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和大家汇报的主题是《与“滞胀”赛跑》。我们不能免俗,要对前一年做点总结,对后一年做点展望。2021年,我相信大家在不同的行业,不同的维度,不同的领域都有不同的感受,都挺不容易的。大家可以想一想,你对2021的总结和2022的展望。
从经济运行的特点上来看,2021年,“前高后低”的态势已经比较清楚。我们也看到了经济增长的下行压力,政策面已经开始调整。
对于2022年,我们如何去预判呢?我们要看一看很多先行指标,要看一看我们关心的这些物价指标。如果说2022和2021有一点不同的话,那就是这两年物价上的差异特别大。2021年的物价指数呈现出PPI连创新高,CPI温和上涨的态势。2022年,我们估计这种态势会发生变化,会是PPI高位回落,CPI缓慢回升,两者剪刀差缩小。大家注意,这不仅仅表现了宏观经济数据,它实际上说明经历了2021年上游成本的急剧挤压之后,在2022年,很多企业可能能够缓一口气。
经历了2021年整个物价水平比较温和的态势以后,在2022年我们将会看到什么呢?一批企业会陆续的涨价。实际上这种涨价已经开始了,这也是企业应对成本压力的一种方式。所以,目前的共识是整个经济呈现“前低后高”的态势。2022年经济增长的低点,大概率出现在一季度,这是我们目前的推演。
政策面的调整实际上已经开始了。这种调整从几个方面来看,一个是房地产政策的调整。在三季度人民银行货币政策委员会的例会中提出两个维护:维护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维护住房消费者合法权益。
货币政策的这种微调实际上也已经开始了。7月份我们就开始了降准,到2021年的12月份,我们又降准,又降息。我们展望2022年的经济运行态势的时候,不得不考虑政策面的变化。政策已经由紧平衡过渡到了微宽松状态。我们也自然地联想到,这对股市、楼市、债市到底有什么影响呢?我们放在后面来说。
2022年会呈现经济寻底,“前低后高”的节奏。政策面的变化是从“紧平衡”到“微宽松”,从强力监管到理性监管。政策转向变好,这是我们今天能看到的,比较明确的趋势。
当然我们要考虑的因素还非常多,毕竟我们处在一个大的周期当中。亦或者说,就像晓波讲的,我们可以从百年的历史维度看周期,也可以从四十年的维度,也可以从十年的维度,也可以从一两年的维度来看。你会发现今天我们所处的时点确实是非常错综复杂的。可以说我们不经意之间站到了周期的拐点上,但你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周期,得出的结论又是不一样的。
我们在做具体的政策调整和政策制定时,不得不考虑方方面面的因素。我们在制定2022年政策的时候,这些政策会影响到投资者、企业家,会影响到普通的老百姓,普通的工薪阶层。我们要充分地考虑,上千万人左右的新增就业问题。
我们又要考虑我们面临的,外部的流动性环境逐步收紧的过程。大家注意,尽管美联储预期管理做得比较好,我们依然不能小视美联储政策调整对我们的影响。我们知道,2013年的时候,美联储搞过一轮Taper,就是所谓收缩流动性。2021年的10月份,美联储也正式的官宣了Taper。
这两次有什么不一样呢?2013年的Taper,是秋风扫落叶,或是快刀斩乱麻的举措。2021年开始的这轮Taper,极有可能就像我们中国人的老话说的那样,钝刀子割肉。收缩流动性过程会向何方演进,我们无从知晓。
因此我们必须要稳妥地处理好来自于美联储的政策操作,处理好美国对华政策的调整,以及应对一些新兴市场国家,它们的经济出现变化以后,对我们的连锁反应。我举一个例子,最近大家非常关注土耳其的经济,土耳其的外汇和土耳其的股市。土耳其的股市最近在四个交易日里出过七次熔断。土耳其采取的基本办法就是“降息抗通胀”。不搞金融的人,可能不是特别理解,降息怎么能抗通胀。按照土耳其官方的解释,降息似乎也可以抗通胀,但按照传统经济学教科书可不是这样的。所以就有人说,土耳其和经济学必须得死一个。那到底是谁会笑到最后,我们不妨看看。
土耳其的经济剧烈波动,以及股市外汇的动荡,其实给我们提了一个醒。在这样一个波谲云诡,国际金融市场大动荡的背景之下,我们必须稳妥地处理好自己的事情。今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在确定2022年经济工作安排的总基调、总要求的时候,讲了八个字、两句话:“稳字当头,稳中求进”。而且大家注意,“稳字当头”这个词是新加的。
我们都知道中国经济现在仍然在换挡减速。用我们官方的描述就是,从高速增长到中高速增长,从高速增长到高质量发展。在这样一个减速期里,会出现剧烈的产业变迁和结构调整。一批老企业、老产业,慢慢退出舞台;一批新的产业,几个新的企业,也会横空出世。这既有机会,也有风险;既是破,也是立。我们无法改变大的趋势,亦或者说,就像今天的主题,这就是“周期之魅”,我们正好生活在这个阶段,生活在这个周期里,我们需要逐渐地去适应周期的变化。而当我们来到这样一个周期当中的时候,我们又面临一个全新的环境。
