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乃一姆
本文主播:李俊达
上个月,国家统计局发布了《中国统计年鉴2021》,显示2020年全国人口出生率为8.52‰,首次跌破10‰,创下了1978年来的新低。
根据国家卫健委对2021年上半年人口出生监测的情况来看,今年的出生人口和生育水平仍然会呈现走低的趋势。与此同时,人口老龄化程度将进一步加深,未来一段时间将持续面临人口长期均衡发展的压力。
如果按每名妇女生育数来算
我们低于人口更替其实已经很久了
随着人口最多的一代老去,人口拐点即将到来
(参考:世界银行)▼
在全国范围内低人口出生率的基调下,位于珠江流域的广东省却是另一种画风。今年5月11日,《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公报》正式公布,广东省至少拿下了两个第一:
1.2020年11月1日零时,广东省常住人口已达1.26亿,其中外省流入人口高达2962.21万人,这意味着自2007年以来,广东连续14年常住人口规模居全国首位;
2.广东全省常住人口增加2170.94万人,也位列各省区市之首。广东占全国人口总量也从2010年的7.79%提高到8.93%。上千万人在用脚投票。
如果我们比较下2019和2020年部分地区的人口
就会发现人口是从哪流向哪了(滑动看2020年)▼
而在广东省内部,珠三角城市群和都市圈是真正的人口增长点,其中又诞生了几个超级城市:
1.广州为全省人口第一大城市,十年间人口增长597.58万人,但次于深圳100多万人;
2.深圳为全省人口第二大城市,但十年间人口剧增713.65万人,为全省之最;
3.东莞,这个位于广深之间的“直筒子市”,常住人口也突破了千万大关,成为继广、深之后,第三个迈入千万人口的广东城市。
伴随着粤港澳大湾区的人口增长和经济成长,另一个位面也不容忽视,这就是碳排放问题。按照目前我国人均碳排放8吨的水平,每多一个人就意味着碳排放的负担加重,这对于人口不断涌进的大湾区而言,压力较大。作为中国开放程度最高、经济活力最强区域之一的粤港澳大湾区,尤其是其中人口增量最高的深圳市,该如何应对这一挑战?
欲戴其冠,必承其重(图:图虫创意)▼
我国有着世界最大规模的工业体系
要想实现碳达峰、碳中和难度其实相当大
但换个角度,也可以倒逼产业升级▼
我们除了城市,农村也要发展,农业要实现机械化
这桩桩件件哪一个都逃不开碳排放(图:图虫创意)▼
珠三角繁密的高速公路网(横屏)▼
超级工程之港珠澳大桥(横屏,图:图虫创意)▼
中国有数个超大城市群
虽然人口体量比较接近,但内部区位结构相差很大
(图:shutterstock)▼
核心就是京津两点一线▼
以上海为中心,逐渐形成多中心▼
以上海为中心,逐渐形成多中心▼
毕竟,整个珠三角地区都已经高度城市化
城市与城市之间基本上已经是市区连着市区
作为一整个大都会区来看待,更为合理▼
在珠三角普铁、高铁已经相当发达的情况下
上述两个第一进一步加强了广州与佛山、清远、白云机场的联系,再配合上城内地铁,城际与城内的轨道交通连为一体▼
有种坐着就能参与交易的赶脚
(图:图虫创意)▼
上个月,深圳市生态环境局发布了《深圳市低碳公共出行碳普惠方法学(试行)》(以下简称“碳普惠方法学”),今后市民采用公共汽车、地铁等低碳公共出行方式所产生的减排量,有了科学的核算方法。
在珠三角,交通出行是人们离不开的一项基本活动。通过将与市民生活息息相关的公交地铁等纳入科学核算体系,会使得每一位市民切身参与“减碳”活动。以往貌似不接地气的“减排”,也能带给每一个市民体验感,也让“全民参与碳交易”成为了可能。
小编虎年第一播
为啥电机多,为啥不禁电机。是不是从碳排放这个角度考虑的。
好
八点五二太高啦吧
开始部分练错了吧,应该是10‰。千分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