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傅佩荣。
这一集的主题是:庄周梦蝶,还是蝶梦庄周?
这是庄子最美妙的一个梦,他在说什么?由于唐朝末期的一位诗人李商隐,写了一首“锦瑟诗”,里面有一句“庄生晓梦迷蝴蝶”,从此以后,“庄周梦蝶”在中国几乎无人不知。他这句诗前前后后太有名了,后面的结论就提到说,“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就像这个都是非常有名的很好的诗句。庄周白天做梦,他是梦到变蝴蝶,这是怎么回事?
这一章是〈齐物论〉的最后一章,〈齐物论〉对每一个同学来说,一定是相当大的震撼,因为它是最难的,里面有最多丰富的庄子的重要的心得,我也特别强调,要把〈齐物论〉这个篇名念成〈齐“物论”〉,因为它里面强调真正的智慧是了解“未始有物”。既然无物存在,那对万物何必有什么样的理论、评论呢?因为这个万物跟我合而为一了,都在“道”里面,要怎么说明合而为一?做梦是一个方法。所以这一段的资料可以说是一个寓言故事,也可能是一个真实的故事,我们先看看内容。
“从前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真是一只自在飞舞的蝴蝶,十分开心得意!不知道还有庄周的存在。忽然醒过来,发现自己就是一个僵卧不动的庄周。不知道是庄周梦见自己变成蝴蝶呢?还是蝴蝶梦见自己变成庄周呢?庄周与蝴蝶一定各有自然之分。这种梦境所代表的,就称为物我同化。”
材料就这么简单,它里面提到一些词很有意思。人会做梦,我很坦白说,没有梦过蝴蝶,因为对蝴蝶观察没那么深刻,但是有梦到像列子一样御风而行,有一段时间常梦到可以自己随风飘行,飘到电线杆上面,更高的地方,可以俯视底下的各种动物、植物,很有趣的。
庄周住在山区附近,靠自己过日子,养活一家老小当然是不容易,他出门都要带着弹弓顺便去打鸟,有时候带着钓具钓几条鱼,累的话就靠着树干休息睡着了,应该是在睡午觉的时候,梦见自己变成蝴蝶,真是快乐。
蝴蝶自在飞舞,蝴蝶之所以值得羡慕,是因为它自在飞舞,它其实也在工作,它要采好的花的花蜜,好像是很轻松在飞舞也在工作,把工作跟这种娱乐完全结合。从人来看的时候,只看到它开心潇洒的一面,事实上也在生命一个循环的周期里面,但它没有任压力的样子。
庄周梦到变蝴蝶的时候,完全忘记有庄周的存在,可是好梦易醒,醒来之后就发现自己是那个僵卧不动的庄周。今天有没有什么收获?回去要准备家人的晚餐,就觉得刚刚这个梦这么美,现在醒来怎么回事?是我前面梦见蝴蝶,还是现在我醒了,反而是蝴蝶梦见我?梦见蝴蝶是我的幸运,蝴蝶梦见我是蝴蝶的不幸。
在西方有类似的故事,一个牧童每天累得要命,一做梦,梦到自己变成国王,在梦里边开心得很,不想醒来。我们以前也说过,白天累得要命哭泣的,做梦的时候说不定打猎去了。相反的也一样,当地一个国王,白天是国王,什么都有,发号施令很得意,一睡觉就梦见自己变成牧童,累得要命,害他都觉得不太敢睡觉了。
这个当然也是个寓言故事,说明什么?人生有醒的一面跟梦的一面,这两面通通顺利了,好像朝四暮也四不太可能的。这两面有时候会调解一下,你如果是牧童大概朝三暮四吧,那个国王就变朝四暮三了。
你可以把庄子的思想到处应用,只要觉得讲起来满合理满有趣的,都可以,这样学习才有乐趣。所以谈到做梦的事情,我们已经解释过了,不再多做说明。
这个地方特别重要的是什么?我们看到“庄周”这两个字,庄子名周,所以叫庄周。《庄子》全书里面,大多数用庄子,用“庄周”只有四次,四次里面,第一次就在这里,梦见自己变成蝴蝶,刚刚说他可能真的在山上或者砍砍柴,很累的。
第二次怎么提到庄周?就是“螳螂捕蝉,异鹊在后”那一段,他也是一样带着弹弓,看到一座树林里面有蝉在唱歌,螳螂要抓蝉,那只异鹊很奇怪的鹊鸟飞过来,翅膀碰到庄子的额头,庄子吓一跳,那个时候用庄周。
第三次用庄周,就是他家里很穷,去跟一个老朋友借米,被人家婉拒了那一次。这三次用庄周,都跟他实际的生活可以结合起来。
最后一次用庄周,是在〈天下篇〉讲到七大学派的思想,庄周自成一派,那个时候用庄周。其他时候都用庄子,就知道他用“庄周”的特色。当然,这是我们进一步的思考。
在这一章里面还有一个重要的观点是什么?就是庄周和蝴蝶,一定有所区分,我们说自然之分(念分(fèn)也可以),为什么要说庄周跟蝴蝶,一定有自然的区分呢?这就是道家思想的一个重点,他最后又加一句做为整篇〈齐物论〉的结论,也就是用“物化”这两个字。“物化”这两个字,现在翻译成“物我同化”,是很好的意思,确实有这样的意思,物跟我同化了。我变成蝴蝶,蝴蝶变成我,推而至于我变成万物,万物变成我。这不是“物我同化”吗?
