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历史真相 | 186. 和大人升天
 3.64万
试听180

中国历史真相 | 186. 和大人升天

00:00
26:07

本期内容:


1. 为什么说康雍乾三朝只能算瘸腿的盛世?

2. 和珅是怎么倒台的?他为什么没有反抗?嘉庆为什么要置他于死地?和珅为什么有钱?

3. 承平日久为什么容易滋生腐败?

大家好,我是枫落白衣,前面我们说如何看待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的康乾盛世,我的看法是瘸腿的盛世,为啥这样说呢?还是因为角度的问题。


 一


如果你从开疆扩土、对外关系、国库府藏、人口增长、社会稳定这五个方面来看,它妥妥地是一个盛世。经过康雍乾三代帝王的努力,中国那时候直接控制着北起外兴安岭和额尔古纳河,南至南海诸岛,西起帕米尔高原,东至库页岛的1316万平方公里的土地,这是一个从秦始皇那时候起,没有一个朝代能达到的高度。其他朝代虽然也有过面积很大的时候,但很难说全都是由中央政府直接控制的,而清朝做到了。它把大东北、新疆、蒙古、西藏、台湾和南海诸岛全都纳入了中国的版图,所以我们今天可以理直气壮地说,“某地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领土”,这句话的底气就在于康雍乾这三位老大。


有人可能说了,这最多算是穷兵黩武,有啥用?或者说,占的地盘大就说明是盛世吗?我们先说有啥用,只用一句话就可以了,想当年大东北的大庆石油养活了多少中国人,如果大庆不是中国的,你咋整?然后我们再说占地盘算不算盛世,你要知道,能占领这么多地盘,不是靠嘴炮,瞎白话就能挣来的,需要的是实力,是源源不断的后勤保证,是大量戍边的士兵和花费。康雍乾三朝不仅保证了这件事得以顺利实行,还保证了国库里面一直都是盈余,雍正年间的1727年,库存银已增至6000万两;乾隆时,常年库存都在6000到7000万两,最高时达7800万两左右,史书上说“为国朝府藏之极盛”,这样大面积的繁荣,当然是盛世的表现。


那这么多钱,是不是靠加税,对老百姓强征暴敛得来的呢?不是,靠的是奖励开荒,发展农业科技,兴修农田水利,禁止圈地,改革税赋等等一系列有利于农民的政策达到的,比如说农业科技,从以前一年种一季粮食,发展到一年种两季,甚至三季粮食,而且亩产的收获率很高,小麦的收获率达到了15比1,也就是1斤种子,收获15斤粮食,同时期,欧洲最牛掰的英国,这个数据也仅仅是10比1。


不单是不加税,在那一百多年,皇帝还经常下令,减免税收,康熙在位61年,一共减免天下钱粮545次,换算成银子,达到了惊人的1.5亿两,可见那时候国家的富裕。


在这样的背景下,康雍乾实现了人口巨大增长。根据现有的资料,顺治八年,也就是1651年,清朝人口是4200万,到了乾隆60年的1795年,140年之间,人口增加了六倍,达到了惊人的2亿9000万。这是一个奇迹,因为这背后不仅仅是吃饭的问题,还有出生婴儿死亡率的下降,以及人口寿命的增长,这两项都是巨大的系统工程,需要整个社会的进步才能实现。


不过关于这一点,张宏杰教授在他《饥饿的盛世》这本书里是提出了质疑的,他不是质疑人口,而是质疑人口的生存质量。吃土豆活着,和吃三文鱼享受生活,那当然是两个世界,而且他还引用了马嘎尔尼的记录,说老马访问清朝之后说了“遍地都是惊人的贫困”、“我们扔掉的垃圾都被人抢着吃”等等。


对于张教授的质疑,我首先要说的是,我们不能用现代的工业文明标准,去要求古代农业文明的盛世。在农耕时代的生产力背景下,人能活着就已经很不错了,吃饱,只能是贵族和少数发达城市平民的特权。这事儿即便在当时的欧洲也是一个难题,否则也就不会有同时代马尔萨斯的《人口学原理》了,感兴趣的可以去看一看。


