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精讲007:“三纲”之“明明德”B(曾子解释“明德”)

《大学》精讲007:“三纲”之“明明德”B(曾子解释“明德”)

00:00
14:10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George妈

    哪个qq群,我也想进去啦!好喜欢老师的课。

    账号迁移至启予国学 回复 @George妈: qygxshunming

  • George妈

    喜欢老师的讲解!

    账号迁移至启予国学 回复 @George妈: 感谢支持qygxshunming

  • 飞身抱月

    老师适合搞文字分析,不适合解经,是现代人未入圣门而讲圣学,隔而不融,碎片化

    听友226477146 回复 @飞身抱月: 你懂,但你不教我们

  • 张秉钧1982

    到第七章了还没说正经的内容,一直批评朱熹

    账号迁移至启予国学 回复 @张秉钧1982: 您好,我是杨军老师的学生。这才是第二章的第一节🙏🏻😁喜马拉雅上是剪辑成了小段。 欢迎多多交流学习和运用心得体会。😊🙏🏻

  • 未见此花时

    谢谢

    账号迁移至启予国学 回复 @未见此花时: 感谢支持🙏🏻😊咱们的账号已迁移,请搜索“启予国学”关注并继续收听。 给您带来的不便,敬请谅解😊🙏🏻

  • 三哥与鱼香肉丝

    整体不错,但是想成出租车司机就不用读《大学》这是不对的。人选择书,但是书不会选择人。

    心灵之旅在路上 回复 @三哥与鱼香肉丝: 是啊,好书大家都可以看看,都会有些收获的

  • 应而无住

    人性即是佛性,杨老师虽然否定了,但否定的很含糊、很勉强。人岂有两性?儒家叫人性,佛家叫佛性,不过是不同之称而已。性即心性,佛家悟到了根本——空性上。儒家也讲到了空性,《中庸》说的“中”,即是空,无喜怒哀乐岂不是空?王阳明说“无善无恶心之体”,岂不是说空?道家说“冲”、说“谷”,岂不是空?杨老师不解儒释道一家之理,硬是要把儒道佛分开,学问至此已偏矣!性只有一个,只是佛家悟其空,道家悟其净,儒家悟其能,功夫不同而已,认识并无差别。先秦儒家修行功夫上只讲“反求诸己”,如曾子“吾日三省吾身”,只是事后之求,未从事前观照,事前观照也是“虚灵不昧”之心体上观照每一个起心动念,让事从念起之时即做引导

    青年憨憨 回复 @应而无住: 我想杨老师的目的就是告诉大家,我们要用儒家的思想去了解儒学,虽然有万法归一的说法,但是那是制高点的看法,我们现在先要分清楚,一个一个搞明白,最后你自己合起来比较就行了,一开始就合起来看,那最后儒释道还是儒释道吗,不伦不类的结局。我觉得杨老师是为了表达这个观点

  • 廷武

    不是朱熹不对,是他看问题的角度不同,讲国学语言要中立!说别人错就是证明自己对!对错就是对立,就是自己标准!老师你可以换一种表述"朱熹的说法我还不理解,我没有那个境界",这样比较中立妥当!

    本宫是天下第一 回复 @廷武: 他确实列出了自古以来对于大的解释,确实于大人之学相差甚远,听了怎么理解是个人的理解,觉得不对就说出来,国学的东西,谁能保证哪个说得对,所以自己理解有用就是对的,权威不代表真理,解释的,对于我们这种能有用就行,既然角度不同,就会有不同的解释,可能就会出现对立,毕竟国学解释的人有不同派系,不必纠结,可能就杨老师就个人观点较强,但他是说书的,就来讲述这本书说了什么,这是经过他的思考,是他的理解,他没说自己一定,同意就听吧

  • 小桃君_y3

    只要有那么一句是可以引导我的,就觉得很好了!感谢🙏

    羊三五 回复 @小桃君_y3: 赞同。所谓厚积薄发,无论是观点或者实践建议,能启发自己,产生共鸣,就是有意义的。每个人追求不一样,选择性接受的思想也不一样,抱着宽容的心态去听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