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2.1两小儿辩日:别看我小,但我有理(下)

32.1两小****************

00:00
13:53

【第32.1集】别看我小,但我有理(下)


两小儿辩日

 宝贝儿,欢迎收听《凯叔讲历史》。上一集咱们讲了孔夫子被小孩儿脑筋急转弯难住的故事。今天,凯叔给你讲讲孔子给两个小孩儿当裁判的故事。

话说孔子被项橐(tuó的问题难住,不得已,一行人只得绕城而过。


当时,已经接近傍晚了,于是他们便在附近的村户里借住了一宿(xiǔ)。

第二天清晨,孔夫子和众弟子坐上马车,继续赶路。

他们沿着田间小路缓缓前行。田园的早晨清爽宜人,空气中散发着泥土的芳香。沾在草上的露珠被风吹动,滚落到泥土里,鸟儿站在枝头欢快地鸣叫。

一干人等继续缓慢行进,当车子路过一片湖泊的时候,忽然传来了两个稚嫩的声音——

“不对不对!你说的不对,我的才对!”

“那你怎么知道你是对的?何以为证?”

呦!这个清脆的声音、这种理直气壮的调调,怎么听着这么耳熟呀!


孔老夫子和众弟子们不约而同地朝着声音发出的方向张望。果然,他们瞧见湖边的石头上坐着昨天遇到的项橐。

这项橐穿着和昨天一样的灰色衣衫,梳着牛角发髻(jì),瞪着圆圆的眼睛,看着对面的另一个小孩儿。那个小孩儿的打扮没有项橐那么考究,他穿着短褂,头上剃得光光的,显得虎头虎脑、十分可爱,手里还握着一根放牛用的细长鞭,看这打扮,应该是个小牧童。

子路一看到项橐就忍不住皱起眉头:“哎呀,怎么又碰到这个能言善辩的孩子了,难不成今天我们还得绕行?”


然而,项橐并没有注意到他们,而是继续和牧童辩论。

牧童噘着嘴:“我说的肯定没错,太阳明明是刚升起来的时候离人近,中午的时候离人远。”

项橐一口咬定:“不对,刚好相反,太阳刚升起来的时候离人远,到中午才离人近呢。”


呦,原来这两个小家伙正在争辩太阳在不同时刻离人远近的问题,看来这次没有孔老夫子他们什么事儿了。于是子路赶紧加速,“啪”一甩鞭子,他希望能避开这个难缠的“问题儿童”。

这个时候,只见牧童伸手指了指天:“你瞧,太阳刚升起来的时候大得像车轮,到了中午的时候小得像玉盘,这不正好符合远小近大的道理吗?”

项橐也不让分毫,他快速说:“既然如此,为何太阳刚出时周遭清凉略带寒意,午时却像把手浸入热水一样烫,这不就符合近热远凉的道理吗?” 


驾车的子路和车里的子贡颜回一听,“噗嗤”忍不住对视一笑,然后又摇摇头,他们心里都想:“幸好、幸好……这个问题不是问我们。”

就听牧童又说“不对,清晨近!因为清晨太阳大!”

“错、错!午时近!因为午时地面热!”

两个孩子又开始了无休止的争论。


这个时候,马车刚好经过两位童子的身边,这项橐抬眼一瞧,他一眼就认出了子路。他知道孔老夫子就在车上。

“停车!停车!停车!请孔老夫子帮我们解答这个问题!”

得!没躲过去,孔子只好命子路把车停下,他走下马车。

牧童并不认识孔子,问项橐:“他是谁呀?”

项橐笑着冲孔子一作揖,回答道:“他呀,他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孔夫子。”


孔子心想:“这一下可就把我架上了,说我上知天文、下知地理,转过头来问我太阳是大是小,我怎么答呀?”

这个时候,项橐把刚刚辩论的问题对他重复了一遍:“夫子,您说,一天之内,何时太阳离我们最近?我们两个人到底谁对谁错?”

这……可真够为难人的!


子贡在旁边小声跟子路嘀咕:“哎!你猜夫子会说谁对?”

子路说:“可能是项橐吧,这孩子总是有理。”

子贡撇撇嘴:“若我是夫子,就说另外一个孩子对,挫挫这个项橐的锐气。”

这时,孔夫子捋着胡须,呵呵笑了笑:“两位小公子,你们两个说得都有道理。一位呢,是用眼睛观察到的,觉得距离近则物体大,距离远则物体小;另一位呢,是由感觉而得出,靠近热源就感觉热,远离热源就感觉凉。你们两个说得都对,我也无法为你们分辨出高下。”

什么?都对?无法分辨?


两个小孩不由得失望至极,小牧童踢着脚下的石块,嘟哝着:“还说他学问大得很呢,原来不过如此!”

