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野猪事件重新认知环境保护

通过野猪事件重新认知环境保护

00:00
03:37

你好,这里是百利留学声,每天为你带来知识大餐。


大家有没有发现,在最近的新闻里有一种动物出镜率特别高——那就是野猪。野猪在二十多年前被国家列为保护动物,只要出现猎杀野猪的行为就是违法的,即使野猪对村民造成了一定的财产损失和伤害,也顶多只能驱赶野猪。那是因为在90年代,野猪可谓是个稀罕物,平时根本是见不着的,更别提跟人类发生什么冲突了。但是从2020年开始,野猪频繁地出现在人们的生活中,不仅数次冲撞人类,造成伤亡,甚至在杭州这种大城市里都有野猪出没侵扰便利店;更过分地是,野猪作为杂食动物,糟蹋起庄稼来可是毫不手软,很多地方的农民都不堪其扰,辛苦一年耕作的庄稼常常因为野猪而颗粒无收。


去年11月央视新闻报道了野猪泛滥的现象,也把这种情况定义为“野猪灾”。政府也开始容许专业的捕猎队开展野猪防控捕猎行动,但是收效甚微,捕猎队的微薄之力在野猪的繁殖能力面前根本不值一提。因此去年年末,国家发布了“三有”动物名录调整征求意见稿,野猪有可能会被从保护动物中除名。


每当有这种人和自然界生物陷入博弈困境的情况出现时,总会有一些所谓的“环保主义者”觉得是人类的存在侵袭了动物的领地,破坏了他们的生态环境所以导致动物们被迫介入人类的生活圈,因此他们主张我们应该守护地球原始生态、尽可能地减少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相信很多同学从小接受的环保教育中也有类似的理念,然而事实真的如此吗?真的是人类的存在对自然界造成了负面效应吗?


美国自然科学家茱莉娅·罗森为我们提供了一个辩证思考的新观点。她说人类与自然是水乳交融、难舍难分的,让人类不影响自然是不可能的。我们以为的亚马逊原始森林,其实里面也遍布人类影响的痕迹。因为亚马逊的土著人会食用坚果树和棕榈树的果实,导致这些树种在亚马逊森林中占据了统治地位,所以亚马逊其实算是人工驯化林,根本不是纯天然的产物。而人类对亚马逊森林这样的影响,其实促进了当地生态环境的多样性。由于人类对可食用树种种子的传播,使得当地可食用的产物众多,从而滋养了动物们丰富的生态链。而研究也显示,没有土著人的森林会发生生态系统的退化。


所以人类作为与自然界不可分割、紧密相连的重要组成部分,“保护自然”这个口号不代表着要消除人类对自然界的影响,而是让人类创造正面效应、不断促进生态多样性。这样辨证地来看待野猪问题,是不是也为你提供了焕然一新的视角呢?百利天下也辅导了众多优秀的学子前往国外高校学习社会学、人类学、环境科学、环境工程等等专业,如果你感兴趣的话欢迎在留言区留言和我互动。


好的,以上就是本期留学声的全部内容,感谢你的聆听,我们明天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