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118 | 不确定的时代,如何高效获取信息?

vol.118 | 不确定的时代,如何高效获取信息?

00:00
10:35

最近会分享我这段时间花了很多心力去总结的个人知识管理工作流


因为自由职业之后,在时间和精力上变得更充裕了,所以在阅读的时候也开始偏爱更深度更专业的内容。这段时间能明显感觉到自己处理起专业知识时变得有些吃力,效率也不高,所以很迫切的需要优化一套更能针对现在情况的工作流。


从阅读到写作输出是一个非常棒的人生闭环,不但能获得一定的网络影响力,对于自己的深度思考、自我觉察、沟通和表达这些非常核心的元能力提升也非常明显。





今天先说「阅读」的部分。


对于阅读,我目前追求的就是从海量优质信息源中,快速挑选出对我有「触动」的内容摘抄。


为了更多的阅读,我会把深度思考的部分放到笔记和写作环节,这就是流程的好处。



本篇文章  2881 字,可按目录选择性阅读:


1,速读:数量就是最重要的质量

2,如何速读?为什么你做不到速读?

3,重要的是「只保留能引起共鸣的东西」

4,阅读什么内容?如何拓展优质信息源

5,设定阅读边界,避免被信息过载

6,借由这些阅读启发完成自己的思考




///



1,速读:数量就是最重要的质量


目前我的阅读还处于走量的阶段,每天差不读阅读10W+的文字量,当然都是速度而非精读。


深度思考部分,我会通过流程放到整理笔记和写作分享的时候做。


网上会有关于阅读是「少而精」还是「多而广」的争吵,其实都可以,看你更适合哪一种。我两种都试过,发现还是海量阅读给我带来的提升更明显,所以很自然的用了现在的方法。


说不定以后阅读量以及阅读水平上去了,也就看不上大量质量很一般的内容,很自然地开始走向少而精的阅读模式,这点我非常自洽。


而且千万不要以为速读(没有深度思考)对于认知的提升会很小,启发(点醒)有时候比系统思考更有价值,在速读带来广阔视野的基础上深度思考才更有效。


就如硅谷王川说的:


数量就是最重要的质量,重点追求数量会有超乎想象的好结果发生。当信息源都很优质的时候,坚持速读一定会得到超乎你想象的好结果。

当然,速读的背后需要有自己的知识体系支撑,明确的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以及有整个工作流可以把随意读到的新知真正变成自己的。


这些搞定了,就一切都好了。


还没有建立好自己知识体系的小伙伴也推荐用速度的办法,倒逼自己形成知识工作流和体系。


世界的复杂性和不确性还在不断增加,获取信息的效率和能力变得极为重要。



2,如何速读?为什么你做不到速读?


速读其实阅读量上去了自然就会,就是快速的扫视段落中的文字,模糊的知道意思就行,直到遇见有触动的知识才停下来,专注的去理解和思考,然后摘抄到临时笔记中。


但如果你发现自己必须认真的看每个字句才能理解意思,大概率是你阅读的书的Level 太高了,可以换到比你现在水平稍微高一点点的书,然后就是不断提高自己阅读理解的速度


通常,我遇到不能速读、老是卡住读不下去的书,除非实在是遇到迫在眉睫的问题需要读这本书,否则我都会先放在一边,以后再看。


真的,这种为难自己和死磕的行为非常没有必要(这点只针对阅读初级阶段)


在建立读书习惯的初期,积累阅读理解的能力以及获得阅读乐趣和自信更重要。我以前总是被很多很棒的知识和书籍卡住,最后阅读量很少。



3,重要的是「只保留能引起共鸣的东西」


速读的好处是带来的阅读成就感极高,好像是进入一个大果园不断在摘果子,不知不觉会获取到很多新知。


而那些总是卡住还不肯跳过的阅读像是在做题,超级累,最后也读不了多少书。


但为了不让后续整理负担过大,大部分阅读觉得不错的知识我只会多看一遍,然后放过这些知识,只保存下能引起我强烈共鸣的知识。


我也是在吃过很多苦头,被海量看不过来的优质收藏压垮,才开始大量的做减法。


如果你经常感到好信息太多阅读不过来,可以试试用触动和强烈的共鸣法,来决定自己要不要动用自己的「脑力带宽」去思考。


这个信息严重过载的时代,理性根本判断过不来(它往往会宕机不做决定),直觉反而成为最佳手段。


关于这点,下面这段总结的非常棒:


