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2【婚恋小学问】“依恋”为什么成为爱情的不稳定因素

1502【婚**********************

00:00
08:41

本期课程 


【婚恋小学问】“依恋”为什么成为爱情的不稳定因素

主讲人:马薇薇

时间:2017年9月4日0点




课程重点 


爱情里的“作”:


“作”的形式,多种多样,有些人是特别矜持,明明相互都有意思,总是怕这怕那,旁边看的人都看烦了,当事人还没想好呢;还有些人呢,是猜疑心特别强,动不动就吃飞醋,总觉得这也有问题那也有问题,没事也能弄出事来。所有这些“作”的现象,有一个共同的本质,那就是患得患失,他没办法单纯去享受爱情中的幸福,总是要给自己制造一些问题出来才觉得踏实。那么,为什么这些人总是这么悲观,问题喜欢无事生非呢?为什么他们总要把爱情变成一个很纠结的事情呢?心理学家认为,问题的关键,是他的“回避型人格”在作怪。



回避型人格:


什么叫“回避型人格”呢?英国作家阿兰·德波顿,讲了这么一个故事。说有一个叫马克思的演员,非常努力地争取加入一个喜剧团。但是,等团长真的录取他了,马克思却犹豫了,说:“你们怎么能录取我这样水平的人呢!”德波顿认为,在爱情当中,有很多人也是类似的心态,就是:爱情得到回报的可能性越渺茫,渴望爱情的欲望就越旺盛。


为什么会这样呢?你可能会说,这就是贱骨头嘛!其实也不完全是这样,这里面,还有一层理性的计算。你看,没有回报的爱情,的确很痛苦,但是呢,这却是一种“安全的”痛苦,因为,它至少是可控的吧?它至少只跟你有关,不涉及到别人吧?所以你就可以一个人呆在角落45度角望天悲春伤秋舔舐伤口默默疗伤,很文艺的好不好!你就不用去解决两个人在一起之后带来的那些问题了,对吧?像这样的人,一旦你答应他的求爱,他马上就会两到三点推论:


第一,你一定是被我的假象欺骗了,你肯定是没看到真实的我。如果看到了,你肯定就不会喜欢我。

第二,所以我们一定会分手。

第三,就算退一步,你看到了真实的我,仍然还选择喜欢。这说明你的品味很low,你不值得我喜欢。


依恋理论:


最早提出依恋理论的,是一个叫做John Bowlby的英国精神分析学家。他有一句名言,叫做“人类从摇篮到坟墓,都会有依恋行为”。这个Bowlby发现,哪怕是不会说话的婴儿,也会对父母表达情感上的联系。比如,小宝宝会黏人,会用哭泣、纠缠等等行为来表达不满,甚至,如果爸妈回家太晚,都会用拒绝喝奶的方式表达抗议。这种模式,跟成年人谈恋爱其实是很相似的。比如,异地恋情侣要分别了,你会不舍,会难受,会哭啊闹啊,含着眼泪十八里相送什么的;再见面的时候呢,甚至还会闹情绪。这都是婴儿时期的动物本能这儿来的。所以说,依恋是一种本能,是构成我们与他人关系的基础。美国康奈尔大学的Hazan教授,则进一步证明,这种幼年的依恋经验,会影响我们日后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方法。



依恋分类:


后来的研究者发现,不同个体的依恋类型,主要在两个维度上有所差异。分别是“是否忧虑被抛弃”和“是否回避亲密”。


“被抛弃忧虑”程度高的人,虽然期望与对方交往,但是对他人戒心重重,害怕被拒绝和欺骗;而“回避亲密”程度高的人,则是更追求独立自主,喜欢我行我素的生活,不愿意与他人发生依恋关系。那,从这两个维度出发,就划分出了四种类型的人格。大家可以想象一个坐标轴,横轴是“忧虑被抛弃”的程度,纵轴是“回避亲密”的程度。


总结:


