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8.松州城下的东亚力量再平衡(下)

48.松州城下的东亚力量再平衡(下)

00:00
18:28

通俗西藏史(四十八)——松州城下的东亚力量再平衡(下)


各位喜马拉雅的小伙伴大家好, 我是您的老朋友——藏史德云社的老布。

上期咱们讲了,松赞干布吊打了吐谷浑之后,裹挟着投降的白兰、党项和川西羌,浩浩荡荡得来到了松州城下。

这场逼婚之战的开始比较顺利,松州都督没搞清状况就出城野战,结果送上了一血。

但攻坚战展开后,吐蕃联军的短板就漏出来了。

说真的,中原这帮种地的兄弟们玩土工作业,还真没服过谁。

事情闹到这一步,唐朝就必须要给出回应了,尤其松州都督府治下的党项羁縻州都跟着吐蕃跑了。

李世民派五万唐军驰援松州,先锋官牛进达赶到后,穿城而过直接夜袭蕃军营帐,斩千余级。

然后松州之战就结束了,双方都没有再打下去的欲望了。

旧唐书里对后续的记载是“弄赞大惧,引兵而退,遣使谢罪。因复请婚,太宗许之。”

也就是说松赞干布回兵以后,第三次遣使求婚,李世民答应了。

《新唐书》里写得更有意思,“初东寇也,连岁不解,其大臣请返国,不听,自杀者八人,至是弄赞始惧”。

这地方的“连岁不解”,咱们来算一下。

松赞干布进攻吐谷浑的时间,大概在贞观十一年的秋冬,松州之战爆发的时间是贞观十二年的八月。

考虑到伏俟城、拉萨松州的地理位置是个三角形,松赞干布不可能从青海回到西藏,再去四川。

这也意味着,松赞干布离开本土已经快一年了,这就是“连岁不解”的意思。

至于后面的八位吐蕃大臣劝他返回,不惜以死相谏,到不一定是因为继续打下去没啥意思,而是可能吐蕃内部发生了什么变故。

要知道,当时的吐蕃王朝还没真正稳定下来,没了松赞干布这大老虎坐镇,是不是有些心眼活泛的人要搞点啥事儿。

藏文史料这边,早期的史料对松州之战根本就没记载。但在敦煌文献《P .T .1288大事记年》这份卷子里写了这么一句话,“赞普松赞与王弟赞松失睦,王弟……恼怒,王弟赞松驻于“年”地之“森”。


要注意一点,大事记年里的记载是按时间顺序前后排列,而这段记载正好写在迎娶文成公主之前。

那这位和松赞干布不睦的王弟,是不是正好在松州之战期间怒了,准备给他哥来个黑虎掏心呢?!

如果这个推测是正确的,那八位吐蕃大臣以死相拼,就是想让松赞干布先回去解决后顾之忧。其实大家都看出来了,唐军没有增援打下松州都够呛,何况是援军已至。

再说了,松赞干布是携大胜之威,震住了一帮小兄弟。要是真在松州城下碰得头破血流,说不定这帮哥们又撩唐朝那头去了。

所以这场仗也就是两边各自亮个相,然后就都没有战斗欲望了,剩下的事儿就是排排坐,分果果。

松州南城门


我认识的不少藏族兄弟都认同这样一个说法,“松赞干布带着军队把唐朝打怕了,李世民被迫嫁了文成公主”。

我能理解这种张杨自己民族情绪的心情,但从逻辑上说,实在是有点站不住脚。

松州之战的战争规模小得可怜,估计双方也就是死了千巴人,之后唐蕃国战期间,唐军几万团灭的例子多得是,那时候唐朝都没怂,松州才死了这么点人就怂了?!

再说了,李世民这哥们可是上过刀山,下过油锅的硬人,想让他手心冒汗、心里突突,还真费点劲儿。

所以,松赞干布逼婚是逼了,至于逼的效果,还得另说。


那李世民没怂,为啥答应了嫁文成公主呢?

这事儿就不能从松州之战这个层面上说了,而是要说说两国的大势


所谓的国家大势,其实就是唐蕃两个国家的定位,也就是这两期的题目,东亚国家力量的再平衡。

公元七世纪的东亚地区,唐朝是当之无愧的榜首大哥。

我说当时的唐朝是榜首大哥,不是因为我是汉族,有种虚幻的民族自豪感。也不是因为当时有李世民,而是李世民把上任大哥打得生活不能自理了,所以它才是新一任的大哥、所以他才是“天可汗”

天可汗这种名号自己说没用,得小弟们公认才行。

这顶大帽子从李世民一直戴到了李隆基,后面的皇帝想都犯错误。


您想想安史之乱以后,小弟们都搁家里磨刀,准备从唐朝身上卸点零件拿走。唐朝皇帝还好意思跟人说,“我TM是天可汗”,您这不扯呢嘛!

这话按郭德纲的套路来说,就是“牛逼不是装的,孙子才是!”


