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逍遥游】第15集-衣服帽子未必用得上

【逍遥游】第15集-衣服帽子未必用得上

00:00
11:30


喜马拉雅的朋友,你好!我是傅佩荣。


这一集的主题是,衣服帽子未必用得上


现在到了《逍遥游》第11章了,这一章的材料很短,等于讲一个小故事很快就解决了,他在说什么?就是说你文化程度比较高,有各种人文的产品,但是,是不是每一个人都需要呢?这是一个问题,这问题并不是很复杂,我们先把内容做个介绍。


“宋国人运礼冠到越国去贩卖。但是越国人的习俗是剪光头发、身上刺青,根本用不着礼冠。尧治理天下百姓,安定国家政事之后,前往遥远的姑射山,亦即位于汾水北边的那座山,去会见四位先生,浑然忘记了自己的天下。”


就这么简单的材料,他分两段来说,


首先,提到宋国人,庄子就是宋国人,所以他对于宋国当然了解得很深刻。《庄子》里面也多次提到宋国的国君叫宋元君。他的故事虽然不多,大概有三次,但是每一次都很精彩。现在讲到宋国人,宋国人的背景是什么?


我们都知道周朝革命取代了商朝,就把商朝的后裔封在宋国,所以宋国有两个特色。


第一个,宋国的国君原来是商朝的王室,地位特别高,所以在春秋时代,各国诸侯都称侯,只有宋国的国君称“公”,这是很特别的。像鲁国都称侯,就算称君的话也是公侯伯子男的第二等。第一等是公,宋国一向是称“公”的,代表他的政治地位比较高,因为他的祖先是商朝的王室。


第二个就是负面的,因为是被灭的国家的后裔,很多人讲笑话我们也提过。譬如说一个农夫耕田的时候看到兔子撞到树干昏倒,想说每天我就守株待兔就好了,哪一国的农夫?宋国的。


孟子讲到一个农夫看到苗长得太慢了,想帮忙把它拔高一点,然后回家说今天真累坏了,我帮助苗长高了。他儿子可能还聪明一点,赶快跑过去看,苗都枯槁了,这叫做“揠苗助长”,哪一国的农夫?宋国人。


当时,大家都讲学问也好聊天也好,开玩笑的话都拿宋国人开玩笑,不会有什么后遗症,因为宋国很弱。这是他的优点跟缺点,不管怎么样,文化水平很高是没有问题的。


商朝统治六百多年,在最后这个阶段周朝是西边的一个大诸侯,西边在当时是比较落后的,你统治了天下之后,还是要学习商朝的各种文化的资源,所以就想到宋国人,就把礼冠运到越国去贩卖。哪里不好卖,去越国?越国我们都知道在长江流域这边甚至再往南,是越国人居住的地方。


越国人是在春秋后期,吴国越国相争,后面也才能够影响到中原各国,所以越国跟吴国人打仗的事情后面也会提到。


这么好的礼冠,需要高度文化素养的,非常有礼乐教化的人群才用得上的,你把这个材料这个人文资源送到越国去,就好像早期有些朋友做鞋子生意的,去了非洲一趟说,一定发财了,为什么?非洲人都没穿鞋,我把鞋做好了卖到非洲去,一个人买两双我就发财了。但事实上在非洲过日子穿鞋不见得方便,现在情况当然改变了,我们也不做评论。


看看庄子怎么说,越国人怎么样?四个字—“断发文身。


什么叫“断发文身”?为什么要“断发文身”?就是把身上的毛发剃光、身上都刺青,在《汉书‧地理志》里面就提到说越国人为什么要断发文身?他是要躲避蛟龙的伤害,蛟龙很厉害,譬如周处除三害,上山打虎下水就要去杀蛟龙,一般人根本不是蛟龙的对手,所以越人怎么办?他很聪明把头发剃光,因为这些蛟龙是没有什么头发的。“文身”的话身上都是刺青,让蛟龙以为他也有鱼鳞,跟我们蛟龙是同一类的,因为你“断发文身”比较像小的蛟龙,大的蛟龙就不会伤害你。


古代的书这样写,说明他是生存的条件不一样,他不需要你在社会上有各种行业,都需要很有礼貌。大家在社会上都是不同的身分所需要的这些礼冠礼服,越人他是求生存,就好像你今天把一些很高贵的服饰或是日用品,送到太平洋一个小岛上去,人家看了不知道该怎么办?我穿这个干什么?给谁看?也不舒服。


太平洋上有个小岛,里面对于女生美的判断就是脖子越长越美,所以女孩子在发育期间,就在脖子上套铜环,她看到我们一般人就觉得好丑,脖子那么短。所以每个地方,都有他不同的风俗习惯审美标准,你一定要把商朝的高度文明发展的礼冠礼服,送到越国去,但是越国人生活所需每天都要在水里捕鱼,根本用不上这些东西。


代表什么?人类社会以为有用的,并不是普遍的有用,很多时候任何东西都要看适不适合,而不能先有成见。人的文明发展一定是一条轨道,到一个程度之后,对其他东西,我都是要提升它,那太主观啦!


