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00:00
13:34


【注释】
(1)剑外:剑门关以南,这里指四川。蓟北:泛指唐代幽州、蓟州一带,今河北北部地区,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2)却看:回头看。
(3)妻子:妻子和孩子。
(4)漫卷:胡乱地卷起。
(5)喜欲狂: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6)放歌:放声高歌。
(7)须:应当。
(8)纵酒:开怀痛饮。
(9)青春:指明丽的春天的景色。

【译文】
     剑门关外忽然传来收蓟北的消息,我刚刚听到时涕泪满衣裳。回头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点的忧伤,胡乱地卷起诗书欣喜若狂。日头照耀放声高歌痛饮美酒,趁着明媚春光与妻儿一同返回家乡。心想着就从巴峡穿过巫峡,经过了襄阳后又直奔洛阳。

【诗人简介】
      杜甫,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世称“杜工部”、“杜少陵”等,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杜甫被世人尊为“诗圣”,其诗被称为“诗史”。杜甫与李白合称“李杜”。他忧国忧民,人格高尚,他的约1400余首诗被保留了下来,诗艺精湛,在中国古典诗歌中备受推崇,影响深远。。


 【诗词简析】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作于公元763年,那时杜甫52岁。宝应元年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横水打了一个大胜仗,叛军头领薛嵩、张忠志等纷纷投降。至此,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宣告结束。杜甫是一个热爱祖国而又饱经丧乱的诗人,当时正流落在四川,听闻这个大快人心的消息后,欣喜若狂,遂走笔写下这首诗。
      诗的首句恰切地表现了捷报的突然。突然传来的捷报在“初闻”的一刹那所激发的感情波涛,这是喜极而悲、悲喜交集的真实表现。诗人可以返回故乡了,人们将开始新的生活,于是又转悲为喜,喜不自胜。第二联以转作承,落脚于“喜欲狂”,多年笼罩全家的愁云不知跑到哪儿去了,这一句是用妻儿的欢欣来衬托诗人的欣喜之情。“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紧承上联从生活细节上细致的刻画了诗人的狂喜。春天已经来临,在鸟语花香中与妻子儿女们“作伴”,正好“还乡”。诗人想到这里,自然就会“喜欲狂”了。“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是诗人的联想,身在梓州,顷刻间就已回到家乡。诗人的惊喜达到高潮,全诗也至此结束。  
      本诗主要叙写了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十分的喜悦,收拾行装立即还乡的事。抒发诗人无法抑制的胜利喜悦与还乡快意,表现了诗人真挚的爱国情怀,表达了诗人博大的爱国胸怀和高尚的精神境界。

 详细解析请收听音频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江北小娃

    古人上衣下裳,“衣裳”的“裳”应该读chang二声。

  • 宁静致远_47a

    历时近一年,终于在192集赶上了最新更新,就在这留个脚印👣,歇歇脚,喘口气,猛然发现自己在喜马拉雅收听的时长已达到3965小时。回顾在小裴声音陪伴的日子里,听一首,背一首,忘一首,再听,再背,再忘,哎!岁月不饶人。不过没关系,感谢小裴为我这个好理厌文的纯理工男打开了人生中的另一扇门,发现了中华文化中的诗词之美。 为小裴点赞!

  • 彭祖可矣

    你说诗人听闻洛阳附近打胜仗写的这首诗,可诗的开头是剑外忽传收蓟北,蓟北在河北京津一带,这怎么解释啊?

    魏小裴 回复 @彭祖可矣: 宝应元年(762年)冬季,唐军在洛阳附近的衡水打了一个大胜仗,收复了洛阳和郑(今河南郑州)、汴(今河南开封)等州,第二年,史思明的儿子史朝义在河北兵败自缢,其部将田承嗣、李怀仙等相继投降,至此,持续八年之久的“安史之乱”宣告结束。杜甫的诗是在听到这个消息时写的。音频中没有交待很清楚,已经改了,感谢你的关注。

  • 芯赏

    最好的时间听诗词鉴赏啦!给主播点赞!

  • 1586326zkps

    是满衣chang

  • 听友344947573

    衣裳的“裳”读错了改了,很难听,影响整体效果

  • 无声觅惊雷

    太好听了,给主播点赞

  • 青青阿华

    有水平

  • 中华葫芦

    太好了,特级人民教师水平

  • 1396964imzd

    抢到沙发,一直在倾听,不止一遍。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