单读 Vol.33 坚定的独行侠

单读 Vol.33 坚定的独行侠

00:00
18:51

[本期音乐]

1.MalenaEnnio Morricone/2Cellos

2.Blanc - Sylvain Chauveau


[本期书目]




[知远口述]

       今天我们再次读一位天才对另一位天才的描述,杜鲁门·卡波蒂笔下的一位摄影大师,先来听一首电影插曲,来自《Malena》  中的片段,来自那个意大利的很动人的电影《Malena》 ,就是贝特鲁奇演的,演的那个性感的少妇,在海港边上的小镇上。忽然想起这个曲子还是因为最近发现了一个大提琴的组合,叫2Cellos,它是来自克罗地亚的音乐组合。一个叫卢卡·苏里科(Luka Šulić),另一个叫斯蒂潘·豪瑟(Stjepan Hauser) ,特别动人的一对小伙子。想起我觉得巴尔干半岛,虽然充满混乱,我觉得他们的音乐传统真是了不起,而且在中国的语境下成长的人都很难理解音乐教育好像对生活是这么的重要。

我记得我几年前在剑桥,在Clare hall 的事情,它确实那年让我有很多奇怪的相遇,我记得我们学院里面有个fellow是一个女孩子,她是斯诺维尼亚来的,她应该是小提琴家。然后每周末,他们会在学院里面有她的演出,大概每过几周吧,其实我到很大年纪才会意识到原来音乐教育对人是这么重要,在成长之中,听音乐理解音乐,用音乐来表达自我, 是那么宝贵而且可以激发人的所有的感受的东西。可能我们年轻时候读到,王尔德说所有的作品,所有的创作品,最高级的阶段都是它具有某种音乐感,读的时候懵懵懂懂,现在好像越来越理解这样的东西,然后我在听这个 2Cellos,它为电影配乐录的一张专辑,很多好听的电影配乐有《烈火战车》,包括《Malena》,包括《辛德勒的名单》, 然后这两个小伙子用大提琴拉出来,真是让人沉醉啊!这时候觉得我的音乐上的能力的不足,是从小就缺乏培养、训练,我觉得是我心里特别苦涩的一部分。我们书店旁边挨着这个快餐店,和这个7-11店旁边,有一家吉他店,小高见过吧?有个乐器店,然后卖吉他,然后我每次路过的时候,我都心里一阵的痛苦,哎呦我怎么不会弹个吉他。然后我觉得,我是不是练练最简单的乐器什么,我要练练三角铁么还是口琴。我小时候还听我父亲会吹口琴,我觉得如果能口琴能吹出一个猫王的《Love me tender》或者什么,多美好啊!大提琴看来一辈子也不能指望了,我觉得大提琴应该是最性感的,既男性又女性的一个乐器,而且那个拉的也多么性感,岔开两腿之间然后大提琴放在那儿拉它,我觉得充满了色情的性的那种诱惑。哎呀,不知道下辈子能不能补上了。

       然后听完这首曲子,我们来读这个一篇短文章,一个评论文章。它来自另一个天才,我觉得杜鲁门·卡波蒂,我们以前分享过他的作品。他成名很早,死得也很早。他在语言上,真的是已经达到那种音乐感。都很难理解他怎么能用这么轻盈的姿态来描绘,这么多的事物。所有东西,他的那种笔就像真是那种Midas touch,米达斯国王,他碰到什么就是金子。我觉得杜鲁门·卡波蒂那种描述任何事情,它都变成了熠熠发光,而且好像直抵事物的本质。

       他今天谈的是一位摄影师,一位了不起的摄影师,关于这摄影师的东西,大家可以去网上来找他的一些作品看,我是很喜欢他的作品。读这篇文章也是送给我一个朋友,他是一个摄影师,叫高远。他是我的苏北同乡,我老叫他苏北布列松,他以前拍纪实摄影拍得很好的,他现在非要搞一些观念的摄影,可能是他尝试的一部分。我特别希望他有一天能回到纪实摄影。总之,杜鲁门·卡波蒂对这个摄影师塞西尔·比顿描述,其实我再多解释都没有意思,你听他里面怎么描述另一个摄影师,一个艺术家是如何描绘另一个艺术家,在写作、拍照、感受世界方面是多么的相通。我觉得那种行云流水、那种精确、那种美妙,我读的时候都是让我觉得寒毛都竖起来一样。然后你会不断地意识到自己是多么笨拙,多么的没有光彩。


[阅读节选]


