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傅佩荣。
这一集的主题是,怎么会弄得槁木死灰?
我们开始进入到《庄子》的第二篇〈齐物论〉,〈齐物论〉是《庄子》全书里面最难的一篇,也是最重要的一篇,为什么?它里面提到古人的最高智慧,它里面又提到人生最高的体验,这两个最高的话,就值得我们认真思考了。但麻烦在哪里?过去,我对于这一篇光是篇名三个字就有两个念法,第一是把前面两个字念在一起,念成“齐物”论,其次是把后面两个字连在一起,要去齐各种“物论”。
我早期都是照前面的念法,因为说齐物之论就是我要来讨论万物平等,听起来满好的“万物平等”。人跟万物都一样,但是万物平等这个观念往往是一个结论,而不是真的思考的过程,所以我现在念法是齐各种“物论”。
什么叫“物论”?就是许多人对于万物怎么回事,有没有开始?怎么发展?结束又如何?万物是不是真的存在?有各种讨论甚至有各种争论跟辩论,要把这些“物论”全部加以消解,说这些都是一样的,最好不用再浪费力气去做这样的辩论。
从这边了解才能知道〈齐物论〉为什么困难?因为它要让你知道,所有的烦恼都来自于人的认知所造成的各种困扰,像各种理论就是最明显的例子。
就在这一集一开头的时候第一章,如果没有我前面简单这样介绍,就很难理解第一章在说什么?我们现在就立刻看到第一章的内容。
“南郭子綦靠着桌子坐着,抬头向天、缓缓吐气,神情漠然好像忘了自己。他的学生颜成子游侍立在旁,请教他说:“这是怎么一回事?形体固然可以让它如同槁木,难道心神也可以让它如同死灰吗?老师今天靠桌而坐的神情,跟以前靠桌而坐的神情不一样啊?”“
就知道这是老师跟学生两个人之间在讨论问题,老师靠着桌子坐着,恐怕在修练吧,吐一口气,学生立刻发现跟以前不一样,老师以前静坐修练的时候,身体像槁木一样,这比较容易,反正我坐着不动三个小时,但是学生发现这次老师心神好像死灰一样,是从脸上的表情看起来,好像这个人根本不是活着的人,学生吓一跳说,难道可以形如槁木,心如死灰?我们常常说“槁木死灰”是从这边来的。
这一下问题来了,老师怎么回答?老师的回答完全没有针对他的问题,他立刻转个方向,为什么要这样转方向?我们先看看老师怎么回答。
“南郭子綦说:“偃(就是颜成子游的名字),你问得正好!今天我做到忘了自己,你知道吗?你听说过人籁,却不曾听说过地籁,即使听说过地籁也没有听说过天籁吧!”“
这就是第一章,你一定很好奇,前面学生问老师说,老师怎么变成槁木死灰的样子,难道这也算修行?老师的回答说,你懂不懂什么叫人籁,地籁,天籁?什么叫籁?籁是一种乐器,像箫一样的,竹子中间空的,吹的时候发出声音的统称为籁。
所以人籁就是人发出的声音,地籁就是自然界发出的声音,最高的是天籁,到底在说什么?明明是问你怎么变成槁木死灰,你跟他说有三种乐器发出的声音,学生当然没听过,所以后面就会解释什么叫做地籁。人籁比较容易,像我刚才讲笛子或是箫,你吹的话,声音很优美,吹出去的曲子很好听。
事实上人所发出的声音都是人籁,譬如我现在在说话,你在听我介绍庄子思想,这也是人籁。有什么问题?人说话甚至演奏音乐都有一个目的,就是我说话有个节奏,就跟演奏音乐唱歌一样,希望你听懂我的意思。听的人就有压力,心里想有没有听错?会不会误会了?老师讲的是不是这个意思?这个久了之后吃不消,所以为什么学生上课很容易打瞌睡,原因就在这里。
他听了之后觉得糊里糊涂的,会觉得很累,人籁给人压力,因为他有想法需要传达,甚至包括乐器发出的声音,你听再好的音乐都有它的节奏有它的结构,怎么开始怎么发展什么旋律,最后怎么结束,你听的时候常常想是不是快结束了?它表达什么意思?压力很大。让你在听的时候虽然是一种享受,心里面也会担心我是不是懂得这曲子的意思,这个享受能不能延续下去等等。
你就要问,明明问你怎么变成槁木死灰,你跟我讲后面的三种籁,为什么?他就是要强调你只有变成槁木死灰,才能够真正懂得什么叫天籁。
至于说什么叫天籁,我们这边再说明一下整个道家思想的架构,这个非常重要的观念,就是我一直强调的2+1的结构。人籁是人类的世界发出来的声音,人有认知能力,所有人类发出的声音,说话跟唱歌都一样,都要表达某种意念或是情感,或是某种想法,听的人就是其他人,他听的时候就觉得他听错了,会不会有问题?