其次我要说的是,引用马嘎尔尼这家伙的记载,很多时候是没有意义的,因为他的日记里面既有对清朝的批判,也有大量的,马屁拍得叮当响的赞美。就比如说普通老百姓的生活,不错,他是说过上面的两句话,可是这哥们也说过下面这番话,用来描述他沿着大运河看到的一些农村风光,他说:“周围是各种富饶的农作物,广阔的草原上满布着绵羊和最肥美的牛。他们的园圃看上去可以供应家庭所需也能观赏,它同时生产大量的蔬菜和水果;这美妙的景色使我的眼光缭乱。”引用老马的话,往往会得到完全相反的结论,所以,还是要总体来看。


不过呢,上面的辩证思考并不代表我不同意张宏杰教授的一些结论,我和他一样,也不赞同把康雍乾时代称为完整的盛世,最多算半个,不过我的理由和张教授不太一样。


我有两个理由,第一个理由就是盛世的定义,以前说过,所谓盛世在我看来,有三个条件,第一个是科技、经济、军事全面领先于当时的国际社会;第二个是文化思想具有强大的国际影响力;最后一个是老百姓普遍具有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和使命感。我们来看一看康雍乾时代,就会发现,它也领先,也有国际影响力,但是局限在它周边地区,相比于欧洲,它实际上在很多方面已经开始落后了,换句话说,它的领先和影响力只是这个世界的一半了。


第二个理由说它是半个盛世就是统治者的眼光有问题,我们说一个盛世的统治者,必然要具有超出同时代的眼光和魄力,汉武帝当年的丝绸之路,唐太宗当年的民族融合,都是如此,可是清朝的这三位爷是完全没有意识到他们应该完成的历史使命。


那么,老天爷给了大清皇帝们啥使命呢?一句话,从农业文明进入工业文明,从土地文明发展到海洋文明。可惜的是,他们并没有意识到一个新的时代已经来临了,这是一个依靠科学技术的工业化新时代,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只会让整个国家落后于人,进而挨打,受欺负。


现在流行一句话,叫做选择比努力更重要,有些事,你选择错了,越努力,就越差劲。在我看来,康熙、雍正和乾隆这三位英明神武,心怀百姓并且尽心尽力的皇帝,就是因为方向选错了,导致中国后来的种种灾难。


我们要知道一件事,在明朝的时候,中国在铸铁、枪炮、造船、丝绸、纺织、瓷器、航海等工业和科技上,在世界是处于领先水平的。我在《美国史话》里说过,郑和带着船队满世界跑的时候,欧洲人还在地中海的澡盆子里扑腾,明朝的工业产量占世界的一半以上,远远高于它农业产量在世界上占比,但是到了清朝,因为孔老二和《资治通鉴》这类书看多了,“重农抑商”“重农抑工”的思想变本加厉,你翻遍史书,也看不到康雍乾这仨皇帝重视工业的证据,倒是经常看到他们巡视河道、视察农田、重视水利的新闻报道。无论国家还是民间,积累了大量财富之后,并没有像欧洲那样,流向工业和科技,除了开发土地,剩下的都进入了非生产流域,四个字,吃喝玩乐了。


在康雍乾时代,相比于明朝,工业发展不仅停滞不前,甚至出现倒退,总的工农业产值,就是GDP,占世界的三分之一,但是,工业产值只占世界十分之一。明末的大规模工业萌芽和科技,很多都被直接拍死在襁褓之中。至于说对外贸易,可以说比明朝的“海禁”更严格,这三朝基本上就是闭关锁国,仅保留广州作为通商口岸,而且只允许政府参与贸易活动。