       把一本书的名字叫做 《最好的比顿》 ,显然能够吸引眼球,但却并不贴切——除非是这本书能够收录那些展现比顿众多才艺的完美样本:他的舞台布景、他的服饰设计、他的素描与绘画,几页从他非凡的日记中摘录重印的段落,还得至少逐字逐句地引用几个例证来体现他的对话天赋,因为在当今这个日渐没落的领域里,塞西尔无疑是为数不多的幸存艺术家之一。

       我不清楚,也从未问过他,不过我怀疑塞西尔宁可让人们记住的是他在除摄影以外的其他方面的天赋一一这种现象对于那些多才多艺的人来说十分普遍: 他们经常倾向于轻视最初的那项才华。你或许可以说,比顿起初没有任何核心的才能,直到这个雄心万丈、感悟力敏锐但缺乏理性的年轻人开始拿起相机: 说来奇怪,正是这部相机将他所有微妙而富有创造力的力量悉数释放了出来。

        尽管比顿的其他卓越艺术才华也都有文献记载,但他正是作为一名摄影师才取得了文化上的重要性——不仅仅是因为他个人作品的优异之处,而且因为他对最近两代人中涌现出的最优秀摄影师的影响:不论他们承认与否,或者有无注意到这一点,当代一流的摄影师当中,无论他们来自哪个国家,几乎没有一个不在一定程度上受惠于塞西尔· 比顿的。缘何如此?看看那些照片吧。即便是他最早的一批作品也预示着它们对一大批摄影艺术家在未来将要产生的影响。譬如,拍摄于二十年代的肖像作品牛津夫人和伊迪丝·西特韦尔: 此前从未有人以如此方式拍摄过面部,这是一种新浪漫主义,加上了一些带有艺术效果的外围装饰(玻璃纤维、戴着面纱的雕像、做糕点的磨具,还有奢华的服饰:所有这些都是比顿个人超现实主义的附属品)或是用油漆一样的光泽将其照亮。而事实是,这些肖像并未“过时,”哪怕是从所谓“时尚” 摄影的技术层面来看。(对于时尚摄影以及它在个人事业中应占据何种位置,摄影师们的态度是有些模棱两可的。除了卡迪尔·布莱森——他拥有独立的经济来源——我很难不经思索地举出哪怕一位摄影师能够真的靠干这一行谋生,同时又没有大量

地给时尚杂志或是广告商服务。再说,这又有何不可呢?因为这会对艺术家有所规范,迫使他进行突破。与其他的摄影师一样,比顿的许多最有趣的作品也应归功于纯商业因素所强加的限制条件。然而作为一个群体来讲,在这样一个葡萄园中劳作似乎并未给摄影师们带来多少满足——我不是指比顿: 他是个工匠大师,而且从不故作清高,所以他不会对自己作品中的任何优点视而不

见,不论其风格。)

       言归正传,回到这些永不泛黄、永不过时的照片身上。当然,在比顿的某些作品中,他在某些肖像处理上运用了传统的手法,反倒使其超越了这个时代——譬如说,维多利亚时期早期银板照相法的各种仿制作品: 现代与传统相结合造就了他自己的时代——时间凝固。不过这里用 “永不过时”其实有些词不达意。那我们到底是要表达什意思呢?好吧,那就是被比顿称之为 “时间序列”的系列作品中任何一组所要表达的——这些作品的对象都是他曾经有机会持续四十年之久拍摄的人物。你看到的是一个日渐厚重,却始终充满光泽、眼神癫狂的毕加索;是奥登,开始时像只微微有些皱纹的小猎犬,结束时却像这只小仔的狗爸爸,皮肤松弛下陷,布满烟草色的斑点;或是科克多,像一月里枝头上的嫩芽一样易折,清新,宝贵,后来,随着手上戴起了珠宝,似乎变成了一个活的普鲁斯特式的纪念品。就其表现力而言,任何一幅作品都是独立于序列中其余作品的;分开来看,它们当中任何一件都是永不过时、真真切切的人物形象。然而,看着这些面孔在时间之河中流过——被把握敏锐的光影所凝固,这是多么诡异,多么可悲,又是多么令人激动。

