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世】第41集-伴君如伴虎,与上级谈话,危机重重

【人间世】第41集-伴君如伴虎,与上级谈话,危机重重

00:00
11:46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傅佩荣。


这一集的主题是:伴君如伴虎,与上级谈话,危机重重。


我们要接着谈〈人间世〉的第二章,记得上一集,颜回想去卫国帮忙,跟老师辞行。孔子做为老师,在这一集就要开导他了。


首先,他为颜回分析一下将会面对的危险,先提醒他四个情况。

第一个,你去了以后,小心!不要弄得太复杂,“道不欲杂”,这是关键。“道”就是路,也是我们一直强调的老、庄的“道”,根本的原理,万物的来源跟归宿,越简单越好。其实回到人间的话就发现,人间好多事情越弄越复杂,到最后,没有人知道这怎么回事?这是第一点。


第二点,一般人喜欢讲,你德行够不够?你智巧有没有过人?所以孔子提醒他,德行跟智巧都不是好东西。德行会让一个人喜欢名声;智巧会让一个人喜欢跟别人争斗,都是凶器。孔子提醒他,不要卖弄你的德行跟智巧。


第三点,你要去说服一位国君,你跟他有没有互信?他如果不认识你、不了解你,你跟他讲任何话,都可能会有反效果。


最后一点,你了解卫国国君的性格吗?最后一点最精彩,因为跟国君谈话,两个人并不是平等的关系,是倾斜的,他高你低!你跟他谈话的时候,一句话用错、一个数据用错,后面满盘皆输。有这么生动的过程,所以在这里,他的内容,我就简单分这四段来说,容易听得清楚。


“孔子听完颜回的说法,就说:“唉!你去了恐怕会受到刑罚。”道是不宜杂乱的,杂乱就会多事,多事就会烦扰,烦扰就会引起祸患,引起祸患就无法救治了。古代的至人,先求端正自己,再去端正别人。自己还没有站稳,哪有时间去揭露暴君的作为!”


这是第一段,这是大原则,他特别提到古代的“至人”,我们都知道“至人”是庄子笔下悟道的个人,是最高境界的。“至人”怎么做?这话倒是对的,先求端正自己,再去端正别人,这是普遍的原则。想劝别人行善,自己本身没有行善,那怎么可能?你没有站稳,怎么可能希望别人站稳一点?这是第一步。


前面提到“道不欲杂”就是说,做任何事都有固定的模式,基本上就是越单纯越好,一档归一档!你现在要去的话,我先提醒你了!


接着就要跟你说了,说什么?德行跟智巧的问题。孔子接着说。

“再说,你也知道德行败坏、智巧外露的原因吧?德行败坏是因为好名,智巧外露是因为好争。好名,就会互相倾轧;智巧,则是争斗的工具。这两者都是凶器,不可推行于世。”


这很明显是庄子的立场。德行本来满好的,但是一般有德行的人都会好名,喜欢别人称赞他有德行。因为德行需要修练,这个不能做,那个不能想,修练了半天没有人称赞,多难过啊!如果你用智巧的话,别人也有智巧,他不会认输的,他跟你争斗。所以这是第二段,提醒他,德行跟智巧要特别小心,他们会制造各种复杂的问题。


再看第三点,就是别人是不是对你有一定的信赖?所以孔子继续说。

“再说,一个人德行深厚、诚恳老实,却尚未得到别人的认同;不务虚名、与世无争,却尚未得到别人的了解;这时如果坚持在暴君面前畅谈仁义规范这一套言论,那就等于是用别人的缺点来彰显自己的优点。这样就叫做害人。害人者,别人一定反过来害他,你恐怕会被别人所害啊。”


这里一方面提到,别人对你还不够认同,不够了解。要小心!满口仁义道德,讲这些高尚的话,别人就觉得说,讲那么高尚的话来劝我,代表你很好吗?用我的缺点来彰显你的优点吗?如果是国君有权力的话,你不是危险吗?你自己先害他,因为你把德行表现在自己身上,提醒他要有德行,这不是先去批判他吗?他当然反过来对付你了!这就是说明缺乏互信,非常麻烦。


再看最后一段,最精彩的了,因为两个之间,君臣关系不是平衡的,是倾斜的,所以孔子这样说。


“再说,卫君如果喜爱贤能而厌恶不肖之徒,又何必等你去提出不同看法呢?你除非不发一语,否则一开口劝谏,卫君必定抓住你说话的漏洞,展开他的辩才。那时,你的目光转为迷惑,脸色变得和缓,说话瞻前顾后,容貌显得恭顺,内心也准备迁就他了。这样一来,就像用火救火,用水救水,可以叫做越帮越忙。你一开始顺着他,以后就永远如此了。你如果尚未取得信任就直言不讳,一定会惨死在暴君面前啊!”


