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药】滋阴清热效宏彰

【鲜药】滋阴清热效宏彰

00:00
16:49

鲜药——中药之母


喜马拉雅的朋友们,大家好!我是赵中振。

平常如果得了病都希望找名医、大医看病。大医首先要医德高尚,大医并不一定开方子用大药。药用得越多越贵重,未必就是好大夫。

我们的日常生活当中,有很多健康的小妙招。假如能把身边的小药用起来,在厨房里就能解决大问题,那才是真正的高人。简、便、验、廉的方法能奏效的话,是最应提倡的。

翻开《本草纲目》,李时珍用的基本都是小处方,包括很多使用鲜药的小方。鲜药不仅起效快,而且疗效好。有一个患者鼻血不止,情况危急。李时珍给他服用了萝卜汁配无灰酒,马上血就止住了。无灰酒是不加石灰的黄酒,萝卜汁就是大白萝卜的鲜榨汁。

顾名思义,鲜药就是新鲜的中药,不经过干燥可直接治病的那些中药材。那么,鲜药是不是只在坊间使用呢?当然不是,古来不少名家都以擅长运用鲜药而著称。

鲜药是登得大雅之堂,并且被记录在经典古籍当中的一类药物。

鲜药溯源

鲜药贯穿于中医药兴起到发展的全过程。古人对药物的发现大多时候始于使用鲜药。

神农尝百草,品尝的多是鲜药。《神农本草经》当中多次出现“生者良”这样的记录,用鲜药行之有效。

汉代的医圣张仲景,使用鲜药治疗过多种病症,治疗百合病的百合地黄汤,用了鲜地黄汁。生姜泻心汤用了生姜和胃消痞、散结除水。

现在最为人们所熟知的鲜药使用,可能是葛洪在《肘后备急方》中治疗疟疾的有效方法:取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

屠呦呦教授正是受到了葛洪使用新鲜青蒿汁的启发,推测青蒿中的某些有效成分,可能不耐高温,进而采用了低温乙醚冷浸等方法,才成功地提取出了有效成分青蒿素,这才有了后来获得诺贝尔奖的事迹。

李时珍用鲜药

李时珍更是将鲜药治病灵活运用,更加发扬。《本草纲目》中记载的鲜药验方多达1100多条,同时记载了大量的使用鲜药的案例。

李时珍记录的直接使用新鲜中药榨汁的用法就不少,我简单整理了一下,有牛膝、桑椹、旱莲草、薄荷、青蒿、蒲公英、韭菜汁、冬瓜汁、牛蒡汁,还有葱汁、藕汁、萝卜汁。同时,李时珍复方使用鲜药汁的小方,比如在地黄汁中再加姜汁,姜汁再加甘蔗汁。

这里我再来举一例李时珍用鲜药治病的真实案例。

有一位男性患者,尿血,胀痛难忍,生不如死。李时珍给他开了莲藕汁加上血余炭,调匀服用,每次只用二钱。服用了三天后,血止住了,痛也消除了,患者痊愈了。

李时珍在运用鲜药汁时以因人制宜的原则,有的榨汁内服,有的水煎内服,还有的鲜药捣烂外用。

鲜药治疗的病证,不限于内科的疾病,还可用于外科、妇科、儿科及五官科疾病,包括了慢性的疾病以及多种疑难杂症、危重症等。

温病学派与鲜药

鲜药一般药性偏寒凉,具有水分多、发油多、气味多芳香的特点。相应的,鲜药作用主要偏重于清热、凉血、养阴、解表和解毒。

清代的温病学派在鲜药使用方面达到了一个高峰。温病学派创始人之一,著名医家叶天士,擅长使用鲜荷叶、鲜莲子、鲜地黄治疗暑邪。温病学派尤其重视防止热病伤阴,强调“存得一分津液,便有一分生机”。

遇到热盛阴伤的情况,也有独到的治疗方法。清代医学家吴鞠通在《温病条辨》中记载了用雪梨汁的方法。遇到口中“吐白沫粘滞不快”的患者,还可以用五汁饮。五汁饮由梨汁、荸荠汁、鲜芦根汁、麦冬汁和藕汁组成,可以滋补阴液。

我从小在北京长大,京城曾有四大名医:肖龙友、孔伯华、施今墨、汪逢春,他们都擅用鲜药。在他们的影响下,各大药铺都有经营鲜药的历史。如鲜藿香、鲜佩兰、鲜薄荷、鲜葱白、鲜益母草、鲜蒲公英等。

 