       要了解比顿对其他人作品的影响,并不是件难事:但若要看出那些对他有影响的作品,却是件较为困难的事。显然,他需感谢德·梅耶尔男爵,这位富有原创性的悲剧艺术家曾为最初几期《名利场》杂志贡献了数张先锋派风格的照片。比顿——这位对优雅有着个人理解的摄影师——则是后德·梅耶尔时代的第一位直接传承人。比顿还崇敬斯泰肯;不过话说回来,你很难找出一位没有受惠于斯泰肯的摄影师。在我的印象中,与其说比顿的作品反映的是其艺术素材,倒不如说它们反映了他个人的社会关注与他所处时代的气质。例如,1938 年和1939 年,比顿拍摄了一小群人物形象,并不是在花丛中,也不是在照相馆的打光设备下,而是透过阴森的废弃房屋和工厂那破碎的窗户。这些作品就像是未来的体温记录表,预示着即将落下的炸弹。

       说到这一点,比顿最著名,也是最多样的建树就是他的战争作品,这些带着硝烟的照片记载着被撕裂的伦敦,狂暴的天空,缠着绷带的孩童:这里,艺术家营造出一种无情的惨痛,一种比他的作品在观众心目中所呈现的色调更为残酷的色彩。这一点在比顿拍摄的关于印度和中国的作品中也同样如此,战争期间,他曾在两国工作过。尽管这些不是西姆或者卡帕意义上的军事摄影作品,但它们依然是痛苦的具有诗人般敏锐洞见的战争文献,揭示了比顿的一个侧面,遗憾的是,这一点至今仍未得到充分认可。如今,一位职业摄影师必然也是一位职业旅行家: 带着任务的编辑让他们急匆匆地登上喷气式飞机,又急匆匆地绕着地球追踪那些天晓得会发生的事情。即便是才能最平庸的摄影师也会得到这样的赞助(我可否说一下超过百分之九十——百分之九十五——的全职摄影师确实都挺平庸的: 这是个不错的行骗行当,的确如此,即便是在屈指可数的几位真正的天才级摄影师中间,有人也暗自把自己视作是骗子),可塞西尔一直是个坚定的游侠,年轻时,他曾乘坐货船从海地去往摩洛哥。而我自己也是个不安分的家伙,我曾经在各种最奇妙的地方碰到过比顿先生。在威基基海滩上——放的是草裙舞的背景音乐。在西西里的橄榄园里,在希腊的修道院里,在巴塞罗那里兹大饭店的大厅里,在贝尔酒店的游泳池边,在丹吉尔阿拉伯城的咖啡桌前,在香港港口的平底帆船上,在百老汇音乐会的后台,在攀上瑞土阿尔卑斯山的缆车上,在京都的艺妓馆里,在柬埔寨吴哥窟的废墟间,在曼谷的庙宇里,在黛茜·菲罗斯的游艇 “安妹妹”的甲板上,在哈勒姆

夜总会里,在威尼斯广场上,在巴黎的古董店里,在伦敦的鞋店内,数不胜数。重点是,我在各种环境中观察过比顿,有些具有精神氛围,有些则不是,我也经常有幸可以看到他拿着照相机工作——实际上,我们偶尔还有合作: 我的文字配上他的照片。我和其他摄影师有过这样的合作经历,尤其是亨利·卡迪尔·布菜森还有理查德· 艾夫登——对此二人我都非常尊敬: 算上比顿,

我认为此三人应该占据世界最杰出摄影师榜单上的头三席。但是三个人的方式真是大不一样!艾夫登主要是一位摄影棚摄影师;总而言之,他似乎在运转完美的机械设备和认真专注的助手中间工作时最为得心应手。就在最近,我和艾夫登有过合作,这次的条件极为简陋,就在美国中西部的一栋小楼里;他没有助手,使用的是一款新式的日产照相机,胶卷能够曝光一百多次才需要更换。我们辛苦了一整个早上,在炎热与风沙间驱车长途跋涉,等我们回到我们待的那家汽车旅馆时,艾夫登有点紧张地笑了起来,他突然宣布我们的劳动成果化为乌有了: 他已经有好多年没有在离开助手的情况下工作了,他的相机也一直都是靠助手准备的,而这次他忘了把胶卷放进这部日产相机里了。

       卡迪尔·布莱森则完全是另外一番风格——他自力更生得过了头。我记得有一次看见布莱森在新奥尔良的大街上拍摄——他沿着人行道上手舞足蹈的样子,就像一只被激怒的蜻蜓,脖子上挂着的三部徕卡相机晃来晃去,第四部相机正与眼睛亲密接触:咔嚓——咔嚓——咔嚓( 似乎照相机已然成为他身体的一部分) ,按动快门的时候是那般专注与欣喜,痴迷的程度简直达到了宗教