就跟西方人一样,西方人发现新大陆,认为他们很落后,首先就要去传教,说你们信的迷信,我们这个才是宗教。事实上不见得,这些都是有很多材料出来,说明西方人太武断太主观,以至于宗教都被利用了。


后一段讲这个话,说明尧来了,尧在〈逍遥游〉第三度出场,代表庄子确实是很会使用重言。


尧治理了天下的百姓,都已经治好了,然后去哪里?这边说“往见四位先生”,在什么地方?“藐姑射(miǎo gū yè)之山”,前面说过那个神人就住在藐姑射之山。“藐”代表遥远,事实上就是姑射山,前面加个“藐”已经习惯了,所以就称为“藐姑射(miǎo gū yè)之山”;“有神人居焉”,代表那是个修行的好地方。


请问四位先生是谁?这一直有各种讨论,在这里我们简单说明一下,这四位先生可能是谁?


第一位尧的老师—许由,

第二位许由的老师叫啮缺,

第三位啮缺的老师叫王倪,

第四位王倪的老师叫被(pī)衣。


这等于是祖师爷要怎么称呼都不知道了,所以“四子”所说的是—


许由、啮缺、王倪、被衣,这四位先生。许由将来还会上场很多次,啮缺、王倪都会上场,被衣也会上场,上场的时候我们再说。


基本上尧要去藐姑射之山拜见四位先生,那四个层次的祖师爷合理的,许由就已经这么高的境界了,要把天下给他都不要,许由的老师、太老师、太太老师这些,实在是不知道该怎么称呼了,应该也都是修行很够的人。


这个地方在哪里?汾水之阳,我们把它翻译成汾水的北边,为什么?“阳”这个字讲山,是指山之南;讲水,是指水之北,这要特别了解的。


譬如我这边说“泰山之阳”这是指南方,因为山的南方是阳,“汾水之阳”这阳是指北,这是古时候的习惯“山之南,水之北”都称为阳。


这一来的话,就是汾水北边的那座山,会见四位先生,结论是什么?浑然忘记了自己的天下。


庄子很喜欢讲忘记、化解,这些词。这些词都很有意思。


化,从鲲化为鹏;至人化解了自我;到现在尧“丧其天下”,“丧”,也就是丢掉,也就是忘记的意思。


这一集里面我们就学会了“衣服帽子未必用得上”,而后面尧去藐姑射之山,又是另一段很神奇的话,很难说清楚。


不管怎么样,接着要上场的是谁?是庄子唯一的有名字的朋友叫做惠子,在〈逍遥游〉最后两章都是庄子和惠子的辩论,精彩之至,我们要慢慢期待!


这一集就谈到这里。


我是傅佩荣,谢谢你的收听。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素履之往无咎o

    总在穷其一生摄取被时代价值所裹挟但自己并不适合也不需要的事物,是人们精神疲惫的原因之一。为不是自己的东西拼搏了一辈子,白白活了一辈子。

  • 3rmiw8tq9ztnpkoyg5oy

    讲的太棒了。不敢使劲听,怕一会子听没了

  • J之大盗

    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圈子不同不必强融。同层次的人才能相互识别,才能相互欣赏。谢谢老师

  • 冰点世界

    推荐

  • 逍遥游弋

    有之以为利,无之以为用。何为无?使物得以存在并发挥性能的。有为现象,无为本质;有为身体,无为心灵;有为局部,无为整体;有为物质,无为能量;有为能量,无为精神;有为色,无为空;缘起性空,万物本无,未始有物;悟空即成佛,知无方近道,悟道乐逍遥。

  • 1363972apju

    付了费的话,有文稿下载吗?

  • 川谷之于江海哟

    这一章讲的是道德经第二章天下皆知美之为。主要讲的是认知能力的第一个阶段分辨,任何事情都是相对的。一个人的分辨能力出现问题,才会有宋国人运礼冠到越国去贩卖。

  • 我想一个人____静静

    管涔之山,其上无木而多草,其下多玉,汾水出焉而西流注于河。

  • 蒙以养正YJ

    人类社会以为有用的,并不是普遍的有用,很多时候任何东西都要看适不适合,而不能先有成见。

  • 以身观身

    傅教授讲得很深入,抓住每章的核心,剖析深刻的内涵。希望傅教授能一天更新一节,两百多节有点长,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