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建之声》12月8日

《绿建之声》12月8日

00:00
13:36

绿建之声12月8

与行业为伴,与绿建同行。大家好,我是主持人路鸣。今天是2021年12月8日,星期,欢迎关注《绿建之声》。

绿建热点

国 内

●国家能源局发布《全国可再生能源供暖典型案例汇编》,总结推广可再生能源供暖的成功经验和做法,供各地参考。其中多个项目涉及储热技术的应用。

●第二批大型风电光伏基地项目申报启动将重点考虑在沙漠、戈壁、荒漠地区建设。

●《中欧绿色可持续发展碳中和创新重大项目战略合作协议》在京签约,将以工业、建筑、能源等为重点领域,以城市群、城市、区域和行业为应用场景,通过共建资金支持机制及搭建国际合作平台等举措推动协议实施。

国 际

●英国《自然·气候变化》杂志的最新研究表明与单独执行气候—能源政策相比,策略性地退役污染最严重、最为有害的发电厂,可在2010至2050年间,累积避免430亿吨的二氧化碳排放,并挽救600万人的生命。

●新加坡作为全球重要的金融和贸易中心以及东盟唯一为碳排放定价的国家,计划到2030年将二氧化碳排放碳税提高到每吨10至15新元。目前该国碳税为5新元。●韩国发布“2050碳中和标准化战略”,将在可再生资源等能源转换领域、建筑等产业部门、循环经济等资源再利用领域制定近100项新的国家标准。同时,结合实际情况,引进国际标准化组织制定的400项碳中和标准。 

绿建资讯

●《国家智能制造标准体系建设指南(2021版)》发布。工信部指出,要坚持智能制造主攻方向不动摇,下大力气加快构建智能制造发展生态;实现工艺技术创新、装备研发应用、解决方案突破与标准体系建设同向发力、互为促进;加强国际标准化工作统筹,全方位、多层次开展国际标准合作。●冬奥会和冬残奥会所有新建场馆均采用高标准的绿色设计和施工工艺,在建设中坚持“建筑节能、建筑节地、建筑节水、建筑节材,保护环境”,均取得三星绿色建筑设计标识。●全国绿色建筑补贴政策密集出台据统计,目前北京、广东、江苏等14个省市明确发布了光伏建筑一体化相关补贴政策,最高补贴0.4元/度,补助限额从100-300万元不等●浙江省印发全国首个针对整县推进分布式光伏开发试点工作的省级实施导则,明确各试点县应按照当地“十四五”规划可再生能源发展目标来确定分布式光伏建设目标。新建建筑在设计时就要考虑光伏安装条件,且能装光伏的区域都要利用起来。●中国节能协会今日在海南博鳌举行以“碳中和-引领发展之大变局”为主题的首届碳中和博鳌论坛,探讨碳中和愿景下企业如何做好战略转型布局、占据产业变革的制高点、增强竞争力等议题,共谋绿色发展,共创低碳生活。

绿建纪事

近日,新加坡国际事务研究所发布的最新报告提出,东盟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将采取合作方式,鼓励各利益相关方参与到行动计划中,同时加大公共和私营部门去碳化的力度,与全球其他地区共同努力将全球升温幅度控制在1.5℃以内。最近十年,东盟的城市化扩张以及经济发展速度都在加快。同时,由于该区域人口和经济活动集中在沿海地区,成为受洪水、干旱和海平面上升等气候变化影响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在第26届联合国气候变化大会上,东盟发表了《东盟气候变化联合声明》,重申了对《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和《巴黎协定》的承诺,表明愿意在可持续森林管理、能源效率和生物多样性保护等领域与其他国家和地区展开合作。早在1999年,东盟就成立了“东盟能源中心”以促进内部合作,并提供确保可持续经济增长的能源政策和方案,加速能源战略一体化。此外,“东盟能源合作行动计划”是东盟能源合作的蓝图,目前,该行动计划已进入第二阶段。在资金方面,东盟于2019年启动了“东盟催化绿色金融基金”,旨在通过提供超过14亿美元的贷款和技术援助,推动东南亚绿色基础设施项目的开展,其中包括可再生能源、可持续交通、供水和卫生设施项目,以及废物管理和气候适应性农业项目,这些项目必须有明确的减排目标和计划。当前东盟内部各个国家的发展状况不同,其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的策略也有所差异。例如,印度尼西亚是东盟最大的碳排放国,还是全球最大的煤炭出口国,煤炭占其国内能源结构总量的60%以上。尽管如此,印度尼西亚政府近期宣布,如果他们能够获得足够的国际金融支持,就愿意到2040年逐步淘汰燃煤企业。报告指出,东盟作为东南亚地区的政治、经济和安全的一体化合作组织,在维护全球气候可持续发展方面理应发挥更大作用。未来,各成员国应在东盟框架下,制定更多的双边、多边行动计划,以促进内部的相互合作和理解。

