趋势的力量 10

趋势的力量 10

00:00
09:37

趋势的力量10A股市场的回报其实并不差



各位书友大家好,欢迎继续做客老齐的读书圈,今天我们继续来讲这本书,趋势的力量。昨天我们说到了市场的估值水平差,未来我们会逐渐走向成熟,逐渐消除这种水平差,其实跟大的经济环境一样,一方面实现内循环,解决好自己的问题,另外一方面也要外循环,扩大资本市场开放,让外面的长期资金走进来。通过开放倒逼改革。最终消除掉整个市场的估值差。



下面我们来看看,金融加速开放下的,市场风格变化,作者算了一笔账,2006年到2020年,万德全A指数上涨了6倍,年化回报达到了12.7%,而同期标普500指数,只上涨了210%,年化收益只有5%,所以这么一算,A股市场的回报其实并不差,之所以感受会有明显的偏差,就是因为大家觉得在A股上赚钱不那么容易,这主要就是源于A股上的高波动和高换手率,波动越大的市场,其实越不容易赚到钱。



2016年以前,作者他们通过选取每年ROE最差的后10%的公司,组成一个指数,结果这个绩差股指数远远跑赢了万德全A指数,在2005-2016年,绩差股指数涨幅是17.6倍,而万德全A涨幅只有6倍。这种现象的出现,也就说明了A股有炒小,炒差的传统,原来壳资源十分值钱,所以烂到底的公司,被重组的概率就十分的大。这种大幅超越市场预期的重组,将极大的提振股价。所以乌鸦变凤凰的故事屡屡发生,有的st公司,濒临退市,但却因为一个资产注入,能够出现几十个涨停板,动辄就涨好几倍。



高换手率特征不仅在股市上体现,在公募基金这些机构投资者身上,也能体现出来,我们的公募基金换手率通常是美国这些共同基金的3倍,而且持仓市盈率也更高。这主要是因为我们的短期考核因素所导致的,在美国家庭投资者,基本都是直接或者间接通过养老计划持有90%的共同基金资产,一般都是长期投资,是出于配置性质的,基本不怎么动,但国内大家都像炒股票一样在炒作基金。所以最后出现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基金都很赚钱,但是基民们不赚钱。十几年来赚了10倍以上的基金,其实不再少数,但是很多牛基当中,个人投资者赚钱的比例其实并不高。大家频繁的追涨杀跌,其实反而拉低了收益。很多都是最高点的时候申购进来的,到了最低点反而基金净资产大幅下降了。



那么未来我们的市场有哪些机会需要关注呢?



首先,确定性溢价的机会,北上资金更多地关注大市值,高ROE的特征,这也是国际投资者偏爱的一种风格,



其次是高股息,低波动的机会,这也是外资选股的一大标准,所以随着市场越来越成熟,其实红利指数和消费,金融这边,确定性就会越来越强。



第三科技新兴行业的机会,美国的共同基金,更偏好互联网,软件,半导体等科技行业,所以随着开放,这块也将迎来更多的配置性机会。



第四,MSCI的成分股,这块也是配置型机会,互联网,银行,保险,房产,饮料,软件,是MSCI重要的组成部分,其实我们完全可以通过MSCIetf来进行配置。



很多投资者都在学习巴菲特,那么巴菲特的原则是什么呢?就是高ROE和低PE,用这个策略,从2008年开始跑数据,选出的公司回报要明显高于沪深300.ROEPE组的总回报是4倍,而沪深3002倍。所以这就告诉我们,低PE,就是便宜的价格,而高ROE,就是买到好公司,便宜买到好公司,是可以长期超越指数的。一轮牛熊之下,就会看到明显的效果。大家普遍觉得巴菲特策略不灵,主要还是被短期的波动给干扰了。这种基本都是大市值公司,短期业绩很难有弹性。所以好像感觉比较墨迹,不怎么上涨,但是其实长期持有,回报是很惊人的。就拿着10几年来说,很多人非但没有赚到4倍,甚至赔掉了不少钱。



