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宽容人格:没有偏见的正常人

【心理】宽容人格:没有偏见的正常人

00:00
05:42

比起守法公民,社会研究者更喜欢研究违法者;比起健康,医学研究者对疾病更感兴趣;心理学家也是如此,比起健康状态的宽容人格,他们可能更喜欢研究病态的偏执狂或者偏见者。


在任何一个学术网站上搜索,都会发现研究偏见人格的论文期刊要比研究宽容人格的多得多。我们今天就来聊聊一个大家都认可的正常人,一个拥有宽容人格的人是什么样子的?


美国的人格心理学家戈登·奥尔波特在他的著作《偏见的本质》中这样定义宽容人格:当我们描述某个个体对所有人都怀着友好的态度时,我们会称其为宽容的人。无论他人是何种种族、肤色或信仰,宽容的人总是对其表达出认同。


心理学家把一群宽容的人和不宽容的人对照比较之后,发现了宽容的人大多数都有以下几个特点。第一,宽容的人很有可能来自于拥有宽容氛围的家庭。在童年时候,无论他们做什么,这些孩子都能受到欢迎、肯定和喜爱。在他们犯错的时候,不会受到苛刻的惩罚,父母也不会翻旧账反复表达不满。宽容儿童在成长过程中,就很少接收来自于父母或者其他长辈的威胁话语,他们的生活充满安全感。也正是因此,在自我意识发展的同时,宽容儿童能够比较好地适应外界对他们的要求。当朋友做了一些看起来不太体面的事情时,宽容儿童比其他儿童更容易接受这种变化。在宽容儿童眼中,世界上不是只有弱者和强者,事物不是只有完全正确和完全不正确,他们会比其他儿童更快地接受灰色地带这个概念。


同时,宽容儿童对于挫折的容忍度相对较高。当另一个人抢走了他们的东西时,宽容儿童不会陷入恐慌;当做错事情的时候,宽容儿童也不大会把责任归咎到他人身上。内心的安全感给予了宽容儿童直面挫折与问题的勇气和底气。而这种宽容的社会态度是父母对孩子的养育方式、奖惩模式,以及家庭生活中的微妙氛围的产物


第二,宽容者的共情能力更强。共情能力是指一个人理解别人感受的能力,也可以叫做社交智慧或者社交敏感度。相比其他人,宽容者普遍更擅长对别人做出正确判断,因为他们有设身处地为他人着想的能力,宽容者对于他人的想法很敏感。这也是宽容者人际关系较好的原因,他们总是能准确地收集到别人流露的情绪信息,在关键时候给予他人安慰,在正确时候回避甚至化解冲突。


第三,宽容者的自我洞察能力较强。加利福尼亚大学的研究者发现持有宽容态度的个体的自我理想中常常会出现自己所缺少的特质,而有偏见的个体所勾画的自我理想则与其自身相似。对于宽容者而言,内心的安全感也给予了他们了解自己的能力,且不会对自身感到不满。也正是因此,宽容者具有普遍的内向性,对于他人的肯定不会有那么强烈的需求。偏见人格个体则正相反,他们更偏外向性,自我调节能力较差。


第四,宽容的人更看重审美价值。审美价值代表的是一个人对于特殊性的兴趣,宽容者的审美价值常常是个人化的,而非群体化的。当宽容者遇到一个人的时候,他更看重的是这个人本身的特性,而不是他背后的群体标签。偏见者会以出生地、性别、所从事的行业等去判断一个人,他们更喜欢从群体性的方向去评价别人。


除此之外,宽容者在政治上更偏自由主义,他们有很多不同类型的朋友,他们以及他们的父母受教育程度普遍较高......可以看到,拥有宽容人格的人,是阳光的、轻松的、自我信任的、情绪稳定的。正如奥尔波特总结得那样,宽容的个体不会将世界视为一个人性本恶且充满危险的丛林。


我们也许不是一个永远正面、永远阳光的宽容者,在某些时候,我们也会因为一些事而产生偏执,也会对某些人产生偏见。但依然希望我们每个人能够在一次次成长中更好地认识自己,展现自己,为自己的内心争取更多的安全感,同时也能给予别人更多的宽容、包容与信任。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1332820qcih

    听了这么多遍,我可以宽容点了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