孔子仰天长笑:“哈哈哈……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知道怎么学习的人,不如爱好学习的人;爱好学习的人,不如以学习为乐的人。你们以求知为乐,并执着地争论、求证,已经非常了不起啦。”

回到车里,子贡忍不住说:“夫子,您怎么能对他们说不知道呢?这孩子会觉得你浪得虚名,传出去多不好听!”


这个时候,孔老夫子严肃地回答:“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若不懂装懂,岂不误人子弟?”

子贡还是想不明白,总觉得有点不甘心。

颜回则冲自己的老师深深一鞠躬:“夫子实事求是,实乃明智之举。”

孔子点点头:“大千世界,纷繁复杂,人们对事物的看法又怎能只有一个答案呢?这两个孩子都善于观察、敢于质疑,这就是不断进步的根源。”


好了,宝贝儿,《两小儿辩日》的故事凯叔就给你讲完了。

这个时候你一定想问凯叔:到底什么时候太阳离我们近呢?

真的像牧童说的:早晨看着大,所以离我们近吗?

我跟你负责任地说:凯叔在讲这个故事的时候,凯叔也不知道。但是凯叔会用工具呀,凯叔上网查了很多有关这个道理的表述,现在就讲给你听。


其实,早晨的太阳看起来大一点,中午的太阳看起来小一点,实际上这是我们的眼睛,也就是我们的视觉造成的误差。因为,早晨太阳刚刚从地平线升起来的时候,有山峰、树木……很多东西和太阳对比,这个时候你就觉得太阳显得大一点;到了中午,太阳高高地挂在空旷的天空,没有小的东西和太阳对比了,所以你就觉得太阳显得小了,因为和太阳对比的是整个天空了。明白了吗?


像项橐说的,中午热,所以中午的太阳离我们更近吗?其实啊,早晨的时候,太阳刚刚升起,它的光对着我们是一种斜射,所以我们就会觉得气温低一点,显得凉爽;到了中午呢,太阳直挺挺地在我们的头顶照射我们,它的阳光一点都没浪费,全照在我们身上了是不是?所以热量更集中,于是就显得中午热得多了。


其实我们现在还是挺幸福的,比如说,凯叔不知道答案的时候,可以上网去查。你不知道答案的时候,凯叔说给你听。如果孔子能活到现在,其实他去一趟科技馆,看一看太阳系的装置、模型,马上就会明白太阳和地球的位置关系了。


这个世界很大,知识太多了,所以即使博学的孔夫子都不可能什么都懂。但是如果他不懂装懂、随便乱答的话,那流传到现在,科技这样发达的今天,我们又验证他的回答是错误的,那他就真的是浪得虚名了,那样的孔夫子是不值得我们尊重的。


凯叔要提出今天的问题,你肯定有很多问题在心里不知道答案,你每天也会问不同的问题,那当你想知道一个问题的答案的时候,你第一想到的是如何获取答案呢?把你平时经常用来获取答案的方法在留言里告诉凯叔,好吗?咱们留言里见!


人物介绍

1.子路

一般指仲由,字子路,又字季路(前542年―前480年),鲁国卞人(山东省泗水县泉林镇卞桥人),“孔门十哲”之一,受儒教祭祀。

仲由以政事见称,为人伉(kàng)直,好勇力,跟随孔子周游列国,是孔门七十二贤之一。

初仕鲁,后事卫。孔子任鲁国司寇时,他任季孙氏的宰相,后任大夫孔俚(lǐ)的宰。

周敬王四十年(鲁哀公十五年),卫乱,父子争位,为救其主卫出公姬辄,被蒯(kuǎi)聩(kuì)杀死,葬于澶渊(今河南濮阳)。

2.孔夫子

子姓,孔氏,儒家的创始人,春秋晚期鲁国陬(zōu)邑(今山东曲阜东南)人,名丘,字仲尼。

先世为宋国贵族,曾祖孔防叔避迁鲁。父叔梁纥(hé)为武士。少「贫且贱」,及长,曾任管理仓库的委吏和管理牲畜的乘田。深好学问,相传曾问礼于老聃(dān),学琴于师襄。

鲁定公九年(前501年),五十一岁时任中都宰。十年升任大司寇,曾于鲁、夹谷之会为定公相。十二年,因政治主张与执政的「三桓」不合,遂离开鲁国,自此周游卫、陈、曹、、蔡等国,终不见用。

鲁哀公十一年(前484年),六十八岁,回到鲁国。四十岁前后即聚徒讲学,相传弟子三千,著名者达七十人。

曾整理研究《诗》《书》《周易》等文献,并把鲁国史官所记《春秋》加以删修,成为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

宣扬「仁」的学说,「仁」包括忠、孝、宽、惠等内容,认为「仁」即「爱人」,「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要求人与人之间相互妥协和亲善。贯彻「仁」时,要以「礼」为依据,故说「克己复礼为仁」。对鬼神采取既不否定也不重视,「敬鬼神而远之」的态度。

