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建之声》12月4日

《绿建之声》12月4日

00:00
13:30

绿建之声12月4日

与行业为伴,与绿建同行。大家好,我是主持人路鸣。今天是2021年12月4日,星期六,欢迎关注《绿建之声》。

绿建热点

国 内

●我国在亚洲-非洲法律协商组织第59届会议上建议,要加快绿色转型,共同推动可持续发展,发达国家率先减少排放、停止污染,切实为发展中国家提供资金、技术、能力建设等支持。

工信部表示,钢铁、有色金属、石化化工、建材等工业领域重点行业的碳达峰实施方案已编制完成,后续将按照统一的要求和流程陆续发布。

中国海油首个兆瓦级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珠海管道光伏发电项目并网,标志着中国海油绿色低碳战略在分布式光伏发电领域取得新突破。该项目发电量约108万千瓦时,与同等装机容量的火力发电装置相比,每年减少碳排放569吨。

国 际

●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由于旱情严重,宣布将只提供保障居民健康与安全的所需用水。并且由于旱情仍在持续,政府或将出台强制性用水限制措施。

●以色列和约旦签署“水换电”协议。在以色列向缺水的约旦提供2亿立方米的淡化水的前提条件下,约旦将建设600兆瓦的太阳能发电设施,并将电力出口给以色列。该协议向世界释放出“应携手应对气候危机”的信息。

●欧盟能源部长举行会议,商讨应对能源困境。会议指出,能源价格飙升凸显“气候中立”和能源独立对欧洲的重要性,现在的首要任务是推进绿色能源转型,同时,发展可再生能源同尊重各国国情和起点不同之间也需要平衡。

绿建资讯

工信化部印发《十四五工业绿色发展规划》要求加大绿色低碳产品供给,构建工业领域从基础原材料到终端消费品全链条的绿色产品供给体系;并打造绿色消费场景,扩大光伏光热产品、绿色建材等消费。

国家能源局批准《地热井井身结构设计方法》等326项能源行业标准、19项能源行业标准外文版、《水电工程水工建筑物抗震设计规范》等3项能源行业标准修改通知单。涉及地热、煤炭、太阳能、生物质等多个行业其中包含3项光伏标准。

●中国科学院研发新型储热技术——“复合储热技术及低碳节能系统”,将工业废渣合成为储热材料,热稳定性好而且能大幅降低材料成本,将助力“零碳供热”“零碳建筑”落地应用。目前该课题项目已进入科研成果转化阶段。

●安徽省加快农房和村庄建设现代化,提出开展宜居农房建设试点,提高农房设计建造水平,推广装配式农房建设,加强农房抗震改造和节能改造,到2025年打造4万个美丽乡村自然村庄。

英国与挪威开展核能制氢研究,探索核能规模制氢的巨大潜力、开发相关技术,以及氢能在建筑和供暖领域的应用,将于2026年利用英国的天然气网络为数百万英国居民和工业用户传输氢气。

绿建关注

2021年,既是我国“十四五”规划开局之年,也是迈向碳达峰和碳中和的起始之年。今年最热的话题,无疑与能源、气候、碳中和相关。不管在国内还是国外,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里,这将是一个所有国家都绕不过去的长久议题。

人类自进入工业化以来,社会生产力产生了巨大变革。大工业过度掠夺性的能源消耗,在收获前所未有的财富的同时,也造成了不可再生资源、能源的危机。煤和石油的消耗出现爆发式增长,二氧化碳被大量的释放出来。截止2019年底,大气中的二氧化碳浓度比工业革命前高出了50%以上。这也直接导致了地球温度的平衡被改变,出现了温室效应。

温室效应简单说就是用温室气体给地球盖了一床被子。太阳的短波辐射可以轻易透过大气射入地面,这样地表就会升温。而地表增温后,会以发射长波辐射的方式向外散热,而这个散热的长波辐射会被过度排放的二氧化碳等温室气体挡住。有了温室气体这层“被子”,地球一直吸热却不能散热,全球气候就越来越暖和了。

气候变暖导致全球大气、海洋和整个地球越来越不稳定,灾害频发。地球升温对人类生存空间的威胁,也让各国意识到“只有全人类共同努力才能共生”的道理。1992年,联合国大会通过了《气候变化框架公约》,全面控制二氧化碳排放成为国际共识。2015年,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签署了《巴黎气候协定》,这是历经多次迭代的全球气候协定的最新版本。这份协定确立了一个终极目标,那就是本世纪末,全球气温的升幅控制在2℃以内。

