桑老师教你读课文第四课:昆虫

桑老师教你读课文第四课:昆虫

00:00
07:59

昆虫备忘录


复眼


我从一本书上知道蜻蜓有复眼,从那以后,就一直在琢磨复眼是怎么回事。“复眼”,想必是好多小眼睛合成一个大眼睛。那它怎么看东西呢?是每个小眼睛都看到一个小形象,合成个大形象?还是每个小眼睛看到形象的一部分,合成一个完整的形象?总是琢磨不出来。


凡是有复眼的昆虫,视觉都很灵敏。蜻蜓就有复眼,苍蝇也有。你走近蜻蜓和苍蝇,还有一段距离,它们就发现了,噌——飞了。


我曾经想过:如果人长了一对复眼……


还是不要!那成什么样子!




花大姐


瓢虫款款地落下来了,折好它的黑绸衬裙---膜翅,顺顺溜溜;收拢硬翅,严丝合缝。


北京人把瓢虫叫作“花大姐”,好名字!


瓢虫,朱红的、瓷漆似的硬翅,上有小圆点,特别漂亮。圆点是有定数的,不能瞎点。小圆点,叫作“星”,有七星瓢虫、十四星瓢虫……星点不同。有的瓢虫吃蚜虫,是益虫;有的瓢虫吃马铃薯嫩叶,是害虫。我说,吃马铃薯嫩叶的瓢虫,你们就不能改改口味,也吃蚜虫吗?


独角仙


吃晚饭的时候,呜---扑!飞来一只独角仙,摔在灯下。它摔得很重,摔晕了。轻轻一捏,就捏住了。


独角仙,在甲虫里可能算是最大的,从头到脚,约有两寸。它的甲壳多为深色,挺硬的,头部尖端有一只犀牛一样的角。这家伙,是昆虫里的霸王。


独角仙的力气很大。北京隆福寺过去有独角仙卖。据说给它套上一辆泥制的小车,它拉着就走。




蚂蚱


河北人把尖头绿蚂蚱叫作“挂大扁儿”。我挺喜欢“挂大扁儿”这个名字。


尖头蚂蚱是国画家很喜欢画的。画草虫的很少有没画过蚂蚱的。齐白石、王雪涛都画过。我小时候也画过不少,因为它的形态好掌握,很好画。


蚂蚱飞起来会咯咯作响,不知道它是怎么弄出这种声音的。蚂蚱的膜翅是淡淡的桃红色的,非常好看。


还有一种“土蚂蚱”,身体粗短,方头,色黑如泥土,翅上有黑斑。这种蚂蚱,抓住它,它就吐出一泡褐色的口水,顶讨厌。








这篇课文,包含了4篇科普小短文。讲的是四种昆虫:蜻蜓、独角仙、瓢虫和蚂蚱,揭示了它们各自的小秘密。


作者以昆虫的特征为描述对象,侧重记叙了复眼、花大姐、独角仙、蚂蚱这几类昆虫。


语言生动、有趣,很诙谐。描述生动,特点突出,表现了童真童趣,表达了作者对昆虫的喜爱之情和对大自然的热爱。


很多同学在朗诵这种说明文时,都会觉得头大。因为它不像散文那样优美、也不像寓言故事那样充满着趣味的情节,更不像诗歌那样充满着由内而外情感。那我怎么能朗诵好这类文章呢?


不知道大家是否还记得之前桑老师所教过的课文《燕子》?“一身乌黑的羽毛,一对轻快有力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那样可爱的活泼的小燕子。”全文对于燕子外貌的描写,就这么几句话。但是在本文中,则是大段大段的外貌细节描写。


对!没错!朗诵好这类文章,其实很简单。就是找这类文章中的闪光点、有趣的地方!纵观全文,一共4小篇短文,为了详细的描绘每种昆虫的特点,作者利用了大量的笔墨在细节描写上。


在朗诵时,一定要有一种“发现新大陆”的感觉!就好像一个好奇宝宝,发现了一个外貌细节、很得意!又发现了一个外貌细节、更得意!


动用我们丰富的想象力,在眼前想象出一只只昆虫的外貌、一个个独特有趣的细节,那么我们自然可以把这篇文章朗诵的生动、有趣。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