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傅佩荣。
这一集的主题是:人生是流浪在外,找不到家乡吗?
我们已经到了〈齐物论〉的第十三章了,这一章跟下一章,其实是合起来的整段对话,庄子用了几个虚拟的人物,上场了。而做为背景,在里面受到批评的是孔子,这也没什么,孔子反正是有名的古人。借重孔子来说明他的思想特色。这章所说的只是一个开场,开场里面有一个人叫做瞿鹊子,他提问题,问谁呢?问长梧子。长梧子扮演老师的角色,下一集才会上场,他上场评论的时候,不但评论孔子,连黄帝也一起评论。
在这一集里面,只谈到瞿鹊子转述了一段孔子的话,孔子有什么话?孔子说,有些话是乱讲的,他觉得很难接受。孔子到底以为什么话是有问题的,又不能接受?我们先把原文内容说一下,再做分析。
“瞿鹊子问长梧子说:“我听孔子谈过:『圣人不做勉强的事,不贪图利益,不躲避祸害,不喜欢妄求,不排斥常道。无言如同有言,有言如同无言。进而遨游于尘俗世界之外。』孔子认为这些都是空泛的无稽之谈,而我却认为这是领悟了道的精妙才有的表现。您认为如何?”“
我们也知道,很多人在听到一些话之后,去请教更有学问的人,经常都会先表明自己的立场。就是孔子他有一些观点,我不认为那是对的,但是你让瞿鹊子在听到孔子说这个话的当场,去跟孔子辩论,或是反驳孔子,瞿鹊子功力不够,就去找长梧子想办法。请问,孔子到底认为哪些话是无稽之谈?这就是我们要讨论的重点。
这里面有五点。
首先,圣人不做勉强的事。孔子当然不接受,因为孔子这个人,在别人眼中是“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也”。这句话来自于《论语‧宪问篇》。有一次,孔子的学生子路,到外地去,回来的时候碰到宵禁,不能入城。第二天一早才能入城,守城门的人就问他:“你从哪里来的?”他说:“我从孔氏。”那个人立刻知道,代表孔子在当时,在鲁国应该是当司寇,管理治安的大夫。所以这个守门人就加了一句,就是那位“知其不可而为之者与”?这个客观的评论,相当精彩。后面就讲孔子这个人“知其不可而为之”,但是庄子呢?我们将来就会看到庄子的观点跟孔子这边可以针锋相对,庄子是“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孔子是知道明明不可以,不能达成,还是要做。所以,孔子这边说什么?圣人认为不做勉强的事,孔子认为我有天命在身,非做不可!孔子当然不能接受这个话。接着你说,不贪图利益,不躲避祸害。我们也知道孔子教过学生,“危邦不入,乱邦不居”。你说要躲避祸害,谁不躲避祸害?这个国家在危险中,正在各种纷乱,当然避开为妙。这边说不躲避祸害,不贪图利益,孔子也不能接受。这违反人的求生本能。
接着,圣人怎么做?不喜欢妄求,也不排斥常道。但在孔子的话,他就认为,让我做官的话,一年下来就可以把国家治好,三年就小成了。这在《论语‧子路篇》里面都有材料。孔子周游列国,在《庄子》书里面说得很夸张, 他去晋见72国国君。事实上,不可能那么多,能够有个五国、六国就不错了,72国那不跑得累死了。但是庄子就一定要这样去描写,说孔子到处要别人用他,可以得君行道。因为儒家的思想就是要投入世间。尊重传统、关怀社会,重视教育。
在庄子看来,不要妄求,也不要排斥“常道”,过平常日子就好。譬如天下乱,怎么办?天下乱,就老老实实过一个安生日子,全身保真,安其天年,都是很好的教训,何必非要怎么样不可?
这些话,跟孔子作风都有些扞格,都会有冲突。最后一句“无言如同有言,有言如同无言”。在庄子看起来,很多人说的话,都没什么必要的。但是孔子不一样,孔子也曾经说过,我不想说话。孔子在《论语‧阳货篇》说“予欲无言”,我不想说话了,这时候子贡在旁边就说,老师您不说话的话,我们将来教后代的学生,怎么教呢?孔子就讲比喻了,“天何言哉?四时行焉,百物生焉,天何言哉?”代表孔子在奉行天命,他跟天学一学,上天没说话啊!四时,春夏秋冬照样在运行,万物不断在生存发展,它不用说话,有效果有作用最重要。
孔子想自己不说话,事实上,孔子怎么可能不说话?删《诗书》,定《礼乐》,赞《周易》,作《春秋》,把古代的经典全部整理好,这不是把古人的话,精华重要的观点整理好,让别人参考吗?
