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16世纪的“人类动物园”,至今没有真正消失

【读书】16世纪的“人类动物园”,至今没有真正消失

00:00
11:03

吴晓波频道的听众朋友们,大家好,欢迎收听本期的同读一本书。


作为万物之灵,人类一直处于食物链的顶端,但你是否知道,人类曾经被圈养起来,被关在“人类动物园”中展览,而这个历史,居然长达数百年之久。

在16世纪,文艺复兴的重要推手美第奇家族,在梵蒂冈建了一个超级大的动物园,他们把从世界各地搜罗来的土著人和野生动物关在一起,向世人展出,巅峰时期的美第奇家族,收藏的人类种群超过20多种,在那个没有互联网的时代,参加“人类动物园”成为了西方最热门的消遣活动,就算到了1958年的布鲁塞尔世博会,依然有598名刚果人被关在栅栏里,被要求像猴子一样为欧洲人表演。

听到这个故事,很多人会愤怒,毕竟“高贵”的人类,怎么能够和“低贱”的动物相提并论?但在著名动物学家、人类学家德斯蒙德·莫利斯看来,大城市中高高在上的现代人,本质上就是被城市所圈养的动物。

在莫利斯的著作《人类动物园》中,他将都市生活的人和圈养的动物做比较,发现我们被囚禁在了一座庞大的狂躁不安的动物园中,人们看似安全,却随时处于危险之中,并可能因为紧张的压力而随时崩溃,从而做出一系列匪夷所思的事情,读完莫利斯的这本书,或许你就能看透现代社会中,种种奇闻怪谈背后的本质。

既然人类被关在动物园里,那么这座动物园是怎么建立的呢?


旧石器时代的部落中,人类依靠狩猎动物和采集果实填饱肚子,在这个阶段,人类部落规模极小,人数不过150人,每个人都相互认识,社会关系较为简单,而随着人类对水稻、小麦和对猎物的驯化,人类进入食物剩余的时代,这成为部落扩张的开始。

靠着这些食物,部落拥有了更多的人口,从而建立起更大规模的部落,人口膨胀也带来了更加专业的分工,人们不再认识每一个同伴,这就带来了更加复杂的社会关系。从这时候开始,统治者放弃了武力,而使用道德、法律、语言和权力来维系统治,社会也开始出现阶级划分,人类进入了“超级部落”时代。

“超级部落”里有吃有喝,可以遮风挡雨,还有齐备的医疗设施,这使得人类的生存问题被降低到最低限度,然而,我们在享受舒适生活的同时,也把自己囚禁在庞大的,狂躁不安的“人类动物园”中。

在这座动物园中,有较为复杂的阶级划分:一个由领袖和统治者们组成的上层阶级,一个由商人和专业工作者组成的中层阶级,以及由普通劳动者构成的下层阶级。

每个人都想成为领袖和统治者,但是实现阶级跨越的难度却非常巨大,所以这个社会绝大多数的人都不可避免地遭受高度的挫折,比如学业失利,工作失败,升迁受挫,我们的内心就会被焦虑所充斥。

这些“失败者”可能没有办法向他的上级发泄愤怒,于是只能够向下级、妻子、子女甚至宠物进行发泄,而如果一切宣泄的渠道都被堵塞,他们就会向内,也就是自己发泄情绪:抑郁、自残,极端情况下,甚至会出现自杀的情况。

莫里斯还提到,就算你千辛万苦爬上了万众瞩目的领导层,你也需要面对后来者的挑战而难以松懈。那么作为领袖,应该如何面对下属的挑战的呢?

为了维护自己的权势,大多数的领导者都会遵守一些金科玉律,这是莫利斯从动物身上学习到的。他认为不管是狒狒还是国家元首,这些规则都能帮助你稳固领导者的地位。

比如莫利斯认为,在激烈对抗的时刻,你必须要以攻击的姿态威慑你的下属。

对于狒狒而言,如果下属有微小的挑战现象,他便会立刻进行威慑性展示,而对于人类而言,领导者也应通过眼神警告、训诫谈话的方式威慑下属,确立自己的领导地位。

莫利斯还提到,领导者必须要犒劳直接下属,允许其享受高位者的特权。

对于狒狒领袖而言,他的直接下属既是挑战者,也是其面对外来威胁时的帮手,所以,狒狒领袖会给予其一定的自由和特权,比如被允许接近领袖,而对于人类领袖而言,他更需要得到直接下属的辅佐,如果不采取这种方式,那么他们就可能发动“宫廷政变”从而罢黜领导者。

