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钱细思 12

大钱细思 12

00:00
11:44

大钱细思12:如何测算估值和泡沫



各位书友大家好,欢迎继续做客老齐的读书圈,今天我们继续来讲这本书,叫做大钱细思。昨天我们说到判断价值的艺术,注意是艺术而不是科学,所谓估值其实只是你的一个看法而已,他不存在有统一的标准。他更像上审美,你觉得好看,别人不见得觉得好看。所以绝大多数情况下,你算出来的估值别人根本不认可, 或者至少是现在不认可。否则别人现在就认可,你也就没有任何机会了。所以凯恩斯说的好,投资估值,就是你率先调出未来大家公认的美女。



作者简单介绍了现金流贴现,比如第一年获得105,第二年是110,贴现率是5%,也就是明年的钱,比今年贬值5%,那么贴现回来就相当于每年都能获得100块钱,所以他两年的总价值就是200元,如果能用150去买,那肯定能赚钱。债券估值一般我们都这么算,因为非常简单,每年都是固定收益,唯一的变量就是市场利率。



而股市的现金流模型就复杂多了,他所有的东西都是不固定,作者也承认,绝大多数情况下,这种预测毫无意义。你输入无效的数据,自然也就会得到无用的结果。除非你能准确的预测公司未来的收入,现金流和股息回报,否则这个东西基本没啥用。



即使最好的基金经理,行业研究员,也只能估算公司未来几年的现金流量,如果你要想估算20年,基本不可能。另外,行业也有很大差别,食品消费类公司,相对简单,科技公司则基本不可预测。还有就是增长率变化,8% 大家觉得这个增长很一般,但是即便是这样的增长速度,一开始可能还行,时间长了,他也不太现实。根本维持不住。巴菲特一直很推崇现金流贴现法估值,但是巴菲特自己从没分享过使用经验,所以作者猜测,巴菲特可能只会用它买债券。和个别优质的股票。其他地方完全无用武之地。



作者一般在做估值之前,要先回答四个问题,1股票是否有高收益,也就是市盈率是否足够低,2公司是否做了一些独特的事情,有超额利润和护城河保护,3公司是否能够永续经营,或者是否面对一些竞争,衰退,过度负债等标准。4公司财务状况是否稳定。他对净资产收益率也就是ROE是有要求的,过去十年,必须超过10-12%



比如他曾经关注过一个联合健康集团,他是这么分析的,1低市盈率,当时联合健康集团的每股收益是4.1元,股价30元,市盈率7.3倍,收益率13.7%,如果用10%的贴现率计算,那也就是10倍市盈率刚刚好,对应的价格是41块钱,有37%的安全边际,而且生命周期长,确定性高。



但是这家公司的净利率比较低,只有4.9%,最高的时候也只有7.3%,历史极端的情况是2.9%,那么作者就拿最极端的利润率在计算,每股收益可能只有2.42元,这样来算的话,意味着股价可能只值24美元。所以他的估值就在24-41之间,低于30元的情况不多。但是美国的平价医保法案,可能会改变公司的基本面。这会让联合健康集团的市场需求不再迫切。所以这算是一个风险点



2,盈利增长,一个公司的增长,取决于他的现金回报,也就是说,手头的钱多,他就可以扩大再生产,就能赚更多的钱,如果没那么多回报,增长就会受限。联合健康的ROE很高,过去10年能保持20%,最糟糕的时候也有14.4%,而且公司经营良好,还做了几个收购,虽然并不便宜,但是这些并购,都会增厚他的业绩,那么也就是说,未来的的收益和现金流增长都会超过8%,于是他又算了一笔账,用10%的贴现率,减去8%的增长率,意味着这家公司现金流收益是2%,如果他的ROE始终保持在20%,那么他需要将40%的收益用于再投资。从4.1元的每股收益中,扣除40%,就是2.46元的现金流,除以一个2%的现金流收益,那么他对应的,10年后的每股价值高达123元。按照当前的收益计算,相当于30倍市盈率。按照10年收益计算差不多是14倍市盈率。如果谨慎一点,估值砍掉一半,那么就是61元。也有还不错的收益。



3,永续经营,也就是测算一下生命周期,公司会不会在40年后倒闭,他认为这家公司还是很有竞争优势的,在后面几十年当中,管理型医疗保险公司的倒闭率会比较低。保险公司也不怎么容易破产。



4,确定性,该公司的收入稳定,确定性比较高。仅从净资产收益率出发,他就比其他公司好太多,意味着贴现率偏低。未来仅凭贴现率来看,就可以给予更高的估值。他说10%的概率,会出现完全亏损,90%的概率对应股票价值50元,那么他的数学期望价值就是50X90%=45元,所以也同样高于现在的价格。



经过一番分析,作者认为,平价医保法案的负面影响,过分压低了联合健康集团的价格,未来有很大的上涨空间,收益机会大于风险,最后他在2010年果断买入,到2016年,该公司股票翻了5倍,涨到了150美元,比他当时预计的还要乐观。