作为榜首大哥有一项很重要的福利,就是可以制定游戏规则

你看现在这个世界的游戏规则,就是现在的榜首大哥制定的,小弟们只能跟着跑。

你要说你也想制定规则,对不起,你没这个资格。

按照现在这位大哥的分级,盎格鲁撒克逊白人是第一等级,这是核心圈子,说白了就是五眼联盟。西欧的白人是第二等,东欧的白人是第三等级,剩下各种色儿的不分等,都一样。

而在公元七世纪的东亚,所有的政权都在唐朝的天下秩序模型里运行。

唐朝有权按照自己的价值观,给周边政权定性,安排它们在结构里的等级。

吐蕃前两次求亲被李世民断然拒绝,简单点说就是冯德遐带回来的情报,让李世民觉得吐蕃达不到和亲制度的最低标准。

(关于唐朝的公主和亲制度,下期我会专门拿一期出来讲,您现在不清楚制度的标准,下期听完了您就明白。

说实话,和亲制度和很多人脑里的固有观念有很大的差别。)

松赞干布在吐谷浑身上试过刀以后,带着军队顿兵松州,你可以认为是逼婚,也可以认为是示威。

你觉得我不够格,我就给你亮个相,让你看看。


下面咱就要唠唠老丈人和女婿掰腕子,这爷俩的所得所失了。

从吐蕃的角度上说,最显而易见的就是娶了文成公主,但实际上娶公主到未必是重头戏。

松州之战最重要的意义是,吐蕃亮相之后,李世民觉得,这小子穷是穷了点,但挺能张罗,是个办事儿人。反正家里囤着一堆公主,嫁一个给他得了。

这其实就相当于吐蕃正式得到了榜首大哥的认可,算是进入了唐朝管理东亚的结构体系了。

除了公主以外,松赞干布还得到了老丈人的注资,获得了唐朝的文化和技术。当然了,伴随着文化和技术一起流入的,还有唐朝的价值观。


我说句可能很多人不爱听的话,松州之战的结果,可能根本就不是吐蕃让唐朝感到了威胁,而是让唐朝感觉没什么威胁。

这个理论估计说出来,估计很多人都难以接受。

这样吧,我用一个现代国家关系的例子来做类比。

现在这个世界的格局是,榜首大哥带着一帮小弟围堵挑战者。

但这位大哥与挑战者之间的关系,可不是一直都是针尖对麦芒。

这两个国家之间,至少有两段相对和睦的岁月,可以算是蜜月期。

第一段是在上世纪的七十年代末到八十年代末,第二段是在加入了WTO以后,到懂王继位以前。

在这两段时间里,榜首大哥给了我们资金和技术,也一模一样地附加了价值观。

那我就要问了,大哥愿意在我们身上投资,是因为我们对他有威胁?!

当然不是!

第一段的时候,榜首大哥正跟苏联死磕,我们的经济体量小得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第二段的时候,大哥愿意将我们纳入它的全球供应链体系,是因为他觉得能控制住我们,让我们干他们不愿意干的低端产品,说白了就是把我们当成了血汗奶牛。


可惜这大哥漏算了一点,东亚怪物房里这个体量最大的神兽,从来就没躺平过。

这是帮志存高远,倒在阴沟里,也要仰望星空的货。

结果,奶牛一不留神就发展成了挑战者。

等榜首大哥实打实得感受到了威胁,你觉得他还会注资吗?

不弄死你,就不错了!


唐朝和吐蕃几乎是一模一样的例子,松州之战后唐朝将吐蕃纳入了自己的系统,是因为李世民觉得他能够控制住吐蕃,这样的例子以前发生过不少次。

但他也没想到,这个来自“穷乡僻壤的野小子”,一不小心也长成了挑战者。

现在这两个特别痛苦忍耐力超高的民族,生活在了一个屋檐下,真有点物以类聚,人以群分的意思。

说实话,有时候真得相信有种叫做气韵的东西存在,这东西潜移默化,但无处不在。


说到这里,咱们来分析一下,松州之战后两个国家都得到了什么。

吐蕃得到了大哥的认可,娶了唐朝的公主,获得了唐朝的文化和技术,看上去似乎是个全优的局。

那唐朝是不是就是全输局呢?

其实也不是!

唐朝用一个公主的代价,捍卫了榜首大哥的地位,重新拿回了吐谷浑、白兰、党项地区的控制权。

同时在解决了陇右的隐患之后,唐朝腾出手来加大了对西域的投入。

贞观十四年平高昌,置西州、庭州,建安西都护府于交河、贞观十八年伐焉耆、贞观二十二年平龟兹,把版图推进至了葱岭。

所以松州之战其实是个双赢局,唐朝赢了当下,吐蕃赢了未来。

要知道,如果李世民能预见到吐蕃的快速崛起,从贞观时期就开始在西南方向布局,加大国家力量的投入,军队打进西藏确实不太现实,但锁死吐蕃的发展空间,未必没这个可能。

其实松州之战是个非常好的例子,它告诉我们政客们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他们在用什么样的方式考虑问题

当他们觉得做一件事情成本太高的时候,通常会寻求相互妥协,你拿走你的利益,我保留我的利益,这才是政治的游戏规则。

所以,嫁公主是个双方都可以接受的,低成本解决方案。


我们这么做个假设吧,前两年懂王闹得最凶的时候,他要是跟咱聊,“都在一个村里混,别整得这么急头白脸的,要不咱和亲得了,你瞅我家大闺女咋样?!”