那么,既然如此,最早是谁先提出“康乾盛世”这个概念呢?粗略检索一下,这个词,最早出现在1955年,首发在《人民日报》上,当时的社长兼主编邓拓写了一篇《论<红楼梦>的社会背景和历史意义》,里面说道:“清代的所谓‘康乾盛世,嘉道守文’整个时期,即是封建经济发展到烂熟的时期,也是它的内在矛盾和外部矛盾开始充分暴露的时期”。看见没,“所谓”这两个字放到了“康乾盛世”之前,啥意思?还啥意思,这就意味着邓拓说的是反话啊,意思是这个康乾盛世名不副实,一直到改革开放之后,基本上学术界都是这个调子。换句话说,“康乾盛世”这四个字,是用来讽刺清朝的,可是八十年代之后,随着各种文章和电视剧的问世,这四个字越来越单独出现,最终完成了从辱骂到夸赞的词义变化,成了褒义词。


如果我们现在来总结一下,那就是康雍乾时代是农业文明在中国历史上达到的一个新高度,三个皇帝按照中华帝国的传统,勤勤恳恳,十分努力,确实治理得很好,是中国历史上最辉煌的时期之一,但是,因为方向的选择错误,导致了在世界历史的大变革时代,没有跟上形势。这就好像是赛跑,中国在最后一个弯道,没有拐弯,而是选择了一条道跑到黑,不得不说,这是一件很遗憾的事情。


这里顺便说一句,就在乾隆驾崩的这一年,距离北京一万公里之外,也有一个人去世了,若是按照后世的名气来说,乾隆还比不上这个人,此人就是乔治•华盛顿,美利坚合众国的第一任总统,他也是在1799年去世的,关于他的故事,这里推荐我的《美国史话》。



言归正传,乾隆老爷子咽下最后一口气的当天,即位的嘉庆皇帝就宣布,和珅为首席治丧大臣,即刻进宫,为老爹乾隆安排后事。一般来说,这表示皇帝对你的信任,是崇高的荣誉,于是和珅屁颠屁颠地进宫准备当好这个治丧大臣的角色,但谁也没想到的是,这哥们来是来了,可回不去了。


嘉庆皇帝在第二天,也就是大年正月初四,再下圣旨,免去和珅文华殿大学士、领班军机大臣、步军统领、九门提督等职位,同时被免职的还有福康安的弟弟福长安,因为这哥们和和珅是一伙儿的,当然,嘉庆比较客气,说免职的原因是为了让这俩货诚心诚意地给乾隆守灵。


事情到了这一步,傻子都看出来了,新皇帝这是要对和大人下手啊,这时候,就看谁的反应快了,砰砰两声,跳出来两个小官,吏科给事中王念孙,礼部给事中广兴,两个人几乎是同时弹劾和珅贪污受贿,结党营私。至于说谁是第一名,这个就不知道了,因为《清史稿》上有两处记载,分别是“高宗崩,给事中王念孙首劾其不法状”,和“嘉庆四年,广兴首劾和珅罪状”,都有一个“首”字,那我们只能说他俩并列第一。


接下来的事情就简单了,正月初八,和珅被扔进了刑部的牢房;正月十一,嘉庆下令抄家,两天之后,抄出和珅家产相当于白银8亿到10亿两,这个结果令所有人都倒吸一口凉气。那时候,清朝一年的财政收入只不过是7000多万两,和大人一个人的家底,相当于清政府15年的收入,所以民间就传说“和珅跌倒,嘉庆吃饱”;正月十四,嘉庆说了一句:“朕若不除和珅,天下人只知有和珅而不知有朕。”下令判和珅死刑。可是和珅的儿媳妇,嘉庆帝的小妹妹,固伦和孝公主,还有刘墉刘罗锅等人,这时候纷纷上书,说对于和珅这样的体面人,应该用体面的办法,让他体面地去死。嘉庆说,好吧,于是正月十八这一天,嘉庆扔给和珅一根白布条,请和大人升天。到了这个地步,和珅有啥办法,只能去死。