讲完估值,我们再来看看泡沫,索罗斯说,泡沫不会凭空而来,他有坚实的现实基础,而现实却被大众的误解扭曲。作者也强调,泡沫就是群体性行为的结果,如果你想在初期发现他,那就得不断地追问两个问题,他的价值几何,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当泡沫出现的时候,必然是价格脱离价值,有效市场理论认为,在泡沫破裂之前,任何价格都是有效的。只要在市场暴跌之后,才可能承认此前市场存在泡沫。



有个简单的办法,就是假设市场平均市盈率是14倍,那么当他达到28倍以上的时候,就认为市场进入泡沫阶段。在整个市场估值都翻一倍的情况下,不管是不是泡沫,其实都该规避风险了。作者说,当你亲身经历一次泡沫,你就会发现,泡沫并非是偶然的,每次泡沫发生,其实都有其合理的成分。



首先一个原因就是宽松的货币政策,这是泡沫的必备条件,央行总是通过宽松,来提高经济增长速度,但其实首先会推高资产价格,美联储发行的货币,只要出来就肯定先去金融市场,然后购买资产,推高股市和楼市,在这期间,货币资金在虚拟金融世界中,停留过久,就意味着泡沫会更持久。比如从81年到96年,美联储的贴现率从15%降到了6%,那么也就是说,股票市场的价值应该提升2.5倍,实际上很多成长型的公司上升更多。后面就开始进入了情绪化的泡沫阶段。当贴现率低于公司的增长率的时候,就根本不需要计算股息,资金肯定是选择多投资股票。比如986月,思科公司的股价64美元,市盈率86倍,当时有人给测算,思科的价值应该在399美元,还有人认为,思科的价值在1652美元,市盈率可以达到2000倍。看到这作者也是一脸黑线。



央行调节的是经济本身,而发展经济的目标是就业,但是货币调节的副产品,就是资产价格的波动。再有就是贸易原因,当然这也跟货币息息相关,原来只要美联储放水,通胀就很容易起来,但是在90年代这波行情当中,因为全球化,新兴市场国家,不断地给美国提供者廉价的商品供应,所以,美国的通胀一直都不高,于是利率也就越来越低。那么对应的资产价格也自然就越来越高。后来也是如此,依靠着贸易,现在发达国家,很难产生大的通胀局面,于是他们就更倾向于超发货币,推动资金去海外投资,同时也赖掉更多的外债。相当于在吸发展中国家的血。



科技股热潮当中,整个市场全都疯狂了,只要带上科技两个字的,甭管有没有业务,都能够获得暴涨,新股更加疯狂,而在此时,作者则方寸大乱,他经常是卖出一只股票后,马上就涨了10倍,让他内心十分懊悔。即便买对了,比如美国在线,疯狂的上涨也让他不敢重仓,最后这家公司涨了20倍,而作者只获得了一小部分收益。当时他的一个同行,买了梧桐网络的新股,一家根本没有利润的公司,38元上市,第一天收盘价就是184,然后4个月又涨了3倍,也就是说几个月就10几倍收益,这个同行的小基金也一飞冲天。作者说这一切都疯了!



作者说,他的投资生涯,牛市的时候,通常都大幅落后,熊市却表现较好。他为投资者的钱包考虑,但经常被投资者所抛弃,在互联网泡沫期间,大约一半的资金,认为他是个白痴,随即离他而去。去追那些热门的同行了,这让他十分心痛。



最后作者谈了一下,投资的两个方向,也就是巴菲特和约翰博格,一个是主动管理,一个是被动管理,他们都试图让自己的投资决策不受情绪影响。这都需要有坚定地信念,认为未来市场一定会上涨,投指数的,基本上有钱就买点,不管什么高点低点,也压根就别看,这样在低点的时候,你买的更多,高点买的更少,所以总体概率对你有利。长期也肯定可以获利。而且市场本身就收益不低,长期有10%是没问题的。巴菲特模式,则更难一些,需要真得对企业有足够多的认知才行。守住能力圈,你才能跌下来不慌。老齐经常说,如果石油跌下来你都不敢买,指数跌下来你也不敢碰,那你就实在不适合做投资了。这两个应该是未来必然上涨的东西。



巴菲特常说,他感谢那些教授们,因为正是他们教授大家,寻找便宜货的课程,让投资者犯下了更多的错误,他才能够在市场的过度反应中,找到更好的投资机会。如果用一句话来解释巴菲特的投资思路,那就是以较低的市盈率,买入净资产收益率ROE较高的股票。这其实非常简单。一台电脑就可以找出ROE高的股票,只不过低市盈率,我们需要耐心等待,而绝大多数投资者,其实都折在了这个耐心上面。比如华盛顿邮报,当时这家公司,资产价值在4-5亿,而巴菲特收购的时候,他的市值仅为1.1亿。可口可乐,美国运通,这些都是他捡便宜货捡来的,比亚迪也是巴菲特在上个金融危机的时候买的,当时只花了6块钱的股价。



这就是本书的全部内容了,这本书作者还是给我们提出了很多值得思考的问题,也给了我们一些思路,其中老齐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他对市场顶部的判断,他说市盈率高不可怕,可怕的是,业绩周期顶点,叠加高市盈率估值,这就可能遭遇市场大跌了。这点大家可以反复思考。明天我们开始新的学习。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