我跟你说,百分之百能答应!

我们现在最缺的是什么呀?

时间!

只不过现在不是这么游戏规则了,这事儿懂王说了也不算。

但在唐蕃交往时期,和亲是个非常好用的政治工具,所以唐朝也往外嫁公主,吐蕃也往外嫁公主。

最逗的是突骑施的首领苏禄,既娶了唐朝媳妇,也娶了吐蕃媳妇,两边在嫁闺女的问题上,也拼了旗鼓相当。



您觉得唐蕃在松州城下达成了妥协,这事儿就算完了吗?

远远没有呢!

两个国家在这块战略缓冲区的博弈,才刚刚开始。

贞观十三年,唐朝将弘化公主嫁给了慕容诺曷钵,之后李治又分别将金城县主、金明县主嫁给了诺曷钵的两个儿子。

吐蕃这边呢,松赞干布则娶了党项公主,然后他的儿子贡松贡赞娶吐谷浑公主,又嫁墀邦公主给吐谷浑可汗。同时吐蕃还鼓励国内大臣与吐谷浑大臣联姻。

相比之下,唐朝主要是走上层路线,在慕容家族身上下注。而吐蕃则是走群众路线,主要争取羌酋势力。

应该说这两条路线都取得了成效,贞观十五年的时候,吐谷浑国内再度爆发内乱,掌权的羌酋势力准备绑了弘化公主和诺曷钵去投奔吐蕃。

诺曷钵带着老婆轻骑出逃,唐朝的鄯州刺史率军攻入吐谷浑,斩杀丞相兄弟三人,沉重打击了亲蕃势力。

等到了唐高宗时期,禄东赞再次进攻吐谷浑,双方在战场上陷入僵局,

吐谷浑大臣素和贵倒向了吐蕃,“尽道吐谷浑虚实”,诺曷钵才兵败如山倒,逃入唐境。

这就是政治的另一个层面了,达成协议只不过是桌面上的动作,桌子底下的鼓捣一样都不能少。

从某种程度上说,松州之战不过是两次吐谷浑之战中间的休战期。

咱们之前说过,吐蕃的发展方式的确定了,只有走吐谷浑这一条路。

那么你说松州之战和吐谷浑有没有关系?

从战役层面可以说没什么关系,但从战略层面一定是有关系。

要不然在达成和亲意向后,唐朝也不会要求吐蕃退出吐谷浑。也就是说,交还吐谷浑是文成公主出嫁的一个附加条件。


讲到这里,松州之战就算是彻底讲完了。

说真的,松州之战从战役层面上看,实在是乏善可陈,但从战略层面上看,真是三千飘叶,世事繁华。

这也是我喜欢讲历史背景的原因,具体的历史事件等到真的发生了,其实就是没啥意思了。

真正有意思的,它是为什么会发生,以及发生之后的影响。

我希望咱们以后的节目也按这个思路展开,在介绍具体事件的同时,尽量展示事件的背景。

可能会有人觉得过于繁杂,但这是我解读历史的方式,这是我讲述历史的节目。

我的地盘,我做主!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380873gnql

    老师看史实的角度站位很高格局很大,战役战术战略层次清晰,很少听到或看到如此大作!

    白发布衣 回复 @1380873gnql:

  • 听友334573621

    喜欢这种来龙去脉的讲法

    白发布衣 回复 @听友334573621: 您喜欢就好

  • 花果山隐士

    这种语言形式,讲文史有创新,有守正,有生命!

    白发布衣 回复 @花果山隐士: 多谢您的鼓励

  • 听友281700354

    有历史背景才能全面了解,谢谢老布让我听到,你太有才了

    白发布衣 回复 @听友281700354: 您捧啦!

  • 听友331742234

    布老师,北魏是鲜卑族拓跋氏建立的,与吐谷浑时期的拓跋氏有关联吗?地理位置感觉离的好远,帮我捋一捋吧,谢谢

    白发布衣 回复 @听友331742234: 一个是慕容鲜卑,一个是拓跋鲜卑,老早就分家了

  • 耳朵大有斧

    越听越舒服,听80多个小时了

    白发布衣 回复 @耳朵大有斧: 睡着了几回吧!

  • 听友197591106

    和亲时嫁到敌国的公主,在打仗时会不会很尴尬

    白发布衣 回复 @听友197591106: 那是肯定的,还曾经出过把和亲公主杀了的情况,可公主有啥办法呢!

  • 1868297xref

    请问老布,您对清末东北史有研究吗

    白发布衣 回复 @1868297xref: 没研究

  • 玖月aaa_

    老布请尽情发挥 你的地盘挺精彩

    白发布衣 回复 @玖月aaa_:

  • guarenlee

    喜欢听老布讲历史背景,多多益善

    白发布衣 回复 @guarenlee: 欧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