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4 存在与时间(2)

114 存在与时间(2)

00:00
08:31

我们对物件的不同看法是通过筹划一个关联来揭示的。在这个关联或者说任务中,每样物件都有独一无二的作用,这种作用代表它的目的。只有当一个物件与其他某个任务存在关系,它才能具有一个目的。


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任何物件就不具备揭示其他目的的属性。比如,在这把锤子中,我们找不到有任何性质会表明,用锤子把钉子钉在屋顶上还需要一架梯子,锤子本身可没有要求必须要一架梯子。因此,任何特殊的物件,只有当它与其他目的相联系时,才有意义。这便构成了一种目的之间的网络关系。


在我们和作为器具的事物打交道之前,这种网络关系就被揭示出来了,网络关系让我们能理解那些事物。与动物不同,人类具有一种特殊的洞察,用海德格尔的术语来说,这种洞察叫作“审慎”。通过“审慎”可以显示一个对象的目的。因此,人类选择使用某一个工具或器具,是因为人类首先看到了它的目的,而不是首先观察它的属性,然后才根据属性推理出它的目的。


我们通过筹划来构建目的网络,发展目的网络属于我们的本性。而每个人筹划世界的方式都是不同的,也就是说,每个人都以自己独一无二的方式活着。


在日常生活中,在我们以自己独特的方式来筹划世界的过程中,我们会对周围的人、对环境中的工具和任务有一种操心,这是不言而喻的。操心对于我们的自身认同也十分重要,因此,“操心”就是我们的根本属性。


所以,为了正确地理解此在,就要重点理解操心的基本性质是什么。“操心”又被译作“烦”,是海德格尔思想的一个重要概念。


海德格尔指出,操心有三种成分,每一种成分都会使我们的内心产生一定程度的焦虑。因为此在是在时间中的存在,所以根据时间的三重结构,分别对应于操心的三种成分。


第一种成分叫“被抛”,我们完全地被抛入世界之中,这代表着我们的过去。我是完全被动地突然出现在世界上的,我的父母未经我同意就将我生出来了。


第二种成分说的是我们有自由选择的权利,我们必须对自己的生活负责,在生活中不断书写着自己的历史,成为真实的自我,这牵涉到我们的未来。


第三种成分是“沉沦”。我们在生活中沉沦了,丧失了我们的“真实”性。只有我们意识到自己的独一无二性,对自己所有的行为负责,这才是真实的存在。这里指的是我们的现在。


“沉沦”就是我们当下的处境。海德格尔用“非本真”这个术语来描述,我们陷入了一种“非本真”的生存,意思就是“并非真实和本质的生存”。简单点说就是,我们不能做一个“本真”的自己,活出真实的、独一无二的自己,而是去逃避自我。我们戴上面具,扮演某一个社会角色,过分地在意别人对自己的看法,活在别人的期望和要求里,不再想成为一个独一无二的人,而是把自己降低到平常人的水平,做一个与别人一样的普通人。


然而,即使这样,我们也无法永远逃避真实的自我,这时“畏”会进入我们的内心。海德格尔指出,“畏”是人的一种生存状态,而不只是一种心理状态。


“畏”是海德格尔理论中的一个重要术语。顾名思义,“畏”就是“畏惧”的意思,它与“害怕”是近义词,但在海德格尔的理论中,二者有着本质区别,不能混淆。


“害怕”是有所指的,总是指向某个对象,比如害怕蟑螂或杀人犯。“害怕”是能够提防的,我们可以远离使我们害怕的事物。但是,“畏”是没有指向的,它指向虚无,也就是指向“什么也没有”。比如你问一个人他到底在忧虑和畏惧什么,他回答道:“我也不知道自己怕什么,反正我就是怕。”


在我们的存在中,“畏”显示了“无”的在场,更关键的是我们根本无法改变“无”,即无法改变死亡,这是不可避免的。“无”在我们的存在中占据着核心的地位。


时间本身是“畏”的一个因素。我之所以有关于时间的观念,主要是因为我知道自己正在走向死亡。生命的每个瞬间都与死亡这一事实息息相关,生命不可能与死亡分开。我想要逃避这种有限生存,否认生命的暂时性,但是最后我必须肯定真实的自我,然后领悟到我是谁、我是什么。那么我就会发现,在我的“非本真”生存中,我一直在试图掩盖自己有限性和暂时性的这个事实,逃避死亡。


也就是说,“畏”即是怕死,我们都不可避免地要走向死亡,走向虚无。因此,人类的生存就是“向死而生”的。人在知道自己终将一死的情况下,必须勇敢地活着,诗意地活着。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海德格尔不但是个现象学家,同时也是一个存在主义者。他关注本真的和非本真的存在,关注我们独一无二的意识、我们的选择以及“非我莫属”的死亡。


海德格尔的思想中还包括了对语言、诗和技术的哲学思考。


海德格尔很看重语言和诗歌。他认为,语言是人的居所,诗歌是人类创造性的再创作和现实化。语言是一种“敞开”,特别是诗性语言,它对难以传达的东西特别敏感。我们通过语言来表达自己,通过这种表达,我们向世界传达我们是什么、我们是谁的信息。因此,在谈论某物的时候,我们不仅仅是谈论某物,而且也通过言语传达了我们自己,表达了我们的当下状态和处境。


我们表达自己的情绪,以此揭示出世界与自己的关系。对于这种表达,科学语言与诗歌具有不同的形态。在诗歌中,我们说什么并不重要,即内容是不重要的东西,关键是对一种特别情绪的传达。


因此,诗歌在确立意义、开启世界方面是积极有为的。通过阅读一个民族的诗歌,可以了解这个民族的存在样式和心态。用这种方式,我们也可以更容易地发现我们自己。


语言的贫乏化就是人的本质的贫乏化,那些喜欢空谈、陈词滥调和闲谈的人,本质是贫乏的。对于海德格尔来说,诗人才是时代的先锋,而不是科学家或政治家。诗人和诗性哲学家是揭示人的被遮蔽本质的先锋,那些发生在城市中、课堂里、实验室里的理性讨论,在海德格尔的思想中都不占显著位置。在他看来,这样的理性讨论尽管有不少成就,但并不是真正根本性的东西。


所以,从根本上说,海德格尔是一位诗性哲学家,也是一位田园思想者。他觉得田园生活比都市生活更有乐趣。他认为,人类诗意地栖居在大地上,他们以审慎的思想关切生活。海德格尔试图传达根本的东西,传达诗意的东西,他对现代性及其根源的批判就是站在诗意的角度上进行的。

以上内容来自专辑
用户评论
  • Forget丶翎

    前排报道 听到这了 感觉一直没咋听懂呢