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性与特殊性并重——读《矛盾论》有感

一般性与特殊性并重——读《矛盾论》有感

00:00
06:38

一般性与特殊性并重——读《矛盾论》有感


矛盾一般性与特殊性的问题,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而矛盾一般性与特殊性又有着共同的基础,那就是矛盾的普遍性。

矛盾的普遍性,指的是矛盾无处不在、无时不在;矛盾的一般性,指的是同一类矛盾具有共同的规律,也就是共性;矛盾的特殊性,指的的是每一事物、每一矛盾都具有独特的性质,也就是个性。

矛盾的普遍性,决定了矛盾观点和矛盾方法应用于分析和解决问题时的普遍有效性。这体现在唯物辩证法应用于人类历史的分析和自然历史的分析,应用于社会的变革和自然的变革,获得了极其伟大的成功。

矛盾的一般性和特殊性则以矛盾的普遍性为基础,紧密联系,密不可分。

人们的实践活动首先接触到特殊的事物和其中的矛盾,对矛盾的特殊性产生感性认识;感性认识积累到足够丰富,经过概括和抽象,总结出一般规律、理性认识,就掌握了矛盾的一般性。之后就可以用理性认识来指导进一步的实践。由实践到认识,再由认识到实践;由特殊到一般,再由一般到特殊;矛盾的一般性和特殊性就这样交替显现并发挥作用。人类的认识也这样循环往复地进行,不断提高、不断深入。

此时此地产生的认识,为什么能够指导彼时彼地的实践?因为同一种类型的矛盾具有共同的规律,这就是矛盾的一般性在起作用。掌握了一种类型矛盾的规律,就可以应用它来解决同一类型的其它矛盾。

诞生在十九世纪欧洲的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能在二十世纪的东方应用于中国?因为马克思主义揭示了在阶级矛盾推动下,社会发展变迁的一般规律。社会的发展变迁无论发生在欧洲还是亚洲,都具有相同的本质规律。所以有可能在中国实践马克思主义。

但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并不是拿来就能用的。这是因为中国的社会矛盾具有明显的特殊性。凡是对这点没有足够认识的实践活动都失败了。只有毛泽东思想兼顾了矛盾的一般性和特殊性,把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实际结合起来,才能真正救中国。

矛盾的特殊性为什么这样重要?首先从世界的本质来看。特殊性总是存在的,有了特殊性才有了个体。特殊性是事物相互区别的根据。每一件事物,每一个矛盾,总有它特殊的方面。所以说世界上没有两件完全相同的事物。

然后从实践的角度来看。实践活动的对象必然是特定的事物,而不是一般的事物。研究一般的事物,那是思想家在头脑里做的事,不是实践活动。客观世界中只存在特定的事物,不存在一般的事物。所以说一般性存在于特殊性之中。

两方面的原因共同决定了矛盾特殊性的重要。而且事物越复杂,掌握一般性就越困难,特殊性也就越关键。所以在复杂的社会运动变化中必须对矛盾的特殊性有清醒的认识。不然就很容易走向教条主义,想要把此时此地的矛盾规律生搬硬套到彼时彼地,结果犯下错误。照搬别人的理论当然轻松,所以教条主义是一种懒惰的毛病,很容易犯的毛病。

那么有没有夸大矛盾特殊性、轻视矛盾一般性的时候呢?也是有的。这往往是在涉及到自身的事情时,因为人们对于自身的特殊性总是有足够甚至过高的认识。

一方面,自己想要在实践中成长,工作也好、学习也好,有很多简单清晰的规律可以借鉴。事实上科学、社会进步的基础就是不断发现并积累和应用矛盾一般规律。可惜的是我们经常把这些规律丢在一边,有时因为懒惰,有时因为侥幸,有时因为自大。

再有,自己和他人对比的时候。轮到别人,只看到矛盾的一般性,要求别人按照矛盾的规律来。轮到自己,只看到矛盾的特殊性,觉得我应该例外。也就是宽以律己,严以待人。

这两种现象对我们当然都是不利的。这提示我们,涉及到自身的时候,有必要多考虑矛盾一般性。

分别面对社会问题和自身问题时,对矛盾一般性与特殊性的侧重有很大不同。当然也不能说,在社会问题上特殊性大于一般性,在自身问题上一般性大于特殊性。这种简单化的认识又忘记了矛盾的特殊性。最终我们知道,在应用矛盾方法处理问题时,矛盾的一般性和特殊性都应该得到足够的认识。那么何时强调一般性、何时突出特殊性?这就需要客观全面深入地、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254664664

    讲得很好!请问这本书能买到吗?

    声搏新 回复 @听友254664664: 过奖了!这些文字是我的一些学习体会,并不是一本书,所以买不到。不过每一期的文本都已经上传了,可以看到。

  • MENGQS

    请把配乐音量小些,影响听说

  • 1378987sbgv

    毛泽东选集怎么播放不了?

    声搏新 回复 @1378987sbgv: 是说本专辑吗?可以正常播放。毛选原文是因为版权限制不能播。

  • 1378700coik

    背景音乐如果小一点就更好了。

  • 鸡髦掸子

    老师好,这是我听了您的作品后的一点思考,也请您指正。特殊性和一般性。 新媒体按理说应该是让人更全面,更多元的了解世界,但为了吸引流量而产生的泛娱乐化的内容,偏向性的推送,会强化了特殊性的一般性化,就是把某一特殊群体的爱好,扩大为更广人的爱好。特别是在未形成自己的特殊性的时候(包括处于中间位置的人和某一领域的特殊性),格外严重,对于这些人,肯定以大多数喜欢的推送,会把更一般化的东西推送给新人,在新人未形成自己特殊性的情况下,更会把一般性的东西定为自己的特殊性。而网上的世界跟现实的世界差异很大,有时甚至完全不一样,自己不结合实际,想的要的跟着网上走,肯定越走越黑。

    声搏新 回复 @鸡髦掸子: 你说的对,新媒体的形式多样、传播速度快,又总是贴近喜好、廉价获得,对我们的世界观产生巨大的影响。有时候让我们不知不觉中把热搜当成了现实,把网红当成了代表;也有时候把极少数的非主流和不正常当成了普遍和正常事物。如果被这些内容完全占领了我们的输入,那就太可怕了。所以还得经常拿起看似枯燥的经典名著,学习和温习。有些书值得反复阅读,就是为了让思想再炼,让认识回炉。

  • 一滴水1976慕梓

    怎么没有文字呢?

    声搏新 回复 @一滴水1976慕梓: 已经有了。后续还会陆续上传。

  • 声搏新

    本节内容对于矛盾普遍性、一般性、特殊性的讨论与《矛盾论》原文略有不同,建议听友对照阅读原文,以免受到本文误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