不过此人在狱中写了一首诗,流传下来,倒是挺有意思的,诗的最后四句是,“对景伤前事,怀才误此身。余生料无几,空负九重仁。”比较浅显,翻译过来就是,想起以往的辉煌,我百感交集,之所以有今天,正是因为我出色的才华,现在没几天活头儿了,最难过的,还是辜负了先皇乾隆爷您对我的厚恩啊。


一个忠心耿耿、忠臣孝子的形象跃然纸上。


我们这里就有三个问题,第一,嘉庆为什么要和珅去死;第二,和珅那么大的权势,咋不反抗呢?第三,和珅咋就那么有钱呢?这几个问题其实互相关联,但并不复杂。


我们说嘉庆杀和珅的理由其实就是三个字,“二皇帝”,这是一个歪果仁马嘎尔尼都知道的绰号,嘉庆帝要是不知道那就出鬼了,不仅知道,更是对之咬牙切齿,痛恨多年。你想啊,嘉庆皇帝每天上朝,名为皇帝,但是旁边坐着老爹乾隆,老爹的旁边还有一个和大人,问题是,老爹说的话一句也听不清,反而是这位和大人,全听明白了,然后以老爹的名义对自己指手画脚。时间长了,别说嘉庆自己,就是大臣们也都有了一个疑问,上面这俩货,到底谁才是嘉庆的爹呢?进而满朝文武仰望和大人的笑脸,那绝对比看嘉庆的笑脸要灿烂百倍,是可忍孰不可忍?


仇恨,也只有仇恨,才能让一个人失去镇静,才能让嘉庆这位大孝子在老爹刚刚蹬腿,就把他老人家最喜欢的帅哥和珅送到了地下。当然,就算是单单从政治的角度出发,拿下和珅,清除掉旧的势力集团,也是新皇帝嘉庆愿意看到的。


第二个问题是和珅为啥不反抗呢?我个人认为,这里面有两个原因,第一个是他没想到嘉庆这么快就对自己动手,简直是一分钟都没耽搁,甚至我觉得,和珅从来没想过嘉庆会对他动手。

我们说一个人在某一个位置上呆久了,渐渐地,周围人的马屁他就觉得是事实了,乾隆在皇位上坐了60年,为啥最后的十五年变得好大喜功,非常愿意听好听的话,就是因为几十年的马屁下来,他真的觉得自己英明神武了,那是一种从骨子里向外散发的自信。


这里有一个例子,乾隆后期,有一个叫做尹壮图的官员,上书说,皇上啊,现在各省的官员都是“声名狼藉,吏治废弛”,而且省里面国库都有很多亏空,你醒醒吧。乾隆收到这封信,大手一挥,让户部侍郎庆成带着这位尹大人全国各地去看看,说如果你说的对,我向全国各族人民,各党派,各工商团队道歉,要是你说的不对,你就是欺君之罪。相当于君臣之间打了一个赌,而且乾隆还把打赌的事情公布于众,搞了一次政务透明。


结果你都能猜到,尹大人到任何一个地方,看到的都是库房满满登登的,被采访的百姓都给当地官员点赞,只走了一半的路,尹壮图就低头说自己错了,俺被敌对势力给欺骗了。乾隆赢了之后,心情那是相当地好,仅仅是罢了这哥们的官儿,让他回家种地去了。我们在这件事里可以看到,乾隆是真的相信自己治理的国家没有一点点漏洞,官员们都奉公守法,老百姓都吃得好穿得好玩得好。


乾隆如此,和珅也是如此,这哥们被乾隆宠信几十年,被大臣们赞美了几十年,他就真的以为自己有管仲乐毅诸葛亮等人的才华了,岂止是皇帝家族离不开自己,地球离开自己,那也是咔吧一声,就不转了。所以,我认为他确实是自信满满地认为,嘉庆上台之后,也一定会像乾隆那样依靠自己,重用自己。