中间提到这一段太精彩了,怎么说?卫君必定会抓住你说话的漏洞,人说话很少没有漏洞的。譬如你跟他说现在水灾,百姓都很痛苦,交不出粮来,所以请国君开仓去救百姓。


奇怪!你以为只有你劝我吗?很多人都劝过,这个仓里面的粮食是军队用的、打仗用的。你只要有一个数据出问题,一句话说偏了,或是一个统计的数字有问题,他抓住这一点之后,马上反击!换句话说,你讲十句话,有一句话说错了、说偏了,他马上就抓住这一点。


你是位子比较低,是臣子,被他抓住这个漏洞之后,马上满盘皆输。目光转为迷惑,脸色变得和缓,说话瞻前顾后,容貌显得恭顺,内心也准备迁就他了。


这几句话太生动了!不要忘记,庄子只做过漆园吏,官都不算,小公务员在地方上的。但是,他描写这一段的时候,好像他在朝廷上是一个大臣,见识过很多朝廷上各种讨论跟辩论。因为在朝廷上一定很多大臣,各种事情像军事、财政、经济、老百姓的状况,跟国君报告还有讨论,怎么样去帮助百姓这些,庄子好像在现场看到一样,要不然怎么可能描写得这么生动?


的确,不要说国君,老板也一样。我在一家公司上班,上面老板怎么样,我随时都准备迁就他。我只有在大学当过教授,校长跑来跟我说话,或是校长找我去谈话,这比较合理。我跟他报告这个,报告那个,他一有意见的话,我基本上是准备顺从他的,为什么?他是校长高高在上,综观全局。我只是一个小小的哲学系,只看到角落的一点问题,他是统观全局,全校啊!


请问,我怎么讲得过他?我跟他提出数据的话,说我们毕业生就业情况,百分之多少,他可以提出其他几十个学系、本科,他们的情况如何,我跟他讲,怎么讲得过他?这世界上都是一样,别人位高权重,他是你的老板,你跟他之间,你以为平等吗?人跟人是平等的,这是在人格上,不努力,人格就比较差,其他方面没有平等的问题。


在这里就特别突显出来,古代念书人的压力,像颜回德行已经没话说了,学问也是好学,在孔子门下排第一的。但是,到外国去跟别人来往,别人知道你是谁,也许听说过,但他信任你吗?有个人之间的互信吗?这是问题!人家这么大的权力,如果一个鲁国来的学者一劝我,我就听话,我们卫国没有人才吗?卫国没有学者吗?他们劝我半天都劝不动,都乖乖听我的吩咐。你鲁国来的,凭什么我就要通通听你的?你太天真了吧!


这一来的话,颜回怎么办?所以孔子就直接提醒他,你如果尚未取得信任,就直言不讳的话,你会惨死在暴君面前。孔子就直接说暴君,就是这个人当国君之后,不肯走正道。什么叫正道?从《尚书》里面,有一篇叫〈洪范篇〉有一句话,就是“天子作民父母”,你现在是诸侯,诸侯也是这个诸侯国老百姓的父母,这就是正道。偏离这个正道的,都属于不理想的国君,甚至是暴君的情况。所以确实伴君如伴虎。


下一集,我们要谈的主题是:名跟利容易引来杀机。

这一集就谈到这里。我是傅佩荣,谢谢你的收听。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清水紫尘

    道不欲杂,杂即不专,抱中守一,大道至简!

  • 胡玲莉_6i

    请教老师,人格的定义是什么?

  • J之大盗

    自古只有佞臣才能“治理”暴君,他们的吹牛拍马,阿谀奉承,掩盖矛盾,粉饰太平,会使暴君越来越胡作非为,最后导致国家灭亡。贤臣只能辅佐明君。颜回是热血男儿,见不得百姓之苦啊。谢谢老师

  • 容容读故事

    我们现在父母不是也这样吗?不了解孩子情况,把自己的想法一股脑的强加与孩子呀!那暴君可杀汝,那孩子只能受伤了。 传说,有只凤凰飞抵鲁国,国君太高兴,以宫廷最好食物最好的音乐相待,可是凤凰反而被饿死了呀!

  • 逍遥游弋

    自然的都是合道的,真实而纯粹;人为即伪,容易偏离本真。人们追逐欲望,运用智巧,人间世就纷争不断;心为形所役,为名利所困,充满执著妄想。

  • 自牧南山人

    至人的境界是,先端正自己再去端正别人,想要行善,自己没有行善怎么可能呢。德行好名,智巧好斗,把握不好两者是凶器。尚未取得认同和信任,坚持在别人面前畅谈言论,就等于拿别人的缺点彰显自己的优点,小心别人会反击的。上下级关系不平衡的,上级如果清明,又何必等你去劝呢?你一开口,就越帮越忙准备迁就了,所以如果尚未取得信任就直言不讳,一定会惨死暴君面前。

  • 1853346admd

    生动形象精彩。在现代,对客户对老板只要地位不平等,就没什么所谓的平等 哪有什么平等。庄子为什么这么了解人性,真的是不可思议。

  • 奇林_t9

    用别人的缺点来彰显自己优点

  • nxou68w00y4ns1a504y0

    关键在于进谏之前要做足功课。

  • 清水紫尘

    好形象的例子!用火🔥救火,用水💦救水,不但无济于事,反而越帮越忙!喜欢傅老师的讲授,每听一次都有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