毕竟在现在这样的环境下,确定性高才是真的好。


审美的变化,也让张坤不再是2013年默默无闻的张坤。敢重仓、抵换手、高胜率的选股策略,让很多基金研究者把张坤看作是中国“最像巴菲特”的人。络绎不绝的机构希望请到张坤路演,但除了社保基金外,大部分的邀请都被张坤以“专注研究”为由而谢绝。


“安安静静做投资是多大的幸福。”这位新任"公募一哥"成为基金届的流量之王后发出的感慨,与当年王亚伟离职时的自白如出一辙,但仍然挡不住同样的历史再度上演。


2021年3月26日中午,张坤的名字出现在国际医学的调研纪要上,虽然只是视频会议的形式,但千亿规模后首次现身上市公司调研的新闻迅速引发连锁反应,怀抱着“建仓建在千亿张坤之前”的资金们,直接把午后的国际医学推向涨停。


在一个个人投资者占比仍然很高的结构里,“一哥”被抄作业是必然的事情。流量之巅,身不由己的压力,历来也是“公募一哥”这顶王冠的题中之义。聚光灯之下,王亚伟、任泽松、陈光明,不是做私募就是做专户。未来,张坤的选择又会是什么?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身边的环保工程师

    感谢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