书中还写道,领导者必须保护弱小的下属,使之免受迫害。

对于狒狒首领而言,如果有幼崽受到威胁,他会无情地发动攻击,而对于人类领袖而言,保护弱者也是必要的,比如对于老人、病人和残疾人的保护,可以得到成年下属的拥护,因为这能减少壮年人的焦虑,毕竟生老病死是难以避免的威胁,毕竟只有下属安心之后,才能提高他们的工作效率。

类似的金科玉律总共有十条,不管你是企业高管还是普通团体的领袖,这些定律帮助你更好地扮演主宰者的角色。

当然,能成为超级部落领导者的人毕竟只有少数,尽管如此,人们对于地位的渴望却丝毫没有减弱的迹象。总之,只要超级部落中的社会模式没有发生变化,由地位引发的竞争和焦虑就永远不会在人类动物园中停止。

当然,适度的焦虑并不是一件坏事,当一个人退休以后,无所事事地颐养天年,不但不能延年益寿,反而会少活几年,而当他寻找到诸如摄影、旅游等爱好后,反而会更加得健康。理由也很简单,在人类动物园中,如果我们放弃了寻求刺激的斗争,就会陷入严重的困境。

那么,如何更好地寻求“刺激”的人生呢?莫利斯先考察动物,再观察人类动物园,最终给出了几条自己的建议。

第一,如果刺激太弱,你可以发明新的活动,借以增加你的行为输出。

在莫利斯看来,如果熟悉的模式过于乏味,聪敏的圈养动物必然会发明新的模式,动物园的黑猩猩会翻滚、做体操,探索新的运动方式,而人类动物园中,我们通过更高级的创新手段来对抗来自大脑的幻灭感。

举个例子,在闲暇时间,我们看电视剧、刷短视频、玩电子游戏,这些行为对我们改善生存环境并没有任何帮助,但是,这些创新的休闲活动,却可以有效对抗大脑中刺激不足的缺陷,从而对抗我们因过度无聊而产生的“幻灭感”。

第二,如果刺激太弱,你可以人为放大你挑选的刺激,借以增加你的行为输出。

这条建议,本质上和“超常刺激”有关,作为现代人,我们可以随心所欲地操控和放大刺激,增强外部对我们自身的反馈,比如我们喜欢美食,就发明各种调味剂,喜欢香味,就发明各式香水,男士想显得年轻,可以戴假发,女士想更有女人味,就有各种各样的化妆品。

但是,当人为刺激过于强大,就会出现各种荒诞的事情。莎士比亚写道:为亮闪闪的金子镀金,为百合花着色,在紫罗兰上洒香水,实在是奢侈浪费,荒唐至极。而在人类动物园中,坐拥无数豪车美女的穷奢极欲的生活,就更多了。

莫利斯的这两条建议,告诉我们人类需要通过寻求刺激保持健康,但是,莫利斯也在书中写道,当工作、学习等压力带来的外部刺激过强,我们就应当减少对输入的感知反应,借此减少我们的行为输出。

举个例子,在正常的睡眠中,我们的大脑能够通过做梦机制来分类我们在白天所接收到的信息,减轻压力,但是当我们因过度刺激而极度焦虑后,正常的做梦机制会受到严峻考验,一般人的应对办法是大量饮酒、安眠药和镇静剂来模拟“通道关闭”,从而睡个好觉。

但是,这种化学诱发的睡眠,并不能让我们在睡梦中分类和疏导信息,所以,在短暂药效过后,我们依然会饱受睡眠障碍带来的折磨。

莫利斯认为,如果你觉得压抑和痛苦,最好的办法就是去乡间度过一个平静的周末,这是减少刺激的好办法,尽管到了工作日,你仍然会回到人类动物园中。

总的来说,当人类进入超级部落时代,我们虽然不必为基本生存资料而担忧,但囚禁在其中的人类,也产生了许多的问题:我们为了对抗无聊和孤单,寻求超高强度的刺激,当强烈的刺激摧毁了我们的生活后,我们却又希望回归田园,寻找救赎,而只要社会模式没有变化,焦虑就会因为阶级和地位差异一直笼罩着我们。

除了这些精辟的论断,莫利斯还对一些问题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比如,书本中对于人类性行为以及超级性行为的拆解和分析既充满科学,又赤裸禁忌,对于人类动物园中领导者,他又给出了十条维护统治权威的建议,他探讨了暴力、战争和恋物癖的成因,又对人类的未来忧心忡忡。

如果你想要更加深刻地领会莫利斯的思想,一探他关于人类更加禁忌的思考,不妨仔细读一读《人类动物园》。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退休大叔

    人类始终也还是动物

  • 1895107yecw

  • 芦苇深花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