这边讲两个观念,一方面“物我同化”是一个整体,不用分彼此,另一方面“庄周跟蝴蝶”,一定有它自然的区分,它在说什么?
我们先说“物化”这两个字,《庄子》书里面,“物化”这个词用了四、五次,有两次很明显,直接说“物化”就是死亡。人死了之后,西方人说尘归尘,土归土。庄子说“物化”,化为万物之一,万物跟你一样都是“气”的变化,所以“物化”等于是死亡,死亡等于是与万物同化,这也说得通。
另外有两个地方讲“物化”的时候,说明什么?我外面跟万物同化,但是我内心不能化。这个地方讲到“物化”,是这个意思,我跟万物可以同化,但是前面有一句庄周跟蝴蝶一定有区分,所以这边我要总结一下道家的思想。
道家的思想有两个重点。
第一个,人跟万物平等,我们说〈齐物论〉,也可以把它说成人跟万物平等,但第二句话更重要,就是人跟万物不同,怎么不同?因为只有人可以悟道,就这两句话。人跟万物是平等的,都在“道”里面化而为一,那不是跟万物同化吗?但是人跟万物又不一样,因为万物怎么来怎么去,而人不一样,为什么不一样?人从“道”所获得的“德”,也就是本性,是认知能力,这就是人跟万物不一样的地方。
人有这种认知能力之后,就要设法悟道,就要把认知从区分提升到避难再提升到启明,这样才算尽到了做人的责任。做人还有责任吗?没办法,你的德就是认知能力,认知能力一出现的话,就有认知到底对不对?应不应该这样区分?要不要跟别人辩论?一定有这样的问题,有知出现就有言论,就有各种复杂的欲望。欲望就包括一切了,造成天下复杂的状况,就要提升到避难,避开各种不必要的灾难跟困扰,再往上到启明,也就是从“道”来看一切。
认知能力本身就有三个可能性,而大多数人往往只局限在第一个,认知就是区分,区分就是我有各种不同的欲望,同时我要表达言论跟别人争个是非高下,这一来的话,这一生就麻烦了。
在这里我们就把道家的思想,正好讲到〈齐物论〉这么重要的一篇,最后总结的时候,真的要复习一下道家思想的两个重点,第一个,人跟万物是平等的,都是万物之一。第二个,人跟万物不一样,所以这就是道家思想。否则只讲第一点的话,人何必努力?反正最后都一样;只讲第二点的话,心里就有压力,一辈子努力去认知而没有往上提升到启明,方向有问题了,变成是在人间不管多大的成就,到最后还是要超越还是要放下的。
这等于是总结了〈齐物论〉,非常恭喜各位同学把〈齐物论〉念完了。这一章念懂的话,后面就会发现比较容易了。
从下一集开始,我们进入到《庄子》内篇的第三篇〈养生主〉,下一集要谈的是:追求无限的知识,何苦呢?
我们这一集就谈到这里。我是傅佩荣,谢谢你的收听。
人从“道”所获得的“德”,也就是本性,是认知能力,这就是人跟万物不一样的地方。
庄生小梦迷蝴蝶…….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齐物论》最有感悟,说万物为一体时,这个世界没有所谓是非、美丑的标准,万物皆来源于道,只是个体的形态、大小、作用、能力不同而表现方式不同,范围缩小到人与人之间,只是因各种背景不同产生的认知不同罢了,所以把握一点,生活中不要轻易评价和否定别人,每个人的言行来自不同的认知水平和层次。第二方面说人与万物的不同,就是我们究其一生都在提升和突破个人认知的层次和界限,庄子的齐物论让辨证的手法让我们打开认知视野,我们只有在认识万物无差等的基础上,去提高认知水平,认识宇宙万物运行的规律,认识到人类的渺小与局限,从而跳出狭小的时间和空间,以更高维度认识“道”,践行“道”。
物化内心不能化。 人和万物不同,是平等。 认知能力,区分,启明回到正道上!
人跟万物是平等,人跟万物不一样,人有认知,认知就有区分,有区分就有灾难,有灾难就要启明,从整体看。
太棒了 感谢傅老师 对庄子如此详细的讲解
人和万物有同化平等的一面,也有和万物不同的一面,是因为人有从道所获得的认知能力,这个认知能力驾驭不好,那就整天生活在困扰之中,但老庄指给我还有一条悟道之路,让我可以摆脱一切困扰,自在逍遥。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慢慢思考实践总结吧!
物化的最高境界是物我互化,化我心于物心完全沉冥于物中。由实入虚,超越做人的痛苦,感受做物的飘然,浑然忘我的精神境界。其身与蝶化,无穷出自在。谢谢老师
物化:万物唯一 皆从道中来,人又与他物不同,可化而为万物,即物我两忘,也即是艺术的源泉,如郑板桥画竹,也如佛家的“三昧”…..
打卡傅老师讲庄子36:感觉庄周梦蝶放在齐物论的最后,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如果只讲人和万物平等,容易陷入“乡愿”,反正都“齐物论”了,又何必学孔孟老庄呢,学不学都一样;如果只讲人和万物不一样,容易陷入“我执”,在狭隘的圈子里打转。所以借用傅老师的一句话:用超世的心做入世的事。用儒家处世,用道家自处,用易经处变。 ps一句有哲理的话:黄河九曲,终向东流
自牧南山人 回复 @黑眼豆豆_xk: 处世 自处 处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