我相信大家都看过一个电影——《未来水世界》。我们今天面对的货币金融环境,就好比大家来到了未来的水世界。过去我们都习惯于在陆地上生活,我们从来没有经历过未来水世界。我给大家举个例子,我不知道大家知道不知道中国有一个族群,生活在福建、广东、海南沿海一带,叫疍家人。疍家人的特点是什么呢?他们是生活在水上的,当然现在也陆陆续续地搬到岸上。
今天的世界货币金融环境是什么样的呢?可以这样想象,欧洲、美国、日本都陆陆续续地下海生活了,都进入到所谓的货币洪水当中去了。而中国由于经济的韧性比较强,我们的市场比较大,我们的人口规模比较大,我们经济腾挪的空间还比较大等等这些因素,我们现在还在岸上。
这是一个世界难题。难题在于欧美日没有找到出路,它们没有找到结构调整的出路,只能一轮又一轮地放水。而中国的结构调整也在艰难地推进。但是由于全球人口结构的变化,零利率、低利率是个大趋势,我们“下水”也是迟早的事,只是早下水晚下水的问题。
所以从长期来看,货币水世界已经来了,而我们在岸上。美国还在通过提前加息,提高加息频率等等方式稍微抽一点水,但这并不改变货币水世界的基本趋势。我们要做的恰恰是什么呢?把我们在岸上的时间好好用起来,学会在未来的货币水世界里头,生存、生活、发展。
也许你要在一叶扁舟之上,也许你要在一艘大船之上,也许你在诺亚方舟之上,但无论如何,我们都需要一个必备的技能。未来的世界其实面临很多挑战,我们也已经看到贸易摩擦变为常态化的博弈,我们也看到疫情对于经济的冲击更快更频繁,我相信中国会长期地坚持清零政策,我们也必须适应这种清零政策。
在诸多挑战之下,在我们面临的未来是货币水世界的背景之下,我们如何去跟“滞胀”赛跑?传统的投资方式、传统的思维方式是不是还能适应未来的水世界呢?我不知道各位过没想过这个问题。我们手里的这张旧船票能否登上新的客船,这是要打个问号的。我们手里的票是旧的,但客船的要求已经升级了、改进了、提升了。我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扪心自问,你手里的票是新的还是旧的。亦或者说,对更多的人而言,他们要问的是,自己有没有票。
我们回到资本市场的话题上来。很多人说,既然要与“滞胀”赛跑,我一定要做好投资。我这里想特别提醒大家,这个思路没有问题。从长期趋势看,金融投资是个趋势。不动产的比例,在中国人的资产比例当中也是不断缩小的,我们现在更多的投资人采取的策略是什么呢?如果我在市场上套住了,赔钱了,那我就做时间的玫瑰。如果我赚钱了,你就说,那就是消息的朋友。实际上大家知道,时间的玫瑰,本意不是这个,本意是价值投资。如果你有这种想法,那你大概率还拿着一张旧船票,或者你根本没有船票。
我们也看到很多让中国投资者觉得匪夷所思的变化。为什么风格变化很快?我印象特别深刻。我曾经描述过一个场景,大家可以脑补一下2021年12月24日股票市场的表现。茅台和宁德时代相向而行,互相抱了个手,作了个揖,然后道了一声珍重,各自扬长而去。
那一天是不是这些所谓的核心资产的风格大切换呢?其实市场还没有定论,你作为一个投资者,你又怎么看呢?没有标准答案,只有未来能检验你的判断,你的分析只有市场能给出答案。这是不是就像很多人说的,这是久别重逢,这是由来已久。
新能源汽车板块的涨幅告一段落,消费股可能再度崛起?我不知道,我不好给出标准答案,我们只能这样说,旧船票确实无法登上新客船。因为当前整个资本市场的主要矛盾,就是人们都认识到了,我要努力地和“滞胀”赛跑,我要努力地和印钞机赛跑。但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投资需求,和投出去就要亏钱的矛盾非常尖锐。所以问题在于我们如何满足需求,如何避免那种一边是“无边落木萧萧下”,一边是“不尽长江滚滚来”的景象。
我经常用一个例子来描述中国资产市场的这种变化,我们的投资者其实是准备不足的,不是你的资金准备不足,是你的知识专业能力准备不足。可以这样说,我们看到了面前的机会。但是我们也知道,如果单个个体进入到市场,就好比你赤手空拳要进入到一个热带丛林。我们且不说跑赢印钞机,就说你让印钞机落下你的距离稍微多一点。你进入到市场,一定要清楚一点:你需要装备,你需要帐篷,你需要指南针,你需要更多的求生工具,你需要不光是知道天气变化,你还要知道具体的河流的流向,这里都有哪些生物,都有哪些风险,你才能找到你自己的机会。
所以我经常讲一个例子,我们普通投资者进入到市场,首先不要想着怎么赚钱,而是想着怎么控制风险。因为你很有可能拿着大刀长矛,进入了一个重机枪阵地,可能你还没有抬起刀来,就已经被打趴下了。所以注意,我们一定要在货币洪水到来之际找到自己的客船,但前提是,我们一定要把自己的旧船票换成新船票。祝你好运。谢谢。
沙发
Dessertforks_real 回复 @Dessertforks_real: 争取早日到达财富自由的彼岸
听了个寂寞
什么水上睡下
管清友老师水平不错,既不会打脸又说出了他想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