常作鲜药使用的白花蛇舌草


生熟异治

炮制是中药的一大特色,新鲜用药也是。

在国际学术会议上,向海外中医药同仁、爱好者介绍中药的时候,我经常以地黄与生姜为例来说明中药使用的三种形式。

炮制前后产生的变化,体现出中药的生熟异治,最典型的代表当属地黄。地黄有鲜地黄、生地黄和熟地黄之分。

从土里挖出来洗净后用的是鲜地黄,清热生津的功效比较好。《神农本草经》中讲的就是地黄生者良。鲜地黄切制干燥后使用就是生地黄。生地黄也能生津,但力度和鲜地黄相比就弱了很多,主要是用于凉血清热。九蒸九制的熟地黄以补血滋阴的功效为主。

再一个例子姜有生姜、干姜、炮姜和姜炭。生的就是鲜的,生姜的功效更加广泛,不仅是一味良药,生姜汁还是中药炮制的辅料之一。生姜较容易保鲜,即使放置几个月都没问题,生姜的鲜用至今都相当常见。

生姜不怕冷冻,可以把姜放在冰箱的冷冻区。我家的冰箱里就一年四季常备新鲜的姜。

青草药市场

坊间的青草药使用一直在传承,南方更见多一些。

早上的自由市场里,可看到很多又是菜又是药的新鲜蔬菜,就摆放在菜摊上,荸荠、莲藕、山药、紫苏、生姜、薄荷、牛蒡根。

在香港、广东的早市上,粉葛、土茯苓、石斛、鱼腥草、白茅根等鲜药几乎天天都可以看到。

在宝岛台湾,使用鲜药的习俗也被传承了下来。台北有一条药材街,叫作迪化街,街边大大小小的商铺多有鲜药出售。台中有一条专门贩售鲜药的街道就叫青草街。他们的药店一般都是敞开的铺面,摆放着成堆的鱼腥草、芦荟、仙人掌、桑叶、穿心莲、榕树根等鲜药。当地的用药习惯和福建十分相似,许多都是闽南青草药的常用品种,且用法相同。

记得有一次去台中出差,正好赶上我有些上火,嗓子眼发痒,还有痰。碰到一家店老板送了一杯草药茶,刚榨好的药汁加热甘蔗汁,凉药热服。我喝下去之后的第二天一早,便感觉神清气爽,痰也去了,嗓子也清爽了。广东的凉茶也要趁热喝,效果才更好。

我还记得,1990年端午节的时候,我到广西靖西参加第五届全国药史本草学会。会议的组织者考虑要让代表们实地感受一下当地的民间草药,会址便选在那里,我也亲身体验到了鲜药的魅力。

我们的学会中有两位谢老,谢海洲教授和我的导师谢宗万教授,跟随着中医药界的老前辈一起外出,我学到了很多宝贵经验。

谢海洲老师医术精湛、医德高尚而且平易近人。他擅于使用鲜药,也推崇鲜药。我们一起外出的时候,谢老向我传授过一个小妙招。如果偶遇外感风寒,不用去医院,就在厨房里找点葱根、香菜根、生姜,一起煮水喝,再发点汗就好了。我不但记下了,也用上了,多次亲身试验的确效果良好。

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后期中医临床用药基本以干代鲜,鲜药在各大中城市少有供应。就是在谢海洲教授等专家的大力提倡和推动下,鲜药的使用慢慢恢复了一些规模,为一个学科的振兴起到巨大的作用。

用鲜药和吃新鲜蔬菜一样,在我看来保障鲜药的使用主要有三大要素,一是有栽培的资源保障、二是有效的运输、三是质量保鲜。现在中药的栽培大多已成规模,运输也方便快捷,几乎家家户户都有冷藏设备保鲜。发展到现在出现了更多药材加工保存的方法,如喷雾干燥、冷冻干燥等。鲜药也迎来了大发展的好时代。

我们走在街上就能看到果吧、水吧,也有地方出售石斛汁、鲜芦荟汁等饮品,他们都是鲜药。




我大学时的中药启蒙老师,张世臣教授曾经说过一句话:“鲜药是中药之母。”这句话概括得十分精辟。

我的师兄郝近大教授,从事中药鲜药研究四十年,成果卓著。他送给我一本他的专著,由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鲜药研究与应用》,这是近年鲜药研究领域的代表性著作。郝近大师兄和现代鲜药研究开拓者李建生大夫等有志之士,发起成立了全国鲜药研究学术委员会。我曾带过的博士研究生彭勇教授,目前担任这个学会的会长,研讨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

这一讲里我提到了很多的人,他们如群星灿烂。在鲜药研究的领域里,有我的老师、有我的师兄弟、有我的学生,还有很多好朋友,他们都是鲜药研究与应用的骨干。我自己是被影响、被熏陶的受益者,这里也来当一回传播者。

今天就讲到这里,谢谢大家!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听友148304648

    诗话本草纲目(410) ——题中振《本草纲目》健康智慧200讲—— 鲜药 鲜药首推温病昌, 滋阴清热效宏彰。 呦呦名世青蒿素, 妙在尊经肘后方。

  • 华桑华

    老师讲的很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