层面。他紧张、快乐、投人,是一个艺术上的 “独行侠” ,带着一点点痴狂。

       但比顿不是这样。他那双冷静的(有时甚至是冰冷的)蓝眼睛

和那对微微扬起的眉毛跟他本人看上去一样随意与超然: 他手里拿着照相机,知道自己在做什么,仅此而已,无须太多的脾气与装腔作势。与他的很多同行不同,我从未听过塞西尔谈论技术、艺术或是诚信。他只是照他的相,然后希望能为此得到酬金。但是他的工作方式却非常独特。比顿的行为特征中有些非常引入注目的地方,其中的一点就是他能够用某种方式营造出一种仿佛时

间没有尽头的幻觉。尽管他显然总是处在令人窒息的紧张日程和工作压力之中,然而没有人会质疑他是一个具有闲情雅致的君子,带着一种近乎热带生活的节奏: 如果他还有十分钟赶飞机,却还在电话上跟你说话,他绝不会因此而缩短打电话的时间,而是继续沉浸在谈笑风生的享受之中。不过,你可以百分百肯定,他会赶上那架飞机的。他对打电话的人如此,对拍摄对象也同样

如此: 坐在比顿面前的模特会感觉到像是微微地飘浮在空间中——不是被照相,而是被画像,而且作画的是一个漫不经心的、几乎看不见的幽灵。但比顿就在那里,没错。尽管他的脚步声很轻,但他却是当今世上最善于直击现场的人之一: 他的视觉才能是天才级的——人类永远也发明不出这样的照相机,能够捕捉或者囊括他眼中所见的全部内容。聆听比顿用纯粹视觉性的语言描述一个人、一个房间或是一片风景,就如同是在听一段吟诵,或轻快,或无情,或美丽,但却总是很精彩。而这——渗透在他作品中的非凡视觉才能,不论怎样稀释——就是令比顿的作品如此与众不同的地方,下个世纪的历史学家们会比我们现在更加感谢这种时间防腐剂。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勤劳的麦子

    无论你和谁对话,我都站在你这边。

  • 听友42409038

    “决定我们成为什么样的人的不是我们的能力,而是我们的选择。”许先生,晚安。

  • 13754366yjd

    音乐响起,美到叫人屏住呼吸,唤起美好的情感与记忆……啊,Morrcone! 是我的, 我的~ 精彩绝妙的一集,从音乐到地理 ,从开场白到主体,几乎🈶️种冲动 想去认识这里的音乐家摄影师作家 ,还有朗读者许知远,行云流水般摄人心魂。不过我早已熟知许先生,从《FT_》甚至更早,尽管未曾蒙面,然而真正的认识并非应该局限于表面,而是心智与魂魄的相识相映,这一想,只有喜悦与感恩今天的有缘相识了,这又为我下一次去探寻这些触动我灵魂的灵魂的足迹,种下一因,无论他们是活在世上还是已经去了天堂。 许先生不必为早期错失音乐过分遗憾,现在开始学一件乐器也不晚,甚至我以为会品味音乐才是音乐真正的知己。

    骑猪看月亮_8a 回复 @13754366yjd: 有一天下午我在FT上看了一下午许先生的很多文章

  • Vera_shuang

    在Auckland北岸的browns bay听单读。初春,刚下过雨的午后。听着大提琴声,忽然想去阳台张望一下…吸进鼻子里的空气是凉的,和远处海水的颜色一样…忍不住打了个小激灵,赶紧回身把门拉上。摊开新到手的《Flight Radio》,在许先生的喃喃声中,严肃的物理知识隐隐多了些温柔…❤️

  • EdwardManet

    深夜听到你的声音,再感到内心的平静,谢谢许先生。我想说虽然我也佩服马东和欣赏他的口才,但这个时代有太多的马东,而许知远更珍贵。让一个社会看起来还有希望一百个马东也比不上一个许知远。

    clzscx195 回复 @EdwardManet: 马东看上去平庸滑稽,实则也很深刻

  • 一根赤白干净的骨头

    谢谢你,许先生,坚定的独行侠。

  • 青野雷

    推荐去听听第一季的单读吧,那才是真正的享受

    骑猪看月亮_8a 回复 @青野雷: 第一期是因为很大程度上的新鲜感

  • 听友91238316

    坚持下去做当下时代的逆行者,不管和谁对话我们都需要带着偏见看世界,即使做一个孤独的呐喊者。我们都会默默陪伴,努力为我们心中的那个世界勇敢前行。

  • 随便说说而已吧

    小黄文老师竟然是这么理解大提琴的

  • OliviaWW

    最吸引我的是念着念着一句卧槽,翻书的声音,好像就在我对面读书一样,跟我聊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