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委屈的新一线城市,为何留不住大学生?

中国最委屈的新一线城市,为何留不住大学生?

00:00
07:55

中国最委屈的新一线城市,为何留不住大学生?


作者:bawa


“我是留大城市打拼?还是回小城市生活?”每到毕业季,无数应届生们都会为这个关乎人生走向的问题,纠结不已。


而同样十分关心这个问题的,还有各大城市。


从 2017 年武汉推出“百万大学生留汉”计划起,高校毕业生就是城市间“抢人大战”的重中之重。应届生的去留,直接影响着人才争夺的结果。


例如深圳,虽然高校资源算不上丰富,但每年能招揽来十几万的外地应届生,是不折不扣的“中国大学生收割机”。


不过,有进就会有出,流入深圳的应届生是从哪来的?又是哪座城市最难留住自己培养的大学生?


哪座城市的应届生流失最多


每一次放寒暑假,数以千万计的大学生们离校回家,是规模非同小可的“人口迁徙”。同样,在毕业季的时候,也会有数以百万计的应届生们离开校园,前往人生的下一站。


而这些迁徙情况,都体现在手机信令上,也就是使用手机时,运营商通信基站所定位到的位置 。


中国联通智慧足迹团队就通过年龄、手机信令等数据,获得了全国 2456 家高校的毕业生样本,并用外推专利算法扩至全量人群,分析出了近几年应届生们的流动情况。


虽然这份流动数据只是基于联通的 4 亿手机用户中的应届生推算而得,不代表所有应届生,但它依然能回答:中国究竟哪里的应届生流失最多?


先来看省份之间的流动情况。


提到人口流失,很多人都会想到东北。但在大学生流失量这件事上,东三省真比不过湖北、湖南和江西这三个中部省份。


在 2021 年,这三个相互接壤的省份,流出的应届生占了各地流失量的三分之一。


而且,如果再比照 2019 年和 2020 年的数据就会发现,湖北、湖南这对难兄难弟,近三年的大学生流出数量越来越多。


两湖地区的大学生都去哪儿了?答案很有可能是广东。


以湖南两所 985 高校湖南大学和中南大学为例,在其毕业生就业质量报告中可以看到,本科毕业生在本省的就业率不到 30%,很多都涌向了珠三角地区 。


而湖北高校资源最多的武汉,更是被调侃:广东,才是他们大学生的就业基地 。


联通测算的数据也显示,广东的确是吸引到了国内最多的应届生。而且从 2019 年到 2021 年,这个南部经济大省抢到的人越来越多。


再来看城市之间的流动情况。


毫不意外,几个中部省份的省会都榜上有名。而净流出最多的,就是武汉。


武汉的高校教育水平全国闻名,有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一众顶尖高校,但对大学生而言,在武汉读书和在武汉工作,完全是两码事。


武汉目前主要依赖钢铁、汽车等重工业,新兴产业发展还不够。同样是一份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的工作,广东一些城市的月薪比武汉就要高很多 。


在社交媒体上,不少武汉的应届生也提到这个问题:武汉的工作其实不难找,就是同样的岗位待遇太低了。


一位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就提到周围人本科毕业后的起薪:去长三角或珠三角同学拿到了月薪 12k 的 offer,而留在武汉的一般只有 6k。


收入的差距,刚开始工作就拉开来了。


同样人才流失较多的昆明、南昌等城市,也有相似的窘境。


留住自己的,抢来别人的


虽然武汉大学生的流失量全国第一,但并不代表这座城市对人才的吸纳能力倒数第一。毕竟江城的大学生数量真的太多了,大部分城市都很难消化掉这么多人才。


而且从居留率看,武汉留人的能力至少算中游。在 2021 年,有 56.6% 的毕业生选择在武汉工作或继续深造。


相比之下,兰州和厦门这两座城市超过一半的应届生都选择了离开。


兰州地处西部,吸引力的确很难拼过东南沿海城市,留不住人可以理解。但厦门这座沿海发达城市,怎么会留不住大学生?


一个很大的原因是厦门的居住成本太高了。


根据安居客的统计,如今厦门的二手房平均单价超过了 5 万元每平米 ,但另一方面,厦门在 2020 年的人均可支配月收入只有不到 5000 元。


厦门留不住人,但同属于新一线城市的重庆,反而很能留住自己的大学生。根据联通的数据,在 2021 年,有超过 75% 的应届生留在了重庆。


很多在重庆生活过的年轻人说,重庆的物价是真的便宜。楼价也是,跟兰州、拉萨差不多。而且,重庆还是个极具烟火气息的城市。


在知乎上,有人问“让你决定留在重庆的原因是什么?”,其中一条高赞的回答是:“这里的山水、这里的美食、这里的人民,时间久了就会沁入你的灵魂。”


当然,要想人才多,除了留住自己培养的,还得吸引外地的。在这方面,最强的是北京、上海这些大城市,而西部城市真的没多少竞争力。


2021 年,拉萨、西宁等西部省会城市仍然抢不到太多外地大学生,而这背后最大的影响因素,可能还是就业这件事。


什么在影响毕业生的去留


根据人口学的“推拉理论”,影响人口流动的主要有两股力量,一是来自迁出地不良的发展状况造成的“推力”,二是来自迁入地诱人的就业条件产生的“拉力” 。


根据 58 同城在 2021 年所做的调研也能看出,不管是想去一线城市还是新一线城市,应届生们首要考虑的都是就业机会。


一直以来,一线城市就凭借着更多的就业机会,源源不断地吸引着全国各地的高校毕业生。


只是除了就业机会,大家选择就业地区时,还受到诸如离家远近、物价高低等“中间障碍因素”的影响。


尤其是首选新一线城市的同学,会更加看重“离家较近”这个因素。


虽然在一线城市,毕业生找到一份自己想要的工作几率更高,但巨大的生活压力,特别是占支出大头的房租,容易把人压垮。


而且开支高还不是全部问题。


一位在上海上班的程序员提到自己上下班,单程通勤要 110 分钟,不过刚毕业的时候满怀冲劲,觉得有份工作就很开心了,可时间一久,就感到苦不堪言。


所以难怪有人会说:“在一线城市是生存,在新一线城市才是生活。”


当然,也有像厦门这样高房价的城市,租房压力直追广州这样的一线城市,却比较依赖旅游业发展,无法为大学生提供更丰富的就业机会,容易产生“劝退”效果。


不过,近几年,随着那些原本一线城市独有的产业、企业开始下沉到新一线城市 [9],且这些城市的生活成本又相对没有北上深那么高,所以越来也多的年轻人开始把目光投向新一线城市。


根据麦可思的统计,从 2017 年开始,应届本科生在新一线城市就业比例就超过了一线城市,且逐年上升。


而这种变化的背后,和放开落户限制这类抢人政策的关联可能并不大。


王一凡等学者研究发现,人才政策在当前毕业生流动配置中起到的作用其实很有限,经济因素与城市舒适性才是影响毕业生移动的关键因素。


毕竟,抢人政策再好,也不能帮年轻人解决买房和找工作这两件大事。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