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傅佩荣。
这一集的主题是:不知就承认不知,才是真正的高明。
念《庄子》念到这里,已经到了〈齐物论〉的第十章,前面说过〈齐物论〉从第三章到第十章,都是非常理论性的东西,把这些理论、这些观点了解的话,一方面相当困难,另一方面会觉得真的是很特别,其它地方学不到的。
这一集等于是把前面一些讨论做一个简单的结论,结论的时候分两段来说。一方面把“道”跟“言”,就是人的说话对照起来看,因为它要平息各种物论。另一方面它要强调“五个不”,就是大的辩论、大的仁德、廉洁、勇敢等等,都应该向“道”学习,懂得“道”之后会有什么不一样的表现,我们一起看。
先看它的第一段。
“道本来是没有疆界的,言语本来是没有定论的,为了争一个“是”字,就有了分界。让我来说说这些分界︰“有赞成左边的,有赞成右边的,有谈论的,有评议的,有区分,有辨别,有强说,有对辩。这是八种各有所得的表现。
对于天地之外的事,圣人存察于心而不谈论;对于天地之内的事,圣人谈论而不评议;对于记载先王事迹的《春秋》史书,圣人评议而不争辩。因为这是在区分中有所不分;在争辩中有所不辩。要问“这是怎么回事?”“圣人包容万事万物,众人则靠争辩事物来互相夸耀。所以说,争辩的人总有未见之处。”
这里面几句话值得把原文加以熟悉了解,它里面说什么?
“六合之外,圣人存而不论”。“六合”就是指天地跟四方称为六合,你说天地之外的事,我现在问有没有外星人?这个存而不论吧。“存”这个字在中文里面是很有含意,它不是指存在或不存在而已,“存”代表存察于心,内心关心的意思。“六合之外”,譬如说其他的星球,甚至不同的星系这些,圣人存而不论,它并不是说否定他们,而是说我关心,但是我不用谈论,因为没有根据。
“六合之内”在天地四方之内的事,可以谈论,论而不议,但是不要去评议。譬如我说,我知道天跟地,天干嘛那么高?地干嘛那么广?这里为什么会有丘陵?那边为什么会有沙漠?评议这个没什么必要,它就是这样存在,没有高山怎么会有深谷?它都相对而生,所以不做评议。
接着,记载先王事迹的《春秋》的史书,圣人议而不辩。要评议,但是不用去争辩,为什么?都是已经发生历史上的事情了,你可以评议说孔子在世受委屈,你可以评议但是不用辩论。有人说孔子是丧家狗。你可以说这个说法可能是一种开玩笑的话,孔子当时并没有很在意,不要辩论谁才是丧家狗,孔子不是,辩论没有用。
历史上已经发生的事,你辩论,它也不会改变。后面就提到,像这种在区分中有所不分;在争辩中有所不辩。因为圣人包容万事万物,跟众人不一样,众人就靠争辩来互相夸耀。任何人争辩总有未见之处。这边所谈到的就是六合之外,六合之内,历史事实,三个层次,圣人有不同的态度来面对。
一开始说,道本来没有疆界的,所有的东西都在道里面,但是言语本来是没有定论,爱怎么说就怎么说,每个人都有些理由都有些根据。不可能一个人说话,除非是完全不合逻辑,精神不正常情况说的话,否则都有一些根据,只是未必了解它根据什么,它的根据未必普遍有效而已。
接着说些什么?“大道不需说明,大的辩论不需言语,大的仁德不需偏爱,大的廉洁不需谦让,大的勇敢不需逞强。”
一口气说了五个,道、辩论、仁德、廉洁跟勇敢。
接着就发挥了,庄子继续说。“道,说得清楚就不是道;言论,要靠争辩就有所不及;仁德,有固定对象就不能周全;廉洁,自命清高就不近人情;勇敢,逞强斗狠就不能成功。
这五者全都把握住,就差不多走上正确的路了。所以,一个人知道在自己所不知道的地方停下来,它的知识就达到顶点了。谁能知道不需言语的辩论,不需说明的道呢?如果有人能够知道,这就叫做“天府”—自然的宝库。无论注入多少水都不会满溢,无论倒出多少水都不会枯竭,但又不知这种能力是怎么来的。这就叫做“葆光”—含藏光明。
这段非常生动,尤其在开头提到“道,说得清楚就不是道”,这句话说得非常的精准。我们可以再回到老子去看,老子第一章说,“道,可道,非常道”。跟这边类似,道,能够说得清楚就不是道。