第二个和珅没反抗的原因就是实力不允许。他就算是知道嘉庆皇帝要拿他开刀,他也没办法,为啥?因为此人手里没兵权。和珅的脑袋上帽子一大堆,可是除了九门提督,其他都是文官,而且他也不像是福康安,或者阿桂这些大将,带过兵,打过仗,这哥们仅仅是在乾隆的仪仗队里混过。所以,他所能采取的对抗方式也就是联络党羽施压、找人求情、表忠心、交出家产、告老还乡或逃跑等等,这些手段是不是奏效,要看皇帝的恩典。对于一个没有军队撑腰的“权臣”,皇帝想要他死,比碾死一只蚂蚁困难不了多少。


那么,你可能问了,和珅为啥没有事先就讨好嘉庆呢?我们说这事儿你不能问和大人,你要是问他,他嘴巴一瘪,立马就能哭出声来,那是相当地委屈。实际上,他讨好了,就在乾隆60年,嘉庆被正式宣布为太子的前一天,和珅和大人就给嘉庆送去了一个玉如意,这里面明显地有两个意思,一是暗示,您明儿就是太子爷了;二是投靠,我和珅绝对像伺候老皇帝那样伺候您。


可惜的是,和珅的这个举动非但没给他加分,还成了他二十条大罪的第一条,原文是,“和珅于初二日即在朕前先递如意,泄漏机密,居然以拥戴为功,其大罪一”,这是标准的拍马屁拍到马蹄子上了,当然,你也可以说这是欲加之罪,何患无辞。实际上,还有一点是,在乾隆活着的时候,和珅也不方便过于讨好嘉庆,你别忘了,乾隆之所以对和珅这么好,就是因为他不和乾隆的儿子们往来,连皇子都要绕着走,更别说太子了,这也是和珅的地位决定的。


上面的第三个问题就是和珅为啥那么有钱?这事儿要是让我来说,涉及到如何给和大人算家产,还有是不是有夸大的成分。今天我们说起和珅,都知道他是中国历史上最大的经济犯罪分子,甚至在全世界,都排得上名号,按照抄家得来的财产,国外把他称为18世纪世界上首富。


可是在和珅的二十条罪状里面,涉及到经济情况的,只有三条,而且官方的最终说法是“家内银两及衣服等件,数逾千万”,千万这个数目,未免和前面说的8亿两白银相差太大,原因何在?


首先这个八亿两是民间传说,主要来自一本叫做《和珅犯罪全案档》的清代古书,听起来好像是法院的档案,可惜,它不是。这只是一本老太监的回忆录,所以,这个数字是不能算数的。你要是说这个民间传说一点儿根据都没有,那肯定也不对,为啥?因为和珅的身份很特殊。今天我们说和大人是政治家、诗人、学者和政治斗争的失败者,这些都对,但是他还有一个身份,是最容易被人遗忘的,那就是“红顶商人”。


你要知道,乾隆皇帝赏识他的最大原因就是这家伙可以搞来钱。这哥们利用手里的权势,做各种大小生意,当铺、银号、物流、矿山、房产等等,还把持着广州十三行,跟老外做生意。这些生意里面,你很难讲哪些是给乾隆的,哪些是他自己的,如果把这些他控股的买卖都算和大人贪污的,那几亿两白银绝对是有的,所以,这是一个如何算账的问题。


顺便说一句,在和大人的诸多罪名里,有一件事必须为和大人翻翻案,电视剧《铁齿铜牙纪晓岚》和有一个叫做老梁的网红,都说和珅贪污赈灾的银子,这是完全不符合史实的,和珅从来没有贪污过赈灾的银子。事实上,这家伙不仅不贪污赈灾的钱财,谁要是对赈灾钱下手,反而会被他狠狠地打击。比如乾隆51年,甘肃发生了特大干旱,乾隆派和珅去赈灾,发现朝廷拨下的300万两赈灾款没有全部到位,为此他大发雷霆,处理了一批贪污赈灾银的官员,还巧妙地让甘肃各级官老爷们“捐”了50万两白银,这些钱全都如数发给了灾民。