再看地籁,地就是自然界,天地之间所有的一切叫作地,在这个时候你就要问地籁是怎么回事?自然界发出来的声音。当人类跟自然界都了解之后,怎么会有另一个天籁?我们要特别留意,地籁跟天籁不是地上跟天空的对照,他这边讲天籁,要想到什么?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最后道法自然。
道是取法万物自己保存自己的样子,叫做道法自然,重要的是天法道,天至少比地更为高超,更接近道那个层次。所以你如果了解我刚刚前面所说的,就知道说确实是2+1,一边是人类一边是自然界,然后他们有没有共同的来源与归宿。
因为这边讲〈齐物论〉,人类发出的各种观念,就形成各种不同的对万物的理论,就是“物论”多得不得了。有时候你根本不知道谁对谁错,甚至各有各的是非,你要把这样的“物论”通通去掉,“齐”就是整齐化为相对的,就是没有任何“物论”是绝对的,因为他后面要讲到古人的最高智慧,就是能够了解没有万物存在,如果没有万物存在是最高的智慧所能领悟的道理,还讲什么“物论”?
譬如说万物是好的,万物是不好的,人性是善的是恶的,有什么意义?人类所发出来的一切“物论”来自于什么?
第一个,来自于人的感官所得到的信息,看到什么?听到什么?
第二个,来自于人的思想所产生的各种想法。
所以现在知道,前面为什么要说形如槁木,心如死灰,一定要把人的感觉感官的能力,以及人的认知思想的能力,两方面都加以限制,甚至把它调节让它不要发出复杂的情况,才有可能真的去悟道。因为人的身跟心构成的困扰太多太多了。
〈齐物论〉这一篇为什么困难?因为后面会连续几章谈到人的感觉的情况如何?人的心智的发展又如何?人类社会构成的各种知识到底有什么复杂的情况,有知识之后又有各种言论,言论里面怎么吵吵不完,到最后根本就不可能进行辩论,因为找不到客观的人当裁判,把这些都消解之后,才能够知道为什么南郭子綦这个老师,在回答学生的问题说,怎么身体像槁木一样,心智像死灰一样,他会说你懂不懂什么叫做人籁、地籁还有天籁?才能连起来。
事实上我念《庄子》的书也很多年了,〈齐物论〉方面我是第一次有这样完整的理解,为什么问槁木死灰也会谈到三籁?原因就在这里,因为所有的“物论”都是人类自寻烦恼,等于是天下本无事,庸人自扰之。各种学派的争论,庄子后面也会特别提到儒家墨家的争论,都是没有必要的,真的谁赢了又如何?谁输了又如何?怎么判断?谁一定是赢的?谁一定是输的?每一个人各有他的道理!
〈齐物论〉后面有好几章非常不容易了解,原因就在这里。
我们这一集先把〈齐物论〉这一篇,这一篇最重要,因为他提到最高的智慧是怎么回事,也提到最高的体验的境界又是什么样的情况。然后就跟你说要怎么入手?就要从修练自己开始。“形如槁木,心如死灰”这样的句子,在《庄子》里面后面还有出现三次,代表他不是一般的观念,他是修行的重要的观念。
我们下一集就会进一步谈到“地籁”,也会稍微说明一下什么叫“天籁”。
这一集就谈到这里。我是傅佩荣,谢谢你的收听。
299元订了《庄子》,只有21集?
傅佩荣国学馆 回复 @老木匠_xm: 每周四更,共210集
跟随老师系统学习孔、孟、老、庄、易、学、庸这七门课程已有七个年头了,七年来学习从不敢放松,每天至少要拿出一个小时来学习、领悟老师释解的著作。每次听到老师的讲解,还是激动不已,为何?因为每次收听都有新的感悟,每次收听都有新的精进。
形如槁木、心如死灰是指离形去知、物我两忘,心灵回到最原初、最本真的状态,虚而待物,方能聆听天籁之音,天籁即道。
扁石和丁 回复 @逍遥游弋: 这位朋友的理解已经很接近了。但天籁不是道,怒者是道,天籁是道吹心窍而发出的心声。风之于万窍就如道之于心窍。有兴趣可以阅读我写的全本庄子解读,公众号扁石和丁。
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齐,物论,整齐的来讨论天下万物的说法。
天地有大美而不言,庄子游逍遥可偕乐
齐、物论!齐于”未始有物”,物相对,道绝对。
读《庄子》可以调整你的宇宙观,挑战你的人生观,颠覆你的价值观。——傅佩荣 读先生谈庄子,特别喜欢先生总结道家思想的四句话:“与自己要安;与别人要化;与自然要乐;与大道要游。”,品读先生之书,心胸开阔,视野拓宽,心灵安静!乐哉美哉!
观卦初六是孩童可看到事物的本质,孩童不受世俗的影响。小人道
为学日益,为道日损。 损之又损,以至于无为。 无为而无不为。
http://xima.tv/1_jC7BX8?_sonic=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