在政治和经济上,要求当政者实行教化和宽惠政策,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同时要求人民对上也要顺从和易使,反对犯上作乱,提出君、臣、父、子各守名分的主张。

在教育上,提出「有教无类」的口号。

在教学态度上,有「学而不厌,诲人不倦」的精神,持「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的态度,有「三人行必有我师焉」和「不耻下问」的思想。

在教学方法上,提出「学而时习之」、「温故而知新」的学习途径;采用「因材施教」和启发式的方法。但鄙视「学稼(jià)」、「学圃(pǔ)」,强调「君子学道则爱人,小人学道则易使也」,认为有「生而知之」的人。

自汉以后,孔子的学说成为封建文化的正统,其本人也被尊为圣人,对后世影响极大。

3.项橐(tuó

春秋时期莒(jǔ)国(今山东省日照市)的一位神童,虽然只有七岁,孔夫子依然把他当作老师一般请教,后世尊项橐为圣公。

《战国策·秦策五》:“甘罗曰:‘夫项槖生七歳(suì)而为孔子师,今臣生十二歳于兹矣!君其试焉,奚以遽(jù)言叱也?’”

后以“项橐”代称早慧的儿童。据考,这种说法最早见于《战国策》。

4.子贡

子贡一般指端木赐,复姓端木,字子贡(古同子赣),以字行(公元前520年-公元前456年)。华夏族,春秋末年卫国(今河南鹤壁市浚县)人。

孔子的得意门生,孔门十哲之一,“受业身通”的弟子之一,孔子曾称其为“瑚(hú)         琏(liǎn)之器”。

子贡在孔门十哲中以言语闻名,利口巧辞,善于雄辩,且有干济才,办事通达,曾任鲁国、卫国之相。

他还善于经商之道,曾经经商于曹国、鲁国两国之间,富致千金,为孔子弟子中首富。      “端木遗风”指子贡遗留下来的诚信经商的风气,成为中国民间信奉的财神。

子贡善货殖,有“君子爱财,取之有道”之风,为后世商界所推崇。

《论语》中对其言行记录较多,《史记》对其评价颇高。

子贡死于齐国,唐开元二十七年追封为“黎侯”,宋大中祥符二年加封为“黎公”,明嘉靖九年改称“先贤端木子”。

5.颜回

尊称颜子,字子渊(公元前521年-公元前481年),春秋末期鲁国人。

孔子弟子;孔门七十二贤之首。

十四岁拜孔子为师,终生师事之,是孔子最得意的门生。

孔子对颜回称赞最多,赞其好学、仁人。

《论语·雍也》说他“……一箪(dān)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为人谦逊好学,“不迁怒,不贰过”。

孔子称赞他“贤哉,回也”,“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雍也》)。

不幸早死。

颜回素以德行著称。严格按照孔子关于“仁”“礼”的要求,“敏于事而慎于言”。故孔子常称赞颜回具有君子四德,即强于行义、弱于受谏、怵(chù)于待禄、慎于治身。

公元前481年,颜回先孔子而去世,葬于鲁城东防山前。孔子对他的早逝感到极为悲痛,不禁哀叹说;“噫!天丧予!天丧予!”

颜回一生没有做过官,也没有留下传世之作,他的只言片语,收集在《论语》等书中,其思想与孔子的思想基本是一致的。后世尊其为“复圣”。

历代文人学士对颜回推尊有加,以颜回配享孔子、祀以太牢,历代帝王封赠有加。


春秋时期鲁国地域版图


春秋时期鲁国政权世袭表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追梦少年820

    问爸爸妈妈,查资料

    荔枝临 回复 @追梦少年820: 我也是哦!

  • 曹梓月

    1990759sdbj 回复 @曹梓月: 刚发了一条,没人给我点赞,现在发一条给我点赞👍

  • 快乐的小朱猪

    小兵子航 回复 @快乐的小朱猪: :

  • 慧心_7d

    百度搜索。

    提瓦特的春天 回复 @慧心_7d: 怎么感觉你有点二玩手机?

  • 睿凌卿ML

    isaac028 回复 @韩小鹏_63: hello

  • 蜜桃Meta

    会在生活中找到,又是会像凯叔一样用工具或问爸爸妈妈,但爷爷奶奶年纪大,问他们的问题会多一点。

  • 听友88301932

    问爸爸或者妈妈

    榕和宸 回复 @听友88301932: 太阳不会变的。

  • 帅帅6666666

    上网查或问爸爸妈妈!ヾ(●´∇`●)ノ哇~

  • 匸廾11

    不经常还好吧(发个公告背包女格斗付)

  • 雪花喵

    喜欢凯叔的回个1,不喜欢的回个9

    永退_竹清 回复 @雪花喵: 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9个1

您访问的内容已下架,将为您查找相关内容
5秒后将为您自动跳转
立即跳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