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新知听友群开通啦! 只要加wx:guoxuenew,写上“姓名+所在城市”,就会被邀请进群,本群是专辑听众的互动平台,还会有专辑主讲人的答疑解惑,国学新知会定期推送最新的音频视频节目。
黄直录:第二章
先生曰:“圣贤非无功业气节。但其循著这天理,则便是道。不可以事功气节名矣。”
“‘发愤忘食’,是圣人之志如此。真无有已时。‘乐以忘忧’,是圣人之道如此。真无有戚时。恐不必云得不得也。”
先生曰:“我辈致知,只是各随分限所及。今日良知见在如此,只随今日所知扩充到底。明日良知又有开悟,便从明日所知扩充到底。如此才是精一功夫。与人论学,亦须随人分限所及。如树有这些萌芽,只把这些水去灌溉。萌芽再长,便又加水。自拱把以至合抱,灌溉之功皆是随其分限所及。若些小萌芽,有一桶水在,尽相倾上,便浸坏他了。
问知行合一。
先生曰:“此须识我立言宗旨。今人学问,只因知行分作两件,故有一念发动,虽是不善,然却未曾行,便不去禁止。我今说个知行合一,正要人晓得一念发动处,便即是行了。发动处有不善,就将这不善的念克倒了,须要彻根彻底不使那一念不善潜伏在胸中。此是我立言宗旨。”
“圣人无所不知,只是知个天理;无所不能,只是能个天理。圣人本体明白,故事事知个天理所在,便去尽个天理。不是本体明后,却于天下事物都便知得,便做得来也。天下事物,如名物度数、草木鸟兽之类,不胜其烦。圣人须是本体明了,亦何缘能尽知得。但不必知的,圣人自不消求知,其所当知的,圣人自能问卜。如子入太庙,每事问之类。先儒谓‘虽知亦问,敬谨之至’。此说不可通。圣人于礼乐名物,不必尽知。然他知得一个天理,便自有许多节文度数出来。不知能问,亦即是天理节文所在。”
问:“先生尝谓善恶只是一物。善恶两端,如冰炭相反,如何谓只一物?”
先生曰:“至善者,心之本体。本体上才过当些子,便是恶了。不是有一个善,却又有一个恶来相对也。故善恶只是一物。”
直因闻先生之说, 则知程子所谓有 “善固性也, 恶亦不可不谓之性。”又曰:“善恶皆天理。谓之恶者,本非恶,但于本性上过与不及之间耳。”其说皆无可疑。
先生尝谓人但得好善如好好色,恶恶如恶恶臭,便是圣人。
直初闻之,觉甚易,后体验得来,此个功夫着实是难。如一念虽知好善恶恶,然不知不觉,又夹杂去了。才有夹杂,便不是好善如好好色、恶恶如恶恶臭的心。善能实实的好,是无念不善矣。恶能实实的恶,是无念及恶矣。如何不是圣人?故圣人之学,只是一诚而已。
善恶两端如冰炭相反,为何说只是一物?至善是心的本来面目心念过分就是一点就是恶了,不是有一个善又有一个恶来相对,所以善恶只是一物。
这声音太刺耳了
这么烦乐嘉呢
至善是心的本体,本体上过份了一点就是恶了。并不是有一个善还有个恶来与它相对的所以说善与恶只是一个东西。
天理也就是道,我们这些人要致知,只不过各人要随天分的程度去做,今天良知发现了这里就顺从今天的良知去扩充到底。明天的良知又有所发现就从明天的良知扩充到底。这就是所谓精一的功夫。 跟別人讨论学问也必须顺应別人的天分程度去做,比如树木有这些萌芽就用这些水去灌溉萌芽树木再生长就又加水灌溉从成把直到合把灌溉都是顺应其天分的程度去做,如果只有些小芽就用一桶水尽情的倾倒上去就要浸泡死它了。
好听
孔子入太庙每事必问,朱熹认为孔子虽然懂得也要去问这显示了圣人的恭敬谨慎以致于此。这种说法不通,因为圣人对于礼乐名物没必要都去懂得但他懂得一个天理就自然就有许多规矩礼节出来不懂就问也就是天理的规矩礼节之一。
至善是心的本体本体上才过分了一些就变成恶了并不是有一个善又有一个恶来与他相对立。 所以说善于恶只是一个东西。
我们要致知不过顺应自己天分去做,今天的良知发现在这里就顺承良知去扩充到底明天的良知又有所发现就从明天的良知扩充到底这就是所谓精一的功夫。
乐以忘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