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 石
概 说
磁石首载于《本经》,为氧化物类矿物尖晶石族磁铁矿,主含四氧化三铁(Fe3O4)。可以生用,煅淬后质地疏松,有效成分易于煎出,故多醋淬用。
性能特点
《本经》谓磁石味辛寒,实际上本品有土腥气而味淡。其性寒质重,既能够平肝阳而归肝、肾经,又能重镇安神,而归心经。本草及教材言其味咸,当与其入肾经治疗耳鸣、耳聋有关。
功效应用
1.镇惊安神:磁石性寒质重,可镇惊安神,宁心定志,用于心神不安实证之失眠、心悸胆怯等。对于本品的安神作用,《本经》并未记载,《名医别录》曰主“小儿惊痫”,《本草从新》用之“治恐怯怔忡”。药理研究证实,本品具有镇静安神作用。临床上治疗阴虚阳亢之失眠、惊悸等,与朱砂、神曲同用,即磁朱丸;用治痰浊蒙蔽心窍之癫狂,须与化痰开窍之品配伍,如石菖蒲、牛黄等。
笔者治疗失眠善用《伤寒论》之柴胡加龙骨牡蛎汤,然方中的铅丹含重金属铅,毒性较强,故多以磁石代之,疗效亦佳。
2.平肝潜阳:本品质重,有平肝潜阳之功,又可镇惊安神,尤宜用于肝阳上亢兼心神不宁者。用治阴虚阳亢之头晕、目眩、头痛、急躁易怒、失眠等,可配伍龙骨、牡蛎、龟甲等。
温潜法是指以附子为代表的温阳药与潜镇药合用的治疗方法。潜镇药常用磁石、三甲(牡蛎、鳖甲、龟甲)等,潜阳而制虚亢,适用于阳虚而虚阳上浮、上盛下虚之病证。近代上海名医祝味菊、徐小圃等,均擅用温潜法。
笔者认为,既然有温潜法,那么治疗肝阳上亢时,常在天门冬、玄参、生地等寒凉性的滋补肝肾药的基础上配伍磁石、龙骨等,此之谓滋阴潜阳,即凉潜法。
3.聪耳明目:本品质重,善走下焦,有养肾益阴、聪耳明目之效,《本经》用之“除大热烦满及耳聋”,《日华子本草》用之“治眼昏”,《本草衍义》曰“肾虚耳聋目昏者皆用之”,《本草纲目》谓之能“明目聪耳”。现临床治疗肝肾亏虚之耳鸣、耳聋,须与五味子、山药、山茱萸等配伍,如耳聋左慈丸,有成药可用;用治肝肾不足之视物模糊、头昏目暗,配伍养肝明目之品,如枸杞子、菊花、菟丝子等。
耳鸣、耳聋多不易治,因肾开窍于耳,故治疗时多在补肾活血的基础上,重用磁石,再配以少量的柴胡,其用量多在1~2g。
4.纳气定喘:《本草便读》载本品能够“纳气平喘”,本品能重镇摄纳、益肾平喘,用治肾不纳气之虚喘,常配伍五味子、核桃仁、蛤蚧等补肾纳气之品。此外,将磁石洗净消毒后,埋于膻中穴,对哮喘具有辅助治疗作用。
用法用量
煎服,9~30g,先煎。磁石质地坚硬,有效成分难以煎出,故须先煎。
使用注意
磁石质重,不易消化,故应用本品时应配伍消食药如神曲等。
临床经验
附子辛热,其性走而不守,仲景多用于回阳救逆;磁石辛寒,潜阳纳气,镇惊安神。两者配伍,取磁石之潜镇以监制附子之善走,以静制动,使附子无慓悍上僭之性。用于心阳不足,麻毒内陷,可免于高热亡阳之变。内科杂病凡见肾阳亏虚,又伴头晕耳鸣,自觉面热升火,体温则不高,舌淡胖,脉沉细,属虚火上浮之证,都可用之。费老常用此组药对加葶苈子、桑白皮、紫菀、百部、熟地、五味子、紫石英、牛膝、车前子等治疗慢性支气管炎、肺心病咳喘反复发作者,表现为动则喘甚,心慌气短,咳痰清稀,怕冷体倦,下肢浮肿,舌淡胖、苔白滑,脉沉细弱。高血压患者,若久服天麻钩藤饮等滋阴平肝之品不效,细察患者虽有头面烘热,目眩耳鸣,但下肢发凉,大便溏薄,尿有余沥,舌淡胖有齿痕,脉沉细,也可在此药对的基础上,加杜仲、牛膝、淫羊藿,或加二仙汤等,补肾以摄纳上浮之虚火,可使血压下降,症状消除。[李平.费开扬巧用药对的经验.浙江中医杂志,1998,(12):543]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