作者大概统计了一下,从行业划分,贡献超额收益最多的是家电,医药,食品饮料,轻工制造。超额收益较少的是,有色,建材,房地产这些周期行业。



下面我们来看看作者怎么分析房地产,叫做人口聚集与分化趋势下的房地产投资机会,楼市一定是全国人民最为关心的话题,因为现在我们的资产结构摆在这里,大家90%的财富都在房子上面,所以房地产的繁荣,衰退,还是崩盘,直接关系着国民财富,以及大家的心里感受。作者提到了一本书,老齐之前也给大家讲过,叫做非理性繁荣,罗伯特席勒教授写的,在这本书里,描述了一个故事,95年美联储主席格林斯潘,召集众多专家,了解来一下对于股市的看法,大家一致认为,95年的美国股市过热,而席勒教授给出了定义,就是非理性繁荣,格林斯潘也采用了这个定义,并对媒体发布。后来这个词也就广泛流传了起来,但随后的剧情大家也都知道,美国股市一直持续到了2001年,才开始互联网泡沫破灭。



后来2009年,他终于见到了罗伯特席勒教授,当时大家都在探讨金融危机,而席勒教授,在演讲中表示,比较担心上海的房地产价格,他说如果参考全世界的房价的话,上海这个事无法解释,纽约和伦敦显然已经很高了,当时美国加州的房价收入比只有8-10倍,而在中国上海和深圳 是36倍,转眼10年又过去了,上海和深圳的房子至少又涨了5-8倍,也就是说,席勒教授当年对于中国房价的看法,完全错误了。房价收入比并不能来形容我们的房价泡沫化的程度,根据数据显示,10几年前,我们一线城市的房价收入比是36倍,而现在的房价收入比依旧高达35倍。不算一线城市,算全国其他的50座城市,房价收入比甚至还上升了,从2010年的12.5倍,升到了现在的13.3倍。也就是说,虽然房价在涨,但是全国人民的收入水平也在上涨,房价收入比如果算是房子的估值的话,那么这个估值不但没有下降,甚至还略有提升。



作者的观点其实跟老齐比较相同,2010-2015年,房价还是相对来说比较克制的,甚至2013年到2014年,还出现了明显的理性回归的趋势,但是坏事就坏在了2015-2017年这段时间,由于宽松,大水漫灌,楼市出现了明显的非理性阶段,5次降准,5次降息,让经济彻底脱实向虚,先是股市出现了一波大泡沫,杠杆牛,大水牛,接着就是楼市开始了大水牛行情,而且一发不可收拾,即便我们马上开始强调房住不炒,但后来棚改货币化安置,又打破了这个政策部署,让房价泡沫从一线城市,扩散到全国各主要城市。大家从贪婪,开始走向恐慌。随后我们也知道了事态的严重性,于是不断地在收紧调控。



作者说,房子的估值可以跟股票类比,他说可以把房价租金比看成是市盈率,从静态观察,我们的房价租金比远高于发达经济体,但问题是我们房子的市盈率似乎从没有低下来过,这是什么原因呢?可能就是因为租金的高成长性,也就是按照PEG的概念,成长性高的公司和行业,可以给与更高的估值溢价,比如医药,新能源,芯片这些估值能到50倍以上,而银行成长性差,只能给5倍估值。房子大概也是如此。那么房子的市盈率到底是多少呢?作者算了一笔账,2020年底,上海是66倍,深圳是78倍,北京63倍。重庆也达到了38倍。而房贷利率我们都知道是5%,也就是说如果市盈率过了20倍,拿其实贷款买房是要不断让现金流出的。



发达国家的房租,跟我们也不是一回事,他们的房租高,是因为还要交房产税,所以他们的房租要明显高于房贷利率2-3%,我们则是要比房贷利率低3-4%,中间差了得有5-7个百分点,即便扣除掉了房产税的因素,我们也已经是一个非常高的估值水平,站在西方学者的角度来说,是不太能够理解的。作者说,中国的楼市就跟中国早期的股市一样,大家都主要靠价差赚钱,估值明显高于国际正常水平。用非理性繁荣来形容当下的楼市,其实是客观的。当然非理性繁荣,并不认为房价要马上就跌。可能这种状态会持续很久一段时间。



就楼市的基本面增速来说,深圳和广州可能还会继续增长,但增速肯定也会放缓。上海和北京户籍人口可能会持续下降,人口老龄化也已经相当严重,上海成为全国最老的城市,北京也好不到哪去,而绝大多数城市,已经陷入到了负增长阶段,那么既然增长率趋缓,高估值估计也难以长期维持。那么下一个问题,大家可能更关注,这个泡沫什么时候会破,以什么方式破,我们明天接着讲。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