只保留能引起共鸣的东西:在决定保留哪些段落、图像、理论或引语时,不要将其作为一个高度理智的、分析性的决定。相反,您的经验法则应该是保存任何在直觉层面上与您“产生共鸣”的东西。这通常是因为它与您关心、想知道或发现内在有趣的事物有关。通过训练自己在更深层次上与我们产生共鸣时注意什么,我们不仅可以提高看到机会的能力,还可以提高我们对自己和工作方式的理解。Tiago :https://fortelabs.co/

用直觉来帮助我们筛选信息,在这个过载的时代,它比理性要快速和准确。



4,阅读什么内容?如何拓展优质信息源


阅读还有个很重要的点是信息源要优质。


我现在每天主要的阅读来自英文博客、Newsletter、微信读书里的书籍、订阅的杂志,以及信赖的朋友相互之间互甩的各种好文章。


公众号除了少数几个已经很少看了(但是写文章的时候会去几个优质深度文章的公众号搜索,重点夸奖:看理想和KnowYourself ,提供了丰富的研究报告资料来源)


点亮英文资料的技能点之后,对于现在绝大部分中文世界的资料很难提起兴趣,而且真正重要的中文资料总会通过社交媒体的方式让我知道,就懒得订阅浪费我注意力了。



部分优质博客信息源



如何拓展优质信息源?


我拓展信息源的方式也很简单,就是抓住一个优质的信息源猛挖。


每次我遇见一个分享内容和我非常契合的博主,我会把这个博主过往几年几百篇的文章全部看一遍,这个博主推荐的书籍、作者我也会都顺过去也扒一遍,这基本上就停不下来了。


优质的信息源绝不是你慢慢一个一个遇见的,那样太慢了,至少对我这个知识工作者来说完全不够用,还是靠上面深挖不放过任何一个自己信赖的作者推荐的信息源。


如何拓展信息源之后会单独用一期详细分享。之前写过简单的:


你的信息源决定你的思维



5,设定阅读边界,避免被信息过载


对了!很重要的一点,现在优质的信息太多了,一定要最好遏制住自己什么都想摘抄和记录的。


如果你有时常会有阅读不过来的感觉,那么建议你边阅读边思考自己的重点和领域,反问自己为什么要学习这个知识,给自己设定阅读边界,不是所有的知识都要学习。


我最前也经常会有这么多好书、好课、好的纪录片看不过来的焦虑感,现在很少有了。进入一家书店我可以很清楚的知道哪个区域是我要看的,哪些是不需要的。


不是说就此固化了,我只是变得有主次了,知道自己当下重点的领域是什么,先把主线做好,支线有精力就去探索,没精力也不会反过来干扰我的主线。





写在最后:


速读的目的是快速获取到对自己有用的信息,但只是学习的开始,必须借由这些阅读启发完成自己的思考,整个学习才算完成。


这点叔本华在《论阅读和书籍》中就提到:


如果直接阅读而不后期思考,所读的内容不会生根,而是大部分丢失。当我们阅读时,另一个人会替我们思考:我们只是重复他的心理过程。我们的头脑实际上只是他人思想的场所。只有通过反思才能吸收所读的内容。


///



最后的最后:


阅读这件事实在是有太多想聊的。


关于设定阅读边界以及阅读领域和兴趣区分、关于阅读场景和惯性的重要性、关于A级信源(顶级创造者,比如查理·芒格、段永平)和B级信源的拓展(给大家总结分享顶级创造者经验的人)、关于英语渣渣如何畅游英文资料世界……


大家对于阅读有相关的困惑或者好奇可以在留言区告诉我,我可以针对性的去解答分享。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王凤娟_m6

    B站是App还是什么网站?

    NO卡卡 回复 @王凤娟_m6: 有手机app版,也有电脑版

  • 絮漫之声

    听到这个音频真好,算是一种指引,感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