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骨

龙骨

00:00
07:57
龙 骨
概 说
龙骨始载于《本经》,为古代哺乳动物如三趾马、犀类、鹿类、牛类、象类等的骨骼化石或象类门齿的化石。生用或煅用。生用偏于镇惊安神,平肝潜阳;煅龙骨长于收敛固涩。
性能特点
龙骨气微,无味,有吸湿性,舐之黏舌,即味涩,其性平。因质地重,能够镇惊安神,故归心、肝经;又因本品能够收敛固涩治疗肾虚遗精等,故归肾经。
功效应用
1.镇惊安神:龙骨甘涩性平,质重沉降,能够镇惊安神,可用于各种神志不安证,这种作用见于诸多古籍,如《本经》用于治疗“小儿惊痫”,《名医别录》用之“疗心腹烦满……夜卧自惊,恚怒”,能够“养精神,定魂魄,安五脏”,《药性论》认为本品能够“逐邪气,安心神”,《本草纲目》用之“益肾镇惊”。《伤寒杂病论》用本品治疗心神不安,名方较多,如用治心神不宁、心悸失眠、健忘多梦等证属伤寒少阳病者,配伍柴胡、黄芩、牡蛎等,如柴胡加龙骨牡蛎汤;若配伍桂枝、白芍等,如桂枝加龙骨牡蛎汤,主治失精家;若与桂枝、甘草、牡蛎同用,即桂枝甘草龙骨牡蛎汤,主治自汗易惊者。以上三方均是安神常用经方。
2.平肝潜阳:本品质重沉降,生用有较强的平肝潜阳作用,用治肝阳上亢之眩晕、头痛等,常配伍代赭石、牡蛎等,如镇肝息风汤,这是目前治疗肝阳上亢之高血压的常用方剂,也是有效方剂之一。
3.收敛固涩:本品煅用有收敛固涩之功,可用于多种滑脱证。凡滑脱证,必以正虚为前提,所以治疗此证,必以补益法治其本,同时用收涩法治其标,方能标本兼治。《名医别录》用本品“缩小便”,现治疗心肾两虚之遗尿、尿频,常配伍桑螵蛸、龟甲等,如桑螵蛸散;《本经》曰主“女子漏下”,现治疗气虚不摄,冲任不固之白带、崩漏,常配伍黄芪、五味子等,如固冲汤;用治表虚自汗,阴虚盗汗,常与牡蛎、黄芪等同用;《名医别录》用白龙骨“疗梦寐泄精,小便泄精”,《药性论》载龙骨“止梦泄精,梦交”,现临床用治肾虚遗精滑精,常配伍牡蛎、芡实等,如金锁固精丸。笔者治疗肾虚遗精或滑精,一般在辨证处方的基础上,或以六味地黄丸与金锁固精丸合方使用,或以肾气丸与金锁固精丸合方使用。
4.收湿敛疮:本品煅末外用,有吸湿敛疮生肌之效,用治湿疮、疮疡溃久不敛等,常与枯矾等份,共研细末,撒敷患处。目前,中医临床应用并不多见。
从临床应用来看,无论是生用,还是煅用,龙骨与牡蛎是最常用的一个药对。
用法用量
煎服,9~30g,先煎;外用适量。由于药房中的龙骨均已打成粉末,故在临床实际运用时可不必先煎。
使用注意
对于消化功能弱者,用量不宜过大,因龙骨质重,易碍运化。必要时,配伍神曲、麦芽等消食药。
附:龙齿
龙齿为药材龙骨原动物的牙齿化石。采掘龙骨时即可收集龙齿,碾碎生用或火煅用。性味甘、涩,凉。归心、肝、肾经。有镇静安神作用,适用于惊痫、心悸、失眠、多梦等。用法用量与龙骨相同。
临床经验
陈家骅经验:有一些药物则不宜入散剂,临床也需注意。笔者曾遇一遗精患者,自言服汤药后疗效甚好,遂以原方配蜜丸缓图之,不料服蜜丸后脘腹胀满,十分不舒。观其方,乃桂枝加龙骨牡蛎汤加味,方中煅龙牡各用30g。龙牡乃化石、贝壳类,煅后收涩力极强。煎汤服是弃其质而取其用;做蜜丸服则是食其质,其质坚硬难化而碍胃,故食后不舒。方药对证,用汤剂则效,改蜜丸则不效。所以辨证用药必须注意剂型的选择,以便取得更好的疗效。(《黄河医话》)
《神农本草经》最早记载龙骨主“咳逆”,但未引起后世医家广泛重视。至清代陈修园,才对龙骨这一效用作了进一步的阐发。他在《本草经读》中说:“龙骨能敛火安神,逐痰降逆。”又说:“痰,水也,随火而生,龙骨能引逆上之火、泛滥之水而归其宅;与牡蛎同用,为治痰之神品,今人只知其涩以止脱,何其浅也。”张锡纯认为陈修园的见解是“见道之言”,故在其《医学衷中参西录》“龙骨解”中说,龙骨“其性又善利痰,(可)治肺中痰饮咳嗽、咳逆上气”,并通过自己临床实践作了印证。如他自拟的治痰饮方“龙蠔理痰汤”,就将龙骨、牡蛎作为方中的主要药物。他说,“此方所主之痰,乃虚而兼实之痰”,“能开痰亦能补虚,其药乃为对证,若此方之龙骨、牡蛎是也”。他治虚证的喘逆上气也恒用生龙骨、生牡蛎两药,如治大病后阴阳不相维系引起喘逆的“既济汤”,配熟地、萸肉、山药等同用;治寒温外感诸证瘥后不能自复,伴见喘逆或气虚不足以息的“来复汤”,配野台参、萸肉等同用;治阴阳两虚,喘逆迫促,有将脱之势的“参赭镇气汤”,配野台参、生赭石、萸肉等同用。这些方中生龙骨、生牡蛎少则用六钱,多则用一两,每有良好疗效。如“参赭镇气汤”后,张氏记述曾治一妇人,年在十余,劳心之后兼以伤心,忽喘逆大作,迫促异常,前医误用补敛元气药及小青龙汤后,喘亦甚,后给予参赭镇气汤,一剂病愈强半,又服数剂痊愈。(《临证本草》)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