关于老子第一章,有些人在断句上还在别出心裁说 “道,可道,非常道”,六个字还可以分为“道可,道非,常道”。实在是很有创意,但是,不是老子的意思。庄子才是继承老子最有代表性的思想家,《庄子》后面会一再出现—“可以说出来的就不是道”,跟老子说法是一致的。
在这里,我们还是要尊重古代的作者,庄子这边特别提到五方面,大的道、大的辩论、仁德、廉洁、勇敢,这些像后面的仁、廉跟勇都是好事。但是真正的前面加一个大字之后就有超越性,一般讲一个人辩论口若悬河,但是大的辩论不能靠言语。
所以在佛教里面有一种高的境界叫“圣默然”,“默然”就是不说话,到不说话的时候就是不可思议,不可言说,那是最高境界。所以佛陀说法45年,最后说,“我不曾说过一个字”,意思就在这里。
真正要靠你去觉悟的,不是那些佛经的内容,也不是哪一本书的文本把它背下来,真正要觉悟的是它里面的智慧。《庄子》书里面,千言万语都是要突显这个智慧。而人的问题就在这里,因为人有认知能力,认知能力表现出来就是说话,说话就有各种理论,这一来就变成百家争鸣了。争鸣争了半天,每一个人都有些理由,也都不见得全对,真的全对是不需要说话的。
人的行为也一样,仁德,廉洁,勇敢都好,但是真正到大的层次,就是超越一般所看到的,勇敢就是横冲直撞,廉洁就是一文不取,到最后别人看到你,会觉得你自命清高。
真正的仁德没有偏爱,就跟老子说的一样,“圣人不仁,以百姓为刍狗”。不仁就是没有偏爱,没有偏爱才能够放开心。悟“道”之后就要学着“道”,无所不照顾,让一切顺它的本性去发展。所以在这里等于是〈齐物论〉的总结,还是针对言论来说。
我们一再强调,学庄子有一些关键的地方,像〈齐物论〉这篇确实困难,因为在那么短的篇幅,就说到古人最高智慧是什么,光是要了解“未始有物”这四个字,可能就会觉得自找麻烦,好像是没有必要到那个层次吧!那你可以往下走啊!有些人说,有万物存在,但是能不能做到不要分别呢?有些人说,不分别不行;那能不能做到没有是非呢?是非就是比较,这个更好那个更差。
把这些是非弄出来之后,人间很多所谓的天才人物,天才的表现,杰出的能力,通通出现了,出现之后麻烦大了,那一个人会觉得自己正常呢?会觉得自己不错呢?恐怕没有了。
所以这一来的话,就是庄子提到,古人智慧是很高,我们学不到,但至少我们可以学的是,不知道就承认自己不知道,那就很高明了。事实上孔子有类似的看法,孔子也教过子路,“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也”。孔子说的是,你知道就说知道,不知道就说不知道;这才是一种明智的态度,或是求知的一种态度。
庄子这边说“知止其所不知,至矣”。就是一个人知道分寸,知道什么时候该停下来,我不知道就承认不知道。像我学庄子很多地方,我没有把握,我就跟前辈学习,我就认真的思考,有的思考好多年才终于想通。我还没有懂的,我就说这一段不好说,我现在目前只能到这个程度。至少代表我还有继续努力的空间。
下一集我们的主题是:大人有大量,要看开一些。
我们这一集就谈到这里。我是傅佩荣,谢谢你的收听。
存而不论,论而不议,议而不辨。在区分中有所不分,在争辨中有所不辨。
心灵如同打开了自然的宝库,叫作“天府”。“天府”有如无涯的大海,智慧永不满溢、亦永不枯竭,却不明所以。这叫作“葆光”,蕴含着无穷无尽的光明。何以如此?因明心见道,心与道通。
听友376468418 回复 @逍遥游弋: “天府”、“葆光”👍
争辩的人总有未见之处。
“宁静的心来接受我所不能改变的事,勇气来改变我所可以改变的事。”跟着老师,修正自己,学无止境。谢谢老师
知识点真多:大道不需要言明。说的清楚的就不是道了。不知道就承认不知道,这才是高明,这样才有学习成长的空间。
“道可道非常道”和“道可道非恒道”是一个意思吗
看书字太小
1818123orjp 回复 @听友189828129: 的确是,如果排版成直读本就更好了。
听到想流泪………
韬光养晦
天地有大美都不言,我们争什么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