更新说明:
每周一、周三、周五更新
点击图片,通过左下角分享按钮,分享给身边的朋友,一起来学习社会心理学。
课程原文:
你身边有喜欢占卜问卦的人吗?实际上在西方文化中,也存在类似占卜问卦的现象,这是因为人们往往希望用这样的一种方式,预测未来可能发生的事情,希望对未来有一个合理的预期,以此来掌控命运。但事实上,预测行为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甚至有时候你在预测自己的行为的时候,也时常出现偏差。加拿大名校滑铁卢大学的学者们,在研究中就发现,对恋爱关系能维系多久的预测中,室友的预测结果,往往比本人的预测的结果要精准得多。而情侣们总是会过于乐观地认为他们的爱情能天长地久。所以说,假如你恋爱了,又想客观地知道恋情的持久度,不妨问问你的亲友。
那么,今天我们就来讨论这样一个话题,那就是如何准确的预测我们的行为和感受。
预测我们的行为
你知道吗?在行为的预测中,最常见的一个错误就是规划谬误。什么是规划谬误?通俗的解释就是,人们往往会低估自己完成一项任务的时间,有人会戏称自己拖延症。为此心理学家们做了一个调查研究,他们让一批大四的学生预测自己写完论文的时间。结果是,他们完成论文的时间,比他们预计的时间晚了三周,甚至比最晚的预计时间还要晚上一周。
所以说,当让你预测自己完成某件任务的时间时,不妨在预计完成时间的基础上加上30%的时间,如果算是突发情况,可以再追加一半的时间。
当然,关于规划谬误的状况,不仅发生在个人身上,团队也是如此。比如,举世闻名的悉尼歌剧院原本预计用6年的时间完工,而实际却用了16年。再比如,波士顿的“大开挖”高速公路,原本计划是用10年的工期完成,结果远远超出这个时间周期,最终用了20年才完成。
你也许会问,为什么会出现规划谬误这种状况呢?原因是人们记错了此前完成类似任务的时,实际耗费的时间。所以,如果你想要提高预测自己行为能力,比较理想的方式是:认真回想和参考过去类似的经验,进行对比分析,以此作出一个理性的判断。
当然,人们除了对时间的判断容易出错,在花钱方面,人们的预测能力甚至更糟。套用刚刚讲到的方法,如果你预测下周会花销100元时,不妨回想一下上周你花掉了多少钱,对比之下得到的预测结果,会更准确一些。
预测我们的感受
讲到这里,你已经了知道了如何预测我们的行为,了解了什么是规划谬误,以及如何有效地避免规划谬误的发生。接下来,我们继续讲一讲如何预测我们的感受。
请你回想一下,当你在做人生的一些重要决定时,是不是会将未来的感受考虑在内呢。比如,你即将和某个人走进婚姻,你会想,和他在一起会幸福一辈子吗?再比如,你要选择某个专业,你会考虑读这个专业,未来会找到理想的工作吗?甚至有时你还会想到这些事情也许是最坏的结果,比如实际上是离婚或找不到工作等等。
你会发现,有的情况下,你可以清晰地感知到得自己当下的感受。比如,因为考试不及格而沮丧,或者在比赛中获胜而愉快。有时候,你也懂得用漫步半小时的方式,消除紧张情绪。类似的情况下,你可以清楚地知道什么会让自己高兴,什么事情会让自己失落。但不可避免的,你有时也会错误地预测自己的感受。
心理学家们曾做了这样一个实验。在一个求职场景下,当被面试官问道,如果你被性骚扰了,你会有什么感受时。大部分女性认为自己会愤怒、生气或是反抗。但真的遇到这种情况,她们多数会害怕,甚至不敢发声。
讲到这里,你也许会问,什么情况下我们能够准确的预测自己的感受,什么情况下我们不能准确的预测呢?结论是,在对自己未来情绪的强度与时间的持久性上,人们的预测往往不准确。
比如,人们会错误地预测自己在输掉比赛,或者是被羞辱后的感受。一个生活化的例子就是,你在饥饿状态下逛超市时,比其他消费者,你会更有购物的冲动,你会错误地预测自己的食量。而当你吃饱后,你又会感觉身边的美食没有那么美味了,购物欲望也会迅速减退。
这些都是因为我们的直觉理论。你的直觉往往告诉你:我想要、我要得到、我要快乐。但实际上,这只是你的错觉。就好像当你想象你赢得了比赛会高兴很久,但实际上这种兴奋的感受消失得要比快得多。这里就涉及到另一个心理学名词:影响偏差,通俗的解释就是,人们会高估情绪事件的持久性。
这里我们假设一个情境。想象一下,如果你失去了右手,一年之后你会有什么感受呢?你一定会说,没有了右手,就不能吃饭,不能系鞋带,不能做很多日常生活中的事情,你会很沮丧,难过,这种情绪甚至持续远不止一年。
之所以你会觉得你会很痛苦并且持续很长时间,是因为对重大的消极事件的关注会影响其他带来快乐的事情,人们会忽视其他的快乐,才会过高的预期自己的痛苦,但实际上,这件事情不一定会为你带来这么持久的消极情绪。心理学家经过研究证实,重大的消极事件会激发人们的心理防御机制,因此引发的痛苦的时间反而会更短。
换句话说,面对重大的消极事件,我们有心理恢复的能力,你比你更快地适应分手、失业,甚至是残疾这样的消极事件。
全篇总结
好了,我们来总结一下所学的内容,今天我们讲了《预测自己的行为》和《预测自己的感受》两个话题。讲到了什么是规划谬误、什么是影响偏差,以及如何有效地规避规划谬误,对自己的行为作出较为准确地判断。在下一期内容中,我会为你讲一讲什么是智慧的错觉。
最后,我引用中国圣人老子的一句名言作为今天的结束语,那就是“知人者智,自知者明”。意思就是,能了解、认识别人叫做智慧,能认识、了解自己才是真正聪明。今天课程就到这里,下期再见。
什么时候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