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人的生活中能够通过“禅舍”解决什么问题?
首先,体会无常。
什么是无常?即事与愿违,您不想生病偏生病,想和爱人在一起幸福地生活却总有变故;想让孩子听话他偏不听话,想赚钱时老亏钱等等,世间人、事哪一件事不是无常的?禅舍修行,首先就是体会无常,从身体的酸麻肿痛、心理的进退纠结开始,加深对无常的一步步认识。
其次,摆脱无助。
什么是无助?即力不从心,亲人生病时无能为力;被人误解时百口莫辩;环境变化时自己承担共业……感觉健康、记忆、灵感等生命的活力日渐衰退,这就是无助,有人希望花钱能解决问题,其实除了基本生活所需,钱解决的只是虚荣问题。唯有通过自戒增长定、慧,才能帮助您走出各种无助。
其三,解决无聊。人之无聊皆因精神匮乏,有些人总是在不同场合刷存在感,“证明”自己的影响力,这些人归根到底是源于不自信。精神之源干枯了,须用虚名来填满,岂不知越填越空虚。活着和存在本不需要证明,禅舍能帮助害怕无聊、恐惧清闲的人真正安静下来,学会享受孤独带来的精神享受。
其四,避免无知。
我们从小到大获得的各种知识理论,如果内心中没有能建立出认知这些知识的一个圆融体系,这些知识就是碎片,能起到对生命发生作用,必“通”。
例如禅者之“通”,是“宗”通,对禅的宗旨了然于心,念念不忘,自性起用;也是“心”通:自他无碍,密密无碍,心心无碍;还是“教”通:经教之理,无一不通;亦是“说”通,辩才无碍,能为众生依。
最后,有情利众。
现在不少人心理麻木,路见不平,耳闻悲声,心中不起任何反应,唯见利益时眼冒金光。笔者在《中国禅》一书中专门谈论过“魔”,“魔”专喜给人利益,不给好处迷人能上钩吗?鱼饵之饵就是鱼最爱吃之物,不爱吃不叫饵。迷人当然也是被自己喜欢之物钓上钩的,无一例外。
迷惑的人被什么所惑?便是饵,爱财的被财俘虏,爱色的被色所牵,爱名的被名囚禁……您迷时,名利色权就是您的饵;您觉时,就没有什么叫饵。凡咬饵者哪有什么真正的幸福可言?幸福是一种知觉能力,不是利益的增减、虚名的满足,“知足”的“知”,是“知觉”的知。有觉知、觉察的心,能被真情触动、感动的生命才是有温度的活的生命。
禅舍修炼,便是恢复一颗柔软、包容、博大的心。
菩萨因为受不了众生被愚痴困扰,所以倒驾慈航返回人间给众生指明脱苦之路;圣人们因为受不了人世间的不公平,所以才以一己之任,明知不可为而为孜孜不倦以教育学生,能有“虽千万人吾往矣”的气概,皆出于“受不了”的有情心。
而什么都受得了的麻木人,活在自我陶醉里,越被文明之光照耀的地方,越多人受不了,野蛮之地则反之,看什么都受得了。古人吃鱼,是用钓,钓多少吃多少,后来改网鱼,可古网不是现在的网,是“网开一面”的网,要给鱼留一条生路啊!这就是古人的慈悲心!受不了才能网开一面、生生不息呢!而从什么时候开始,人心变得冰冷?做什么事喜欢斩尽杀绝,斩草除根?
人性本是善良的,是愿意留下活路给他人走的,前人栽树后人乘凉,这才是中华文明所提倡的善,但如果仅有善良缺乏智慧,就容易被人利用,容易当“老好人”。禅者的善是配合功夫智慧而起用的,这样才能在人世间游戏,而不被顽愚所游戏。
禅者需炼就一颗柔软的心,柔软是这世上最伟大的力量,水是柔软的,故“几于道”,“慈”是世间人的心;“悲”是世间万物的命,生命之心和命是不可分离的呀!
每个人都会有缺点,每个人都会有不足,如果有缺点和不足,还没有智慧,就是凡夫。有缺点不可怕,可以在禅舍通过修行转化,不要去嘲笑、指责和攻击他人的缺点。身上有伤口,是应该呵护还是刺激呢?为什么自己的伤口要呵护,别人的伤口却去刺激呢?将心比心是有情。
禅者在禅舍修行,是要回归本来面目,婴儿拥有本来面目的,可惜由于不懂人事,依赖父母的养育,待至逐渐懂了人事后,忘却了本来面目。
《黄帝内经》之《上古天真论》篇讲到:“天真”是生命的来源,也就是“道”,用“一”划分天地,“一”上是形而上的“道”,下是形而下的“地”,“通天彻地”的“人”,就是一个“大人”。
老子云:“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涤除玄览,能无疵乎?”