那听了这么复杂的一个依恋模型。你是不是很绝望呢?特别是,如果你觉得自己就是回避型或者痴迷性的人格,是不是就找不到真爱了呢?也不一定。的确,安全型的人在亲密关系中,满意度最高,如果你找对象呢,最好也是找这样的人。可是,网上很多的依恋模型测试,其实都很粗糙;而且,依恋的感受并不是一成不变的,它会随着我们自身经历的变化而变化。因为依恋模型的基础,就是建立在婴儿与父母的互动上。而学者发现,哪怕是那些天生比较脆弱、敏感的婴儿,父母也可以通过更亲密、更多回应的照顾,来影响婴儿对情感的反馈。也就是说,这个依恋模型不是不能改的。


那你有这个意识之后,就可以进一步想一想:第一,我是个怎样的人? 第二,我如何对待喜欢自己和自己喜欢的人?第三,面对自己心爱的人,我是否会有一些不自觉的心理障碍呢?如果有,那你就可以在专业的心理咨询师的帮助下,克服这种障碍。痴迷型的同学,要学会对自己负责;而回避型的同学,要学会对伴侣负责。



本期金句 


(点击图片可保存并分享)



思考题 


依恋理论不仅可以用在爱情当中,也可以应用在其他的人际交往之中。你能举出几个例子,来解释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这个理论是如何体现的吗?



课程表 

亲密关系里的“吸引力五要素” √


“依恋”为什么成为爱情的不稳定因素 √


爱情中的奇妙数字“37”


维系情感关系的“三原色”


爱情经济学告诉你,我们逃不过门当户对


下期预告 


【婚恋小学问】爱情中的奇妙数字“37”

主讲人:胡渐彪

时间:2017年9月5日0点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源来如此_黄思源

    我应该是恐惧回避型,可能是害怕伤害,所以宁愿独立。我跟舍友她们之间的关系就是这样,之前老是约去玩,临时放鸽子,后来就不喜欢跟她们出去了,宁愿自己一个人出去。偶尔约一起还会老担心她们又放鸽子。不过对那些玩得特别好的不会有这样的担心。

    阿泽_mk 回复 @源来如此_黄思源: 友情也是这样的

  • 咸喜

    我的妈呀,这就是我啊,暗恋了很久的人表白我,兴奋了两天后我竟然拒绝了

    日月行者_唐喜明 回复 @咸喜: 害怕失去,所以宁愿不曾拥有 至少安全

  • 听友91531158

    来自单身狗淡淡的忧伤

  • 栗无因山狸

    默默点个卡,疏离回避。但我好奇这些性格具体是和婴儿时期受的哪些影响相关呢?我觉得我父母对我是给我无限信任和自由的,但我和父母关系挺亲密,怎么自己就成了疏离回避的人了呢~

    ImAndyWarhol 回复 @栗无因山狸: 我在恋爱中是疏离型,在友情和亲情中是完全的安全型。我父母从小也给予我很多关注,陪伴和回应,我想恋爱中的疏离应该是从小成长空间很自由的原因,自己的事都可以自己做主,所以不喜欢和人建立可以干预我决定的关系,即便只是我要去剧院而他缠着我陪他。

  • 阿菜菜brita

    痴迷型要学会对自己负责,回避型要学会对伴侣负责。而最近被称为“懂得珍视别人的女性”的我,应该算是安全型,那我就学会在善解人意的同时不委屈自己的心意吧😊

  • 手机用户2072138893

    感觉还是自信心的问题。如果一个人对外表有信心对内在没有信心,又渴望亲密关系,那就是矛盾型人格。慢慢成熟了,内在有了自信,就可以转变成安全型或者依恋型。

    芝华塔尼和 回复 @手机用户2072138893: 蟹蟹 茅塞顿开

  • 蚯蚓铋铋

    我终于知道为什么我到现在都没有对象了

  • 绝望的鱼啊

    这..........简直是我....日常的逻辑

  • 一坨林小鱼

    哈哈哈哈哈哈终于找到我的问题了!!!!

  • 白powerful

    原来是痴迷型。。。作为男生,真是狗带!槽糕的痴迷型,还居然是男生,真是很悲哀

    白powerful 回复 @白powerful: 同类人,加个微?认识一下嘛

您访问的内容已下架,将为您查找相关内容
5秒后将为您自动跳转
立即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