说的也是,除非你说再回到原始的、纯朴的时代,像老子的小国寡民的时代,否则的话,一个社会总要站在过去人的智慧上,去芜存菁,再好好的发展。要不然这个文化,始终在倒退,或维持在某一种状况,这不是办法,更不要说其他各国在发展。古时候,中国的范围并不是很大,周围都是一些游牧民族,他领土慢慢地扩充,你光是跟游牧民族相处就很不容易。孔子当时还有华夷之辨,我们是华夏,别人是游牧民族,不同的种族,生活方式、穿衣服的模式都不一样,基本的观念是最大的差别。因为儒家强调人伦、道德,你没有这种人伦、道德的规范,而不能有真诚由内而发的情感,来做为道德的动力的话,社会就很容易瓦解了。礼坏乐崩怎么办?所以儒家有儒家的考虑。
将来会碰到一个问题经常出现,是天下乱了才需要儒家?还是有了儒家天下才乱?庄子把这个问题推到更远。他说,尧、舜是很好的国君,是天下乱了才需要尧、舜?还是尧、舜治了半天,天下才乱?说实在,如果天下很好的话,何必需要国君来治呢?庄子这种辩证法有他的道理,但有时候也强人所难。因为历史不是你在写,历史是过去一路发展下来,影响决定它的因素,太多太多了。不是说先乱了,然后谁来治?或是说因为你那样治,所以后面才乱!因果关系没有那么清楚。
孔子有他一贯的思想,认为,我要把个人自我实现,跟社会需求结合起来,你忽然听到说,有人转述圣人这样,圣人那样,跟孔子的圣人完全不一样,“无言如同有言,有言如同无言”,这怎么办?孔子对于六经加以删定、注解,他就是要说明,话就是这样讲的。所以司马迁后来肯定这一点,说孔子为什么称为至圣。“中国言《六艺》者”,六艺就是古代的六经,一样的意思,“折中于夫子”,孔子的言论非常明确。怎么可以说无言跟有言都差不多?讲智慧这个学派就差不多。
从前面《庄子》一路下来,对于人的言论的来龙去脉,这些问题,都了解了之后,说话不是越多越复杂吗?天下本无事,说那么多话,说出来之后,造成了许多事实上的混淆,价值上的错乱,生活反而陷入困境了。
孔子跟瞿鹊子谈话,谈到这一段,说圣人如何如何这几个方面。孔子会认为, 这些都是空泛的无稽之谈。就好像有几个隐士,住在乡下地方,自己耕田过着平安的日子。他们谈一些人生的道理,对孔子来说,我周游列国这么辛苦,努力做我认为该做的事情,认为自己有天命要奉行,当然是格格不入。瞿鹊子在这里面,当然是庄子借他来说话,他认为这是妙道之行。前面那个词也变成成语了。就是孔子以为是孟浪之言,孟浪是讲一个人不知道分寸,有时候行为太过于偏差或是嚣张。瞿鹊子认为是妙道之行,领悟“道”的精妙才有的表现,然后就问说,先生您认为如何?
下一集,长梧子发挥高论了,确实是很精彩,因为庄子的思想不可能不精彩,但是拿孔子来当作垫底,实在是有点夸张了。下一集你看了更夸张,黄帝也跟着被批评了。
下一集的主题是:人生是一场大梦,很难觉醒。
我们这一集就谈到这里。我是傅佩荣,谢谢你的收听。
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喜欢
知其不可奈何而安之若命
這集題目為什麼叫“人生是流浪在外,找不到家鄉嗎?”
不用说话,有效果,有作用最重要。
古代的经文中,平淡的生活中有一种微妙的美好,可能就是常说的平平淡淡。我们追求的圆满美好的生活至高境界回到平淡而不觉平淡。不会因少了各种节假日的礼物或仪式而感觉不被爱,也不会因少了刻意的亲密互动而觉得不被爱。因一切在平淡自然中感受到爱。中年之后的夫妻不是亲情或恩情,这个像哑巴吃蜜 人间修到灵魂,再修回人间,来源与归宿。
安之或是为之要看你的当下究竟是那个【誰】的【谁】。
向先生请教,中国文化,阴阳五行,易经八卦,一脉相承,对于中医先生有什么看法?先生为什么不对中医进行一些研究?
任舟之 回复 @寂寥混成: 有药能医虎狼病,无方可治众生痴。德性之病比身病更难治!
不从事于务,顺着状况去做事;不贪图利益,高度自制才能主宰自己;不躲避祸害,面对才能生智;不妄求,观察天之道安排人之道;不缘道,取法万物保存自己。妙道之行。谢谢老师
J之大盗 回复 @J之大盗: 道有道的理,儒有儒的理,最终都是完善自我含弘光大。
人生是心灵的返乡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