绿建关注

定调中国经济总基调,2022年中国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12月6日发布的《经济蓝皮书:2022年中国经济形势分析与预测》指出,在不确定不稳定的疫情和外部环境中,经济下行压力加大,预计中国经济2021年增长8.0%,2022年增长5.3%左右。要遏制下滑的势头,必须要更加重视稳增长。尤其是明年世界经济预期放缓,外部需求将会收缩,今年中国外贸20%以上增长的好日子明年可能难再现。所以要稳中求进,努力实现高质量发展,来从容应对当前以及未来面临的国际国内新挑战。对于2022年财政政策,在保持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原有提法上,加注明确“更加注重精准、可持续”。观察人士认为,这一提法意味着侧重点有了变化。在经济下行压力下,财政政策需要继续保持积极力度,提升效能。一方面是继续保持适当的赤字规模,适当前移财政支出节奏;另一方面,要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加大对“两新一重”建设、技术改造、产能绿化等领域的支持力度,通过财政支出助力供给侧固本培元。同时 “精准”意味着更多定向调控,“可持续”意味着量力而行,不过度加杠杆,防止负债太多,注重防范风险。对于2022年房地产市场,强调要推进保障性住房建设,支持商品房市场更好满足购房者的合理住房需求,促进房地产业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相比去年的“促进房地产市场平稳健康发展”,此次增加了一个新目标“良性循环”。这句表述非常重要,是对房地产给予明确支持的信号,说明房地产市场的良性循环很关键。今年以来房地产调整幅度比较大,一些过去盲目扩张、财经纪律自我约束不严的企业在这场调整中栽了跟头,房地产市场要逐渐恢复平静、稳定,防止大起大落,所以此次提“良性循环”,对房地产产业链有非常强的信号意义。除了房地产,还有一个良性循环也受到关注。科技政策要加快落地,继续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实现科技、产业、金融良性循环。改变过去三者各走各路的碎片化状态,三位一体,形成联动。畅通循环,这还是第一次提出。这种循环建立的好坏,关系到中国新时代发展的质量和效率,是未来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按照惯例,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即将召开。届时,2022年中国经济工作脉络也会更加清晰。

绿建科普

近日,在央视新闻联播一则报道中,出现了一群特别的“建筑工”——建筑机器人。长期以来,建筑行业因工艺复杂,一直高度依赖人力。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2020年农民工监测调查报告》显示,我国共计3亿农民工,每6个人中就有1个人从事建筑业。而这些农民工平均年龄已经达到41.4岁,建筑工人的老龄化加剧。如何解决建筑工人老龄化、年轻劳动力从事意愿低、行业自动化程度低等诸多难题,发展建筑机器人或许是出路之一。传统建筑行业存在建材耗损、浪费严重的问题,对比传统工人,建筑机器人凭借更强的计算能力,在建材的利用规划上更为合理、科学,可实现精益建造,且能长时间连续作业,施工质量更好、效率更高、成本更低,同时也大大降低了高空作业坠落、建材对工人健康损伤等隐患。在国外,已经有砌墙机器人、焊接机器人、建筑施工防护机器人小范围应用到危险、繁重的建筑施工中。我国是建筑大国,拥有世界上最大的建筑市场,在建筑业推进“智能+”建筑机器人前景可期、市场巨大。
今天的节目就是这些,最后为您分享一个绿建小知识。建筑机器人的逐步发展将对建筑工人就业造成冲击,从事危重劳动的建筑工人可逐步向智能建造产业技师转型,与机器人协同作业。绿建之声,进行时的传播者、未来时的瞭望者。感谢收听,明天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