这里讲了回归本来面目的三个要点:一、“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是修身成就的功夫;二、“专气致柔,能婴儿乎”是修身成就的要点;三、“涤除玄览,能无疵乎”是修身成就的智慧。
讲功夫必先搞清楚什么是“营魄”。
“营”和“卫”本是中医的概念,《黄帝内经》之《灵柩》和《素问》中都讲到这是人身的两个关键点。古人发现了人体中有经络、气血、脏腑、奇脉。“脏”是“藏”意,据《黄帝内经》“五藏者,藏精气而不泻也”,特点是藏,藏精气故必须保持盈满,主实。“六腑者,传化物而不藏”,是中空有腔的器官,特点是通,具有受盛和传化功能,主虚。人体除了这些外,还有按照经络运行方向流动的组织液,组织液与组织液的交汇处正好是穴位。
也就是说经络是通过组织液在体内运送营养物质,来濡养我们的肌肤、四肢、器官等,这里包括了我们的防御系统。古医者为什么能“见”体内的液体在流动?源于“内景”和“内观”,医者自己是修行人,能见体内气、血、水液的流通,水液是输送养分的载体,很多穴位都跟水有关,比如说:涌泉、太溪、太渊等等。而经络里面走的营、卫之气和防御系统相关,保护体表的是卫气,内在是营气。
“营”是指人体生命中的血液和养分等作用,“卫”是指人体生命中的本能活动,属于元气的功能。“营”中有“卫”,“卫”中有“营”,这两者必须调和均衡,一有偏差,就成病象。
什么是“魄”?古人说“魂魄”,这两个字,都是从“田”从“鬼”的象形会意字。“魂”字左旁的“云”字,一个人的精神清明,如云气蒸蒸上升便是“魂”,在白天的活动,叫“精神”,精神的变相活动叫“灵魂”。“魄”字边旁是“白”,指在肉体的活力,故云“气魄”、“魄力”等。中国传统中,“天、地、人”三才是这样划分出来的,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汉字的来源是象形,图画中包含了很多密意和内涵,这点和西方文字截然不同。
中国传统早就有“魂魄”说,修行者能通过修炼将“魄”和“魂”凝聚为一,死后“魄”归沉于地,“魂”归于天,同时也指阴阳二气。
老子为什么没有说“营卫”只说“营魄”呢?“营卫”属于中医的范畴,“营魄”则是修炼的范畴。“营魄抱一”前还有一个“载”字,人身如车,“营”为方向盘,“魄”为发动机,如果各自为政,车子开不起来,如何“抱一”?
常人心中常有恐惧和烦恼,魂灵消散,营魄分离,身心分裂,这能平安吗?故,修身为本,“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这是第一步。
其次要“专气致柔,能婴儿乎”,“专气致柔”不仅仅是指身体柔软,体操运动员、杂技演员身体够柔软了吧!但那不能叫“专气致柔”,除非能达到自我控制力极强的人,能自我控制好情绪、杂念、欲望、疑惑等心病。
我们从张三丰祖师的太极功夫里可以体会到,“专气致柔”指的是修气而达到专一,如果心气不能专一,柔软的身体无法化戾气、暴躁,柔弱胜刚强指的是心气专一。
由此可知,心气专一是指修法,入手处便在气息,佛法中本有许多帮助调息的修炼法,禅门亦是,后来传到了日本成为合气道,利用调息而修炼精神必要“心息相依”,这是修身成就的要点。
第三阶段是“涤除玄览,能无疵乎”,这是“曲成万物而不遗”的“无疵”,能顿返本来面目,合于天地自然之道。修者此时心如明镜,能照见万象,物来则应,过去不留,洞察先机,心中不存滞累。
许多人都以为老子是个思想家、大学问家、哲学家或某某教派创始人,大家似乎都忽略了一点,老子实际上是个大修行者。整本《道德经》句句不离“道”“德”,回答了许多如何见道、证道、修道的问题。令尹见老子,为的是求道,他本身已精通历法,善观天象,一日令尹观到函谷关前方有紫气东来,便沐浴斋戒以待圣人,果然,没几天,老子到了。刘向《列仙传》载:“老子西游,关令尹喜望见有紫气浮关,而老子果乘青牛而过也。”
时有人疑惑:为什么我们并没看到关于老子修行境界或者神通?这是不解大修行人故,大修行人一旦故意炫耀神通、卖弄异能,就差不多等于外道了。天魔听闻,会来找,和您比试一下。
禅门祖师大凡显神通的,多数当下示寂。
所谓“真人不露相”。
孔子向老子问礼毕,回国,弟子们问:老子若何?
孔子谓弟子云:“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所以,“露相非真人”。越是修证深厚的人,越是和普通人无二。“大智若愚”是也。愚,才是大智。
如道家修炼之“总持门”,即老子名为“玄牝之门”是,也就是后世所谓“玄关一窍”。紫阳真人云:“此窍非凡窍,乾坤共合成,名为神气穴,内有坎离精。”简而言之,不过一阴一阳、一神一气而已。能使阴阳相合、神气相抟,则玄关之体已立。
再如王重阳唯一的女弟子孙不二,本和丈夫马钰为山东首富,生有三子,然为修道散尽家财随王重阳修行,即“全真七子”中的两位,孙不二即从《道德经》“致虚极,守静笃。万物并作,吾以观复”一句起悟而终有成。
《道德经》虽区区五千字,真修者却解读不尽。
现代人难以理解为什么古人可以如此通达?不是说隔行如隔山吗?现代人成个专家都不容易,为什么古智者都一通百通?因为中国传统教育首先培养的是学者的全局观,思想、哲学、经济、政治、文学、数学、音乐、修身、修道、武功在求学过程中是无碍的。如缺乏实证,就谈不上知行合一,仅有理论是无法持续鲜活的,也不能触及人心的,很容易变成教条、死理,变成思想的束缚,什么是持续鲜活?就是能和本来面目相应的,自生自长、自相生克、生生不息之生命原动力。
“息”是不停息之意,不停息便是一圆相,《黄帝内经》之《素问》有云:“阳注于阴,阴满之外,阴阳相贯通,如环无端。”
“生命力”是个圆相。如仅仅在肉体上生存,一定会熄灭,一定是有限的。宗教说“有我”,“我”上天堂,“我”下地狱,“我”去极乐世界,唯独佛法说“无我”。什么是“无我”?就是循环,“我”是循环之环中的一个现象,“我”是“您”,“您”是“我”,“我”和“众生”无别,都属于环之现象端口,生命无尽。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