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067 读书最高 为善最乐

0067 读书最高 为善最乐

00:00
00:33
黄金未为贵,安乐值钱多。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
为善最乐,为恶难逃。
译文
黄金并不算贵重,安乐的价值更高。世间万事都是卑下的,只有读书才是高尚的事业。做善事是十分快乐的,做坏事难逃惩罚。
注释
①安乐:平安快乐。②品:种类,等级。
评析
对于人生价值的衡量,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标准。至于孰轻孰重、孰好孰坏只有靠自己去体会。判断的标准不同,得到的答案自然也不一样。
是黄金珍贵还是安乐值钱,要看自己是一种什么样的人生态度,一个对金钱欲望过高的人并不清楚什么才算真正的安乐,对他而言,安乐的定义也许就是更多的金钱。只是是否真正有过安乐的感受,那就要看他的欲望是否真正得到过满足了。

对于古人而言,读书是一件高尚的事业,不为别的,只因为读书是可以获得知识,知识可以当做敲门砖,这块敲门砖可以敲开存有颜如玉、千钟粟的黄金屋的大门。寒门士子为了摆脱贫困,获得富贵而读书,仕族子弟也要为了维护已有的富贵和权势而读书。总之这项高贵的事业把人格模式化了,而人们的思想也将这项高贵的事业世俗化了。读书失去了它本来的意义。而“唯有读书高”这是一种官尊民贱的“官本位”思想,同样禁锢了人们几千年的生活。读书只为做官的思想当然是要不得的。况且,现代社会无论从事什么职业都离不开读书,没有知识,什么事情都做不好。至于“万般皆下品”那就更加无从谈起了。
行善与作恶都是人的处世,但是两者却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结果。“为善最乐,为恶难逃”,行善之人往往有一颗善良而快乐的心,不管命运如何捉弄,他们的生活都不会失去灿烂的阳光;而作恶之人即使一时得逞,也终难逃脱生活的惩罚。
典例链接
范蠡拯救儿子
《史记·越王勾践世家》记录了一则陶朱公范蠡拯救儿子的故事。
范蠡,就是协助越王勾践灭吴称霸之后又遁入江湖的智者。在功成身退后,出海去了齐国,在海边耕种为生,父子整治家产,没几年便积聚了数十万财产,齐国人听说他有才能,想请他做相国,范蠡以为长久的接受尊贵的称号是不吉利的,广赦财产后,只藏着重要珍宝来到定陶,再一次发家致富,积累了上亿的财产,天下称陶朱公。
范蠡在定陶的时候,小儿子出生了,等到小儿子长大的时候,范蠡的二儿子在楚国杀了人,收在监牢里。范蠡得知消息后说:“杀人者死,这是本分。不过我听说千金之子不会在大庭广众之下被处死。”就命令小儿子带了千镒黄金,坐牛车去楚国解救,就要出发时,范蠡的长子拼死拼活的不同意,说家里出了事应该由长子出面,父亲不派我去,这是对我的不信任,说明我不孝顺,我不如死了算了。范蠡给搅得没有办法,只好派长子去,范蠡写了一封信给楚国的故交庄生,让长子带着信直接去找庄生,又再三叮嘱长子,到了后不论任何事情都要任由庄生安排,千万不要与之争执。长子答允出发,又私自带了几百溢黄金。
长子到了楚国找到庄生,发现庄生穷得一塌糊涂,住所利用城墙作为后墙,门前满是杂草。长子按照范蠡的交代,把千镒黄金交给庄生。庄生听明来意,便说:“你现在赶快离开,千万不要逗留,即使弟弟放出来了,也不要问所以然!”然而长子并没有离开楚国,而是用私自带的黄金献给楚国的权贵,以求门路。
庄生虽然贫穷,但廉洁正直闻名天下,从楚王以下都把他当老师一样尊崇。至于范蠡送来的黄金,他并不想接受,想要等事成以后归还,表明信誉。庄生对妻子说“这是陶朱公的钱财。如果我病死了,来不及事先交代你,记得以后归还他,不要去动用。”但是范蠡的长子不明所以,以为给这样的人黄金毫无用处。
庄生找了一个适当的时机见楚王,说:“某星宿移动到某个位置,对楚国有危害。”楚王向来相信庄生,问庄生如何是好。庄生说只有做好事才能消除,楚王表示明白了。然后命令使者去将钱财物资的府库严密封起来。
楚国接受贿赂的官员听说消息后惊喜地告诉范蠡长子,说:“楚王就要大赦天下了。”长子不解,官员说:“每次王实施大赦,怕人乘机在大赦前抢劫,所以常常先把府库封闭,昨晚楚王已命令封闭府库了。”长子以为楚国即将大赦,他的弟弟自然会放出,那么千镒黄金岂不是白白便宜庄生了?不行,长子立刻去见庄生。
庄生见到长子,大惊说:“你怎么还没有离开呀?”长子十分不客气地说:“当然没有离开!当初是为了弟弟的事情,现在弟弟的罪,大家都知道会自动赦免了,所以特来向先生辞行!”庄生这下明白他的意思,往里面一指说:“钱都在里面,你自己拿走吧。”长子拿回财物,心下窃喜。
庄生被长子的做法激怒,又去见楚王说:“我上次说星宿的事情,王说要用修德的方法来回报,这当然很好。但现在我在街市上听很多人说,陶有一位富人叫朱公,他的儿子杀了人被囚在楚国,他的家人拿了许多金钱贿赂了王的左右,所以王并不是为了体恤国民而实行大赦,而是因为朱公儿子的缘故!”楚王一听,大怒说:“胡扯!我虽然没什么德行,但怎么会因为朱公儿子的缘故而特别施恩大赦呢?”就命令杀掉了范蠡的儿子,第二天才下达赦免的命令。范蠡的长子最终带着他弟弟的尸体回来。
到家以后,家人都很悲伤,范蠡独自好笑:“我就知道他一去必然会杀死他弟弟的!他不是不爱他的弟弟,只是舍不得花钱呀!这是因为他年少时和我一起经营,知道谋生的困难,历尽艰苦,所以不轻易花钱。至于小儿子,生来就看见我很富有,坐着好车,骑着良马,去追逐狡兔,哪里懂得钱财是怎样积聚的,所以不会吝惜。我原想派小儿子去,就是因为他能舍弃财物呀!而大儿子是做不到的,所以最后必然杀死他的弟弟,这是合乎常理的,没什么好悲伤!我本就日日夜夜在等着桑车的到来!”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