可是话说回来,即便和珅只是贪污受贿了千万两银子,那也是大清帝国一年税收的七分之一左右,还是把嘉庆皇帝的双眼晃得一阵阵刺痛,同时就在这一年,1799年,四川白莲教的一个造反首领王三槐被招降之后,押到了北京,审理这个人的时候,他说了四个字,“官逼民反”。


和珅和王三槐这两个案子,对新皇帝嘉庆的刺激很大,他觉得他爹乾隆给他留下了一个大麻烦,那就是官员的贪污受贿普遍成风,我们说这也确实是康雍乾三代留下的一个大问题,社会承平已久,滋生了各种腐败现象,那么,为什么会这样?这里简单地谈谈我的看法。



古今中外,无论是皇帝,还是老百姓,都希望聪明人来当官,原因也简单,因为政府既要带领大家走向光明,又要和社会上各种黑暗面作斗争,你要是不聪明,没眼光,没手腕,没能力,你咋能带领大家致富,还能斗得过邪恶势力?


可问题是,这些聪明人首先他就是人,只要是人,他就有七情六欲,也有老婆孩子,要是他赚的钱满足不了他和他媳妇儿的需要,那咋办?而且“满足需要”四个字还真就没有一个统一的标准,像海瑞那样,就着一个咸菜疙瘩,两口子能吃四大碗米饭的,真的不好找,十万个人里面,也没有一个。


我们这个社会的大多数人,他们“满足需要”的标准是和他们周围的圈子看齐的,一个知县,他媳妇平常经常和县里大富翁的媳妇们逛街打麻将,那县里首富的标准就成了他们的标准,在这种心理的驱使之下,知县两口子就希望自己的收入和县里面富翁是一致的。更重要的是,因为当上知县的都是聪明人,他们认为,如果不是因为干了这个知县,自己也可以成为县里的富翁,甚至首富,这绝对会导致心理不平衡。


解决这种矛盾和心理不平衡的办法一般来说有三个,一个是只让县里的富豪们当知县,你要是穷,就先去赚钱,等有资格加入富翁俱乐部了,再来竞争知县老爷的位置;二是无论谁当知县,都把他的工资提高到富翁的标准;最后一个就是把知县和他的大小媳妇儿都教育成甘于过老百姓日子的人。


俺们的大中华,自古以来,采用的就是最后一种办法,事实证明,效果一般般,很多官员,包括他们的媳妇儿们,最后都走上了贪污受贿的道路。可是嘉庆皇帝并没有意识到“教育”这条路有什么不好,他决心继续采取这个办法。那么,他是怎么干的,有没有效果,这个我们下集再聊。


精选用户评论
  • 死喵

    没听出来,讲得挺客观的。或者说你听历史故事的注意力都放在了作者的个人倾向上而非内容?

其他用户评论
  • 钟祥_yG

    中国人口的激增应该和明末清初引进美洲农作物尤其是玉米与红薯大量种植有关。清做为最后一个封建王朝,沒怎么出昏君是事实,但在其他方面还真比不上前几个盛世王朝。

  • 孤鹰_5z

    你的八亿两是哪里来的?扯蛋了吧!清朝全国市场流通未必有这数!

    子非鱼传媒 回复 @孤鹰_5z: 自己听得不用心还出言不逊

  • 孤鹰_5z

    说康乾盛世的都是书呆子史学家,只是从纵向比较所得的结论,都是夜郎自大罢了,横向比较一下,看看此后一个半世纪的屈辱历史,你就知道说康乾是华夏罪人也不为过。

  • 1316639pdub

    你选择去了加拿大,真是正确的方向!

  • zaze_rm

    个人觉得康乾盛世这个说法应该不是邓拓先说的,他说所谓康乾盛世,那么在这之前,这个词起码应该有个共识的。然后他才会说所谓,加以批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