如果人类不想遭遇更多的极涝、极旱天气;不想澳洲、美国加州有扑不完的山火;不想遭遇各种不可知的病毒;不想经历6%的昆虫、8%的植物、4%的脊椎动物和70%的珊瑚礁灭绝,就必须做到全球升温不能超过这个2℃的警戒线。

为达成这个控温的目标,全球碳排放量在10年内,也就是到2030年之前,必须从现在的590多亿吨,迅速降到250亿吨。碳排放量在10年内减半,等于煤和石油的使用量减半。在减少碳排放上,中国和欧美国家的处境是完全不同的。发达国家有俩优势:一是他们的人均GDP都在三四万美元以上,经济的高速发展期已经过去;二是发达国家的服务业占GDP的比重很高,都在70%左右,其制造业都外迁到发展中国家,工业能源消耗已基本稳定,碳排放不会增加。对于中国这个全球第一的制造业大国来说,人均GDP才刚刚突破1万美元,工业化进程还在进行中,经济总量在未来必定还会翻番。排放权就是发展权,作为一个经济还在起飞阶段的工业大国,砍掉化石能源的消耗量,其实就是在压缩中国的发展空间。作为负责任大国,按照“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的排放原则,我们宣布力争在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彰显了大国担当。

1997年,碳中和的概念首次被提出,简单来说就是两件事:一是减少碳排放,也就是少使用化石能源,多使用新能源;二是增加碳吸收,多种树,把碳固定到树木里。

目前,全球已有超过120个国家和地区提出了碳中和目标,也就是零碳排放。欧美发达国家承诺2050年前实现碳中和,而从工业革命开始,他们已经敞开了碳排放长达近300年的时间,此后,上世纪90年代欧美国家先后碳达峰,这意味着从碳达峰到碳中和他们有长达60年的过渡时间。而中国只有30年的过渡时间。

对中国而言,会不会因为时间紧而阻碍我国的经济发展,打断我国的发展之路呢?

碳中和的背后,本质上是能源结构的转型,就是用清洁能源替代化石能源。我国现在面临的问题是经济还在起飞,能源结构却要迅速切换,这在人类发展史上还是第一次。碳中和会影响中国的经济增速,这是毋庸置疑的。但碳中和对中国来说,却不一定是个坏事,如果处理得够好,这甚至可能是一个千载难逢的发展机遇。在石油体系里,作为世界工厂,我国每年不但要花2000多亿美元买石油,而且为了保障能源安全,在输油管线建设、海外港口投资等方面,更是投入了大量资金和人力物力。碳中和是一场由黑色化石能源向绿色可再生能源转换的新能源革命,这场能源革命往小里说,能让中国在能源安全上更主动,往大里说,可能会打破现有的石油体系,重塑大国竞争格局。

现在地球上的大国,都在发展新能源。截止2019年,中国陆上风电、太阳能光伏、水电累计装机规模分别占全球总量的34%、35%、27%,均居全球第一。另外,我们在新能源领域专利数、可再生能源装机和发电量均位列全球第一,我国在新能源领域已经构建了一个从生产到传输,再到储存使用的完整的循环体系。在新能源上,我国已具备世界领先优势,再加上国内在供应链上的巨大优势,我国制造业大国的地位将更加稳固。气候问题是一把双刃剑,应用的好,能更好的发展我国的经济,用不好就成了别人遏制我国的工具。

碳中和是所有国家都绕不过去的,一个全球性的长久议题。它的背后既关系着人类的共同命运,也牵扯着新一轮的能源竞争。我国现在已经是全球最大的新能源生产国和新能源消费国,在这场谁都躲不掉的全球技术变革面前,中国必将做好了自身的战略发展布局。

天的节目就是这些,最后为您分享一个绿建小知识。净零建筑是指在建筑中融入净零能源、净零水耗、净零废物和净零碳四个关键策略,也就是说零碳建筑是净零建筑的一种。

绿建之声,进行时的传播者、未来时的瞭望者。感谢收听,明天